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运和的头像

陈运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1811/13
分享

茅盾与乌镇,我心中一直的向往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我调回小时久住的上饶仍搞文化工作。当时单位人员不多,经费还可以,几个月功夫,我就跑遍了地区所辖的16个县(市),认识了所有这些文化馆的文学同行及有关领导,有的还成为好友。

   乐平,我8、9岁时随家且呆过半年多,我寻找记忆中的故宅,已不见了,却结交了县文化馆内外一些文友的情谊。特别是文学干部沈平雷,性格爱好与自己相似,共大总校毕业的,一时间称兄道弟,很快热乎起来。每年会去乐平好几次,当地的名食熟狗肉,街头巷尾尽是,坐下来切买一碟蘸些酱油、辣椒酱可吃。而我不好意思公开在外解馋,沈兄会买些回屋斟杯老酒,同我边品尝边聊天,名曰“接待上级同志”。渐渐才知沈兄系沈雁冰(即著名老作家茅盾)的亲属,其父为工笔画家,与沈雁冰叔伯兄弟关系。1979年春,劫后余生的地方文坛还死气沉沉,业余作者发稿没园地。我还算大胆,同单位两位同事筹办《信江》文艺刊物,能称得上江西各地(市)创办之第一。 甚至,有的北京、省城名作家也争寄稿到上饶小刊物,多了叫人一时难处理。我想,登些名家名作也许更能扩大刊物影响。此刻,沈兄受我点拨便说沈雁冰曾为其父一幅画题诗,尚未公开发表过。于是,谈妥后便和他赴杭州去取。住在西湖边的大华饭店,沈兄那能干的姐夫即在住处为我接风请吃一桌。当然,80出头的老画家沈本千先生也来啦!酒席上,我看见一纸沈雁冰亲笔短信,大致提及他年岁已高,身体不好,一眼失明,另眼也模糊不清。我抓紧宝贵机会,恳请沈本千先生为自己乞讨沈雁冰之墨宝,为《信江》文艺刊物题写刊名。沈老先生当场答应了,讲大的可能不行,上次题写的“湖州电影院”,制作时还掉了一点。我忙回答自己只要小的,因为当时一些省级刊物封面已有类似的茅盾题字。回上饶请示地委宣传部某领导,头脑里还有“左”的思惟,说怎么“请位党外人士写,还不如请地委……”既然这样,我也懒得继续催此事的落实了。不久,这位国内外著名的大作家就谢世了,而党中央却在《人民日报》上登载追认茅盾为中共党员,党龄从1921年算起……

   经多方努力,茅盾《题本千先生西湖长春图》的诗终于在《信江》1979年第二期发表了。全诗如下:

陈运和在乌镇东大街口。


                   滴翠调朱兴会奓,

                   羡君老眼未曾花,

                   长春图卷擅工笔,

                   人杰地灵更物华。

                   诗文字画咸称绝,

                   吾忆长洲癯石田,

                   此老可怜丁季世,

                   啸傲只解在林泉。

                   名持海外数南萍,

                   花卉翎毛设色新,

                   散尽黄金惟一笑,

                   混沌尘世此真人。

                   祖国画坛千百宗,

                   或矜秋肃或春秾,

                   吸收精粹弃糟粕,

                   师法工农攀顶峰。

   原稿制版印刷见《信江》文艺刊物。诗后有亲笔迹:“沈雁冰,时年七十七,一九七四年二月于北京”。

   安息吧,沈雁冰前辈!千古呀,茅盾大师!中国和世界终于伤感地失去一位文学巨匠,我也遗憾地失去了自己很可能会得到的大文学家一纸题字。

   随之,我的好友沈平雷也照顾夫妻关系,调到浙江湖州工作。通过地区组织部门一关,沈兄要我帮忙找人盖公章放行,自己尽一桥力而为了。

    茅盾与乌镇,我心中一直的向往。当岁月跋山涉水进入1998年秋,我浙东海滨之旅结束又辗转赴海宁观8月18日大潮。潮退之后,下午从盐官乘车傍晚就达乌镇。司机很照顾,车停便看见茅盾故居在不远处。但天已渐晚,故居关门大吉。正好旁边有家“林家客桟”,店名极佳,新装璜好的却未开张。没必要继续打听,不然住在此店挺适合。很快,又找着一旅社住下。出门吃过夜餐,仍走观前街及其延伸的东大街。一路古色古香,狭窄而又漫长。暮色苍茫,我沿青石板铺就的昔日记忆,花了一小时走了个来回。除了偶而的水泥柱与路灯闪烁外,自己仿佛置身于清末民初的氛围中,脚步声声像又一次朗读茅盾生前留下的名篇《林家铺子》、《春蚕》等……

    又一日开始,穿过晨雾朦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老街,均步行一段。茅盾故居,仔细看了一番;茅盾读过书的学校,匆匆路过。小桥、流水、人家,乌镇由于有茅盾而显得著名,茅盾由于有乌镇而确实不朽。周庄、同里、西塘、南浔,各有所长,但我更钟情于乌镇。我觉得,本人一生热爱从事的文化事业,沈雁冰是我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国家文化部长。自己一生喜欢、坚持文学创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也是我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可惜!镇区中央不知何时开辟一条新华路,与四周环境是那么不协调。真属于缺乏规划、缺乏特点、缺乏远见的城建败笔、古镇伤疤,极大地破坏了茅盾故乡的一种自然美。

   乌镇,1896年7月4日,这伟大的茅盾诞生之地,我还会来的。由于我还要继续写……

  桐乡,叫乡却不是乡,而是市。乌镇,称镇非一般镇,称名镇。我和我的祖国,都为茅盾与乌镇而感到无限骄傲。当然,乌镇的毎个居民、每名干部应该有博大的胸怀、重大的责任,保护好乌镇古老特色……

                                                                                           1998年11月4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