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叶菲的头像

陈叶菲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5/30
分享

雁去风寂寂 长道作音徽 ——品读《林徽因集》建筑、美术卷

最近网络上兴起一阵传统复古风,人们纷涌至全国各地久负盛名的古建筑遗址,静静观看在古人手下铸就的璀璨明珠。房屋木构被剥蚀而飘散着松香,踏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四方院落,零星的树木草石排布的交错有致,夕阳被窗棂拦截而碎裂,映在幽暗壁画上,人像在微光影绰中衣袂飘举、恍若飞天,抬头看穹顶浩瀚如宇宙,低眉见地面的烟尘被微风拂走,雕塑也在刹那间变得慈眉善目。闭眼驻足仿佛历史如海啸般扑面而来,睁眼瞬间凝固成高原,余留下来盛大的震撼。

无论是煊赫的“名胜”,还是消沉的“遗迹”,谈起山川大地这一座座人文琥珀,我独独想起一位杰出的女性,其身形仿若古建筑中的雕梁画栋,如飞鸿掠影般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美丽的印迹,她就是林徽因。

翻开《林徽因集》,封面是清丽隽秀的少女绘像,书中却掉落其人到中年时的照片,昔日顾盼神飞的面容已不复存在,惟见衣衫单薄、身形清癯,眼角的一道道是被风霜雕刻的纹路,微皱的双眼却射出坚毅的目光。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侵蚀的是容颜,遗留下来的风骨在岁月淬炼之中熠熠生辉。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林徽因是杰出的建筑艺术家,从优雅浪漫的吉林火车站,大气规整的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再到古朴雅致的八宝山公墓……,她笔下所现身的设计文稿,无不体现出渊博的建筑学识以及浓厚的美术文化。林徽因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建筑事业,孜孜不倦地寻求古建筑中所蕴含的“诗意”和“画意”,然则脚步踏遍中华大地,越发觉得古建所展现的神秘韵味,无一不超过“诗”与“画”,无论是巍峨城楼,或是断墙残壁,时间变迁致使丹青剥落,却掩埋不了其在历史中无声的歌唱,或是唱那温雅的儿女佳话,或是唱那流血成渠的杀戮,她“极具狂妄”地提出“建筑意”一词,至此古建筑中性灵的融合、神知的感触已然显现出锋利的锐角,千百年来难以用语言所描述的绰约风姿,也终于被概括性的总结出来。

谈及中国建筑,林徽因博观约取:“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富丽堂皇的西方建筑却透露着艺术感官的单调冗长,也体现其历史的蛮横轻狂,与中国建筑相比缺了一份来自时间的沉稳端详。蜿蜒的万里长城、显赫的紫禁城、以及峥嵘的山西古建群,历史的悠久为中国建筑平添独有的大气古朴,横额、斗拱、檐瓦……,中国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着人工制造与天然趋势的调和,莫不令她心神驰往。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林徽因也一针见血的指出缺点:所用梁料过于浪费、极少应用三角形、地基太浅等,“好在这几个缺点,在新建筑师的手里,并不成难题。我们只怕不了解,了解之后,要去避免或纠正是很容易的。”光英朗练,著有金石之声,中华古今的历史与艺术,尽在建筑遗产中所显化,也包容在林徽因的建筑史观中。中国建筑恰如一部侦探小说,为解开其中逻辑密钥,林徽因走出书斋,步入旷野。

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林徽因用婉转的笔触描写山西考察之行的所见所闻,在草丛中细读碑碣,于砖木中同菩萨触手,微月中划取柴火偷偷望去观音的面庞,抬首瞬间与低眉雕像双目相对,便觉刹那间天地同寿。山西楼阁巍然,每一处都是歌唱的古事,然而浪漫的背后却隐藏现实的仓皇,出行之始铁路公路尽被毁去,泥泞小道使人寸步难行,林徽因却觉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三百余里的路程,慢慢的细看,假使坐汽车或火车,则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停留的机会,我们所错过的古建,是如何的可惜。”考察中遇到的古建筑不尽是名胜,更多的是隐藏在乡野山中,断墙倒壁,老榭荒草,砖雕石砌在厚厚的蛛网与灰尘中若隐若现,林徽因架梯登高、悬梁攀壁,驱赶蝙蝠臭虫,在硕大的斗拱之上她身轻如燕,一处不落地进行测量和绘图……即使是风餐露宿、灰头土脸,她仍旧能在夕阳西下时感叹楼阁斑驳,色彩醇和;在夜宿廊下时静观斗拱疏朗,出檐深远;在朝阳初升时瞭望远山如屏,平原浩荡。对于每一处古迹,林徽因都能娓娓讲述出处和典故,也能毫不留情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她盛赞唐、辽等时期建筑的天工宏伟,亦惋惜明清时期建筑的匠人弄巧。林徽因用独特的鉴赏眼光和水平,逐步挖掘出中国古建筑的美学。

而今日落余晖,斜映在山西大同的古城墙上,人们重走“梁林路”,看往昔战火纷飞却只是被燎上一角的岁月痕迹,无声矗立在行人面前,静默地接受目光洗礼,这不禁让人感叹沧海桑田,今夕是何年?

除与建筑、艺术和文学难舍难分外,林徽因与景泰蓝也结下不解情缘。“热闹了几百年的景泰蓝,到这里就快绝根了”,在欣赏景泰蓝的巧夺天工之外,林徽因也为其濒临灭绝的命运所担忧,当即组建清华大学营建系美术小组抢救景泰蓝。那时的景泰蓝仅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莲等零星图案,样式陈旧落伍,为此林徽因伏案执笔,彻夜研究历代装饰图纹资料,同时带领学生前往工艺美术厂进行调研,力求在荒原瓦砾中,走出极具民族气息的灿烂道路。她摒弃繁琐堆叠的细节,在花纹图案中融入更多艺术典故,例如张牙舞爪的祥云火珠、起舞弄影的敦煌飞天。大气典雅的设计让景泰蓝工艺品得以复兴,其复古与浪漫交织的气息令外国友人赞叹不止,也重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如废墟般的工艺制造行业。

“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彼时的林徽因重疾缠身,却依旧在病榻上殚精竭虑,时时挂念传统的美术工艺,也为祖国的建筑文脉呕心沥血。

雁去此时朔风寂寂,惟余长道弄弦做音徽,林徽因学贯东西、博古通今,既有文人的昭节风骨,亦有学者的钻研精神,在风雨飘摇亦群星闪耀的时代中,她留下属于建筑史最浓墨重彩的笔意。无论怎样的时代终会落幕,惟愿她对中华建筑事业的追求和成就,化为如今读书学子的精神财富,似四月春风,永驻人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