搜索
陈昕的头像

陈昕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2
分享

抗战树

抗战期间梅兰芳不媚日伪,并蓄须明志,坚拒为日伪演出,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传为佳话。著名戏剧家田汉有诗赞之:“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其实,中华大地万物有灵,在外敌入侵时,表现出崇高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不仅仅是人,还有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物。在安徽萧县永堌镇就有一株千年古槐如同梅兰芳一样,因不忍目睹山河破碎,倭寇屠戮百姓,而休眠明志,坚拒为侵华日军舒枝展叶,遮阳蔽日。上个世纪曾任萧县博物馆馆长的刘香亭赋诗赞曰:“圣寿宝刹古唐槐,铁骨虚怀非俗才。山河沦陷投节死,抗战胜利复活来。”

这株古唐槐现在仍生长于安徽萧县永堌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内,传说为唐代所植,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主干已空,空洞可供两人并排站立,枝头大部枯焦,唯西南角尚有生机,枝繁叶茂。据说1938年日寇侵占永堌时,突然枯竭而死,直到日寇投降,才又生枝发芽。永堌镇中心小学前身是永堌小学,创办于1918年,学校坐北朝南,是由古庙圣寿寺改建而成。

永堌镇位于安徽萧县城东南约20余千米的夹山套中,因其东南面的铙钹山四周陡峭,顶端平坦,称为"崮"而得名。

永堌镇历史悠久,汉为梧国,唐宋称厥固镇,金元光二年(1223年)置永堌县,明洪武十三年改为永堌古镇。清同治八年(1870年),地方乡绅,为防捻军,筑寨,城高丈余,均石头到顶,有城隍,有女墙,五座大城门,十三座石头炮楼,传说比县城还多三个垛口。

永堌寨把守的永堌夹山套山口,地势险峻,是通往徐州东西向官道的咽喉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传这里是楚汉争斗的古战场,宋代鲁郑恩在此打油,其打油的铁锤重82.5(16两1斤)斤,现存县博物馆。鲁郑恩在此救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命,两人结拜为兄弟,并闹出了三打陶三春的故事。元、明、清为农民起义军的据点,民国早期成为萧县共产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基地。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上海、南京失守以后,淮北局势逆转。1938年5月,侵华日军兵分两路包抄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第九师团由蚌埠沿津浦路北犯。5月15日,日寇占领濉溪口以后连夜向萧县境内进犯。国民革命军六十八军刘汝明部一一九师在萧县永堌、孙圩子、周圩子、瓦子口等村镇阻击日军。

由于永堌寨寨墙坚固,易守难攻,日军攻寨时死伤惨重。寨破后,日军进行报复。日军将永堌寨的居民驱赶到永堌小学院内的古唐槐树下进行训话,宣扬美化侵略战争,说什么他们来中国,是帮助中国进步,共建王道乐土,实现大东亚共存共荣。逼迫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说出守寨国民革命军的撤退去向及伤兵的藏匿地点。

具有反抗传统的永堌寨民,无一被日军的淫威与恐吓所吓倒,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一些老年寨民还解释说;“你们攻寨时,炮火连天,流弹纷飞,寨民们唯恐被误伤,家家都紧闭房门避战,直到你们进寨入户砸门把我们赶到这儿。我们又哪里知道守寨将士的下落与去向呢?”日军见永堌寨民拒不说出中国守军与伤兵的去向,遂露出凶残的本性,肆意屠杀寨民。

据永堌镇中心小学原校长王亚亨介绍,残暴的日军在屠杀永堌寨民时,竟然搞杀人比赛,比谁出手快,杀人后刀不沾血。不仅如此,他们还用砍下的人头在学校操场上当球踢,举行所谓的踢足球比赛。每踢烂一个人头后,他们就再砍一颗新的。一些日本兵还将砍下的人头放入古唐槐树下的大石臼里捣碎取乐。更惨不忍睹是:日本兵竟然兽性发作,当众轮奸一些年轻的妇女,并对稍有反抗的妇女予以开膛破肚。日军攻占永堌寨后,不仅赖着不走,还占据永堌寨建了据点,对永堌镇及其周边村镇进行亡民化统治,榨取血汗,掠夺财富。

侵华日军第九师团在进犯萧县的路途中,因在永堌镇西部的孙圩子、周圩子、瓦子口等村镇,受到国民革命军一一九师的顽强阻击,并在攻占萧县城时遇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与猛烈反击,损失惨重,遂恼羞成怒,大开杀戒,相继在5月17、18两日,在永堌镇西约15千米的蒋丁楼村、北约20千米的牛眠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日军将将蒋丁楼村未及逃走的100多人(大多是老弱病人)杀死在村东北角大坑内,造成家家皆穿孝、户户有哭声的惨景。在牛眠村两天杀害无辜村民1780人,其中牛眠村197人,牛眠村附近的大马庄、吴庄、菜园、张庄等42个庄及萧城逃跑的群众被杀害1583人。牛眠村11户被杀绝,21户被杀只剩1人;日军抓一些青年妇女,任意糟塌,把两个妇女背靠背将辫子系在一起,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其衣服扒光,一群日本兵站着轮奸,后割肚折磨至死,日军将其中一名18岁少女轮奸后,用一根木棍从生殖器插到小肚子活活戳死,被侮辱妇女近200名;15间房屋被烧光,15头牲畜被杀掉,家禽和粮食几乎被抢光。经日军血腥屠杀,牛眠村成了断壁残垣、白骨累累的地方。

说也奇怪,自从日军在永堌镇古唐槐树下、蒋丁楼村、牛眠村屠戮无辜百姓,并占据萧县在县城、永堌等地建据点后,这株千年古唐槐竟然枯萎而死,唯留干枝随风摇曳,不放绿叶与槐花。1945年9月,抗战胜利,永堌镇抗日军民在永堌小学院内的古唐槐树下祭奠抗战英烈与死难百姓,并隆重庆祝抗战胜利。这株千年古唐槐也在庆祝的礼炮与欢呼声中复苏,萌生青枝嫩芽,开枝散叶。见者与闻者无不拍手称奇,称之为气节树。2016年,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闫旭来永堌镇中心小学检查工作时,专门凭吊了这棵古槐树,并命名为抗战树。

据说,当年的永堌寨民对古唐槐树枯死众说纷纭。有的说古唐槐树历经唐宋盛世,亲见日本先民年年来中国学习,并朝贡,现在见不得日本恩将仇报,屠杀师傅;有的说古唐槐树愤恨日军的残暴,一灵上天,求玉皇大帝兴霹雳,劈死日本侵略军;也有的说古唐槐树羞见山河破碎,人民受辱,灵魂赴泉台招募唐兵,抗击侵华倭寇,光复被日军占领的华夏土地。后人以“唐槐气节”和“唐槐有灵”为题赞写这株古唐槐树道:“老干虬枝千年生,饱经风霜枝叶丰。见证倭奴遣使贡,熟知大化学唐政。物换星移强东瀛,七七硝烟冲苍穹。忍看徒儿杀父兄,怒向泉台聚唐兵。鏖战八年终获胜,舒枝展叶颂国共。”“圣寿古寺老唐槐,佛经浸润七窍开。庇护百姓无病灾,引渡有缘近如来。倭寇侵华开杀戒,招募唐兵向泉台。抗战八年恶磨败,新发枝叶酬英才!”

自这株古唐槐树复苏后,当地百姓非常爱护它,爱它的坚贞与灵性,奉它为神明,就连它自然掉落的枯枝,也留在原地保护,无人拾去作柴烧锅。

这株千年古唐槐树,早就成了永堌镇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永堌镇中心学校都组织师生在此举行活动,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