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勇的头像

陈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0/19
分享

绝世茜茜公主 — 维也纳随笔(三篇)

日不落帝国的图书馆

如同中国先秦、春秋、战国年代,曾经出现过的无数个强大的王国和王朝一样,公元6世纪至公元20世纪这1400年的时间中,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统治地域最为广阔的王室。祖先为公元6世纪的法国阿尔萨斯公爵,其家族成员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当时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的“日不落帝国”。

但是,更为被公众熟知的“日不落帝国”是英国。至公元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其实,英国在公元19、20世纪自称“日不落帝国”不过是哈布斯堡王朝衰弱下去的后起之秀。

1681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决定建一座专门图书馆来保存皇家书籍。但尚未完工的图书馆最终毁于土耳其人对维也纳的第二次围困战争中。40年后,由于打败了土耳其以及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奥地利皇帝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为了完成其父亲遗愿决定续建图书馆。和维也纳众多的建筑一样,建筑师费舍·冯·埃尔拉赫将这座皇家图书馆设计成巴洛克风格。在埃尔拉赫去世后,他的儿子伊曼努尔于1723年开始建造,并于1726年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图书馆的内饰部分则在四年后的1730年完成。289年之后的公元2019年7月22号,作为一位远至东方中国的访问者,我走进了这座如今已被称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古老建筑。从馆藏300万种,700万件的图书报刊、善本手稿、古版书、音像制品等8个大类来定义,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成为全球五大图书馆之一,亦被访问者们追捧为“全球最美图书馆”。

   二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入口处的正前方,是一个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并不气派的所谓英雄广场,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在与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进攻的卡尔大公爵。图书馆可供游客参观的部分是普隆克厅,门票为8欧元,约61元人民币。其余的借阅部分需要凭借阅证进入。购票后沿着大理石楼梯上二楼,沿墙镶嵌着图案和文字浮雕,应是图书馆藏品的一部分。二楼有入口处设有二维码扫描验票,工作人员会客气地道声谢谢。尽管是阳光炽烈的上午,一进入大厅,我感觉光线和气温便迅速暗淡和降低了下来,仰头一望,就像走进了哈利波特电影画面中魔法学院的神秘密室,满目都是极为精致的镶嵌艺术品和和大理石雕像,穹顶由油画装饰为天国场景,色彩艳丽。图书馆正门上方有三组雕塑,中间一组展现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米诺娃乘坐在四马马车上,倒在马车两旁的雕像分别代表“嫉妒”和“无知”。雕塑下方的几行拉丁文金字出自卡尔皇帝的政令,大意是:“奥地利皇帝卡尔在全部战争结束之际,为复兴和促进科学,颁布圣旨将坐落在新建、宽敞建筑里的这座图书馆开放供公众使用”。相比之下,同样是结束战争之后,莫说是把书籍供公众使用了,东方的秦始皇甚至采取了焚书坑儒之策,惧怕思想在公众中得到传播。始皇帝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历史中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以致后世不断效仿,但皆不保国祚绵长。细观,普隆克大厅分三个部分,中间椭圆部分的中央立着一个一人高卡尔六世的大理石雕像,其四周还有卡尔的祖先以及奥地利历史上重要人物、将军的雕像。在这个椭圆厅的两边,以大理石柱子隔开,分别是以“战争”、“和平”为主题的两个藏书大厅。第一个厅是战争主题,房顶上的壁画也表现战争场面。最里面的另一个厅的主题是和平,这里最初是皇家成员阅读的地方,其壁画展现的是对和平的向往。两层楼高的藏书陈列沿墙面舒展而开,从一层到二层有旋转楼梯上达,但二层并未对游客开放。站在门口,我的心脏不由自主地砰砰跳动起来,似乎每一个角落里都隐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宝藏。立定之后,淡淡的油墨书香立即侵袭着我的嗅觉,但这种油墨香又迥异于现代图书馆中的那种浓俨的油墨香,而是毫不跳跃的沉香,我想应该是混合了大厅中名贵木材制成的书架散发出来的香氛。过去的图书馆没有恒温空调和光线控制系统,建筑设计师通过设计使得图书馆在自然环境中保持着较为合适的温度和光线,使得古版典籍穿越几百年而不朽坏,智慧令人叹服。

  三

普隆克大厅中除了收藏无数古版典籍之外,其一楼实际体现了图书博物馆价值。馆藏中的一些精品图书配发德文和英文作为说明向公众展示。我对其中部分图书说明进行了信息采集,回国后使用德文和英文双语翻译互相印证中文翻译结果的方式,保留了书籍说明的主要内容,去除了一些歧义文字并查阅相关资料,将书籍说明进行了尽可能贴切的中文翻译。我仔细地分辨了一下,展示的精品图书中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基督教作品。其中堪称镇馆之宝的图书是1368年用黄金汁书画的四幅《福音》,史称《黄金福音书》,是哈布斯堡王朝图书馆最早的收藏。系哈布斯堡王朝大公爵阿尔布莱希特三世任命主教大教堂教士特罗保在布拉格用黄金之汁书画而成,至今已有650年的历史。是图书馆第一件有文献可考的藏书。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有两本最古老的的《圣经》画册,其中的一本是在13世纪出版的。画册中描绘了耶稣作为创世纪者使用一个圆圈来衡量世界。画册中,与现代模样相同的圆规已经出现在耶稣的手中。普隆克大厅展示的第二大类是音乐乐谱、军事教材和武器制作等实用性较强的图书。第三大类图书,也是最为使我感到震撼的是天体物理学书籍和各种地图。其中有公元1200年左右制作的一张古代路线图,为十一张羊皮纸制作。描绘了从西班牙到印度、再到罗马帝国领土内的主要道路和连接线。路线图一共6.75米长,约3.4厘米宽,罗马的港口城市奥斯迪亚,今天的维也纳的位置都被记录在线路图上。至于在天体物理学的记载方面,有一本公元1512年出版的书籍记录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以象限仪为工具进行天文探索的过程。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公元16世纪,哥白尼经过对太空的仔细观测,发现这个认识存在错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除了书籍之外,普隆克大厅还悬挂着几张巨大的地图,包括公元1493年首次在德国纽伦堡出版的《纽伦堡纪事》地图,这张地图已经描绘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还有一张是公元1507年由航海家马丁瓦尔德希姆和他的朋友出版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重新描绘了世界大陆的位置并首次准确地把美洲描绘成为一个新大陆,而不是一些岛屿。而另外一张已经比较准确地描绘了日本岛、台湾岛和澳洲的形状。这些书籍和地图证明,欧洲早在公元14世纪就已经系统地开始了对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并拉开了大航海时代探索世界的风帆。这个时候的欧洲,近代文明的曙光开始显现,这些探索成果为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大发展和思想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发生了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公元1787年,与欧洲近代文明一脉相承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诞生。由于美国是一个崭新的、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美国宪法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和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了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公元1789年,著名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奠定了今天的欧洲政治、经济的格局。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达顶峰,重农抑商,由过去的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一方面,科学技术和大航海为西方诸国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财富;一方面,世界中心意识的乐观主义蒙蔽了东方中国,这就为公元19世纪爆发的东方和西方两种文明之间的强烈冲突埋下了伏笔。如今,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从普隆克大厅陈列的书籍中可以发现,既往任何宏大的历史叙事都可以找到一丝一毫的注释。听说图书馆中还存有一批珍贵的中国书画,其中包括目前全世界仅存4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中国第一部绘有经纬线的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中国明版孤本及清代稀有书籍。可惜我没有从公开的藏品当中找到它们的踪影。

   四

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从一家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图书馆转变成为一家完全公众意义上的图书馆,期间经历了多次地区性的动乱以及第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战火始终没有波及到这座图书馆,我想应该和这座图书馆从始建之初就向公众开放有关,而不是完全作为皇家独享之资产。开放之初,卡尔6世皇帝还亲自为图书馆颁布一道使用规定:“不许偷偷进入图书馆。不许将手放在书柜上。需要什么书应提出要求。使用时应保持书的整洁,不许有撕扯和针扎等损坏图书的行为。不许在书上乱涂乱画,允许在书中放置书签和摘录书中内容。不可坐在和倚靠在书上。也不可以垫着书写字,墨水和吸墨细沙应远离书。无知的人、仆人、懒汉、嚼舌吹牛者和游手好闲的人不要来。图书馆内应保持缄默,不能出声音朗读以免影响他人。如果想要离开,应将书合上。如果是小书,应亲自归还,如果书大,则应将书合放在桌子上并通知管理员取走。在此阅读的人无须付费,他走时应更富有,而且应该常来。”皇帝的命令尽管有歧视某些人群的意味,但毫无疑问为此制定的图书馆规则大部分直到今天的图书馆仍然适用。这种开放意识显然帮助这座图书馆兼拥有无数宝贵文物的博物馆在历次的社会动荡中被视为公众资产得以保存,而不是被视为剥削阶级的财富付之一炬。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分两次对圆明园、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座皇家园林进行抢劫和焚烧,而没有对国家象征的紫禁城下手,主要的借口就是因为这五座园林属于皇家依靠剥削民众而积攒的私产。

驻足在今天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大厅,我仿佛有一种时光交错之感,色泽暗沉中又有金碧辉煌,互不干扰彼此和谐,恰如中世纪的氛围。而几百年之前的书籍的装帧、设计、内页的形制、书写板式都与今日书籍无异,规制一直沿用到今天。可见在时间的缓慢流动之中,最为厚重和不变的还是借助书籍的形式沉淀下来的我们的见识、探索、态度和胸襟。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人类对于文明存续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了一部书叫《人类群星闪耀时》,只有走进这座图书馆才能体会到人类智慧灿若星河的无尽深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