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运和的头像

陈运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1811/19
分享

我走近密茨凯维奇的祖国:波兰(原创)

 

     我先知道诗人密茨凯维奇,后晓得国家波兰。那时自己尚未接触世界地理,初中生在新华书店好奇地翻阅一本《密支凯维奇诗选》,普希金、莱蒙托夫、裴多菲之后,我脑海又增加了一位外国诗人的大名漂浮------慢慢地,慢慢地,读高中时,华沙条约、“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赫鲁晓夫------60多年后,我仍忆起当时上述名词跟一个小青年关心如何交杂在一块。

       亚当.密茨凯维奇,波兰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革命家。1798年12月24日生于立陶宛诺伏格罗德克附近的查阿西村,1855年11月26日卒于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1815年考入维尔诺大学。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活动,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820年创作的《青春颂》,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之后,重要作品有诗集《歌谣和传奇》、《十四行诗集》,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和诗剧《先人祭》。密茨凯维奇一生经历了逮捕、监禁、放逐、流亡。其生活和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理想,就是争取祖国的解放。给伪古典主义以有力的打击,为波兰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在后期的创作中,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增长。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诗人于1855年去到君士坦丁堡,准备再次组织波兰军团,为祖国的解放而战,不幸染上霍乱症,同年11月客死在他乡。这次我去波兰游了位于前二位的大城市华沙、克拉科夫,分别在克拉科夫老广场中央跟华沙总统府旁边敬仰了高大的亚当.密茨凯维奇塑像。高兴!作为同行,当然十分高兴!

       历史上波兰名人较多,我认为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最出色,而并非皇帝、总统。

       在欧洲可以一口气游走数国,互相比较,国内境外,状况差不多。气候好,水分足,平地多,更富庶。当然水分足指的是国家靠海靠大河,属于我的见闻感受。波兰位于中欧,地理位置跟自然条件还可以,但建国后一直多灾多难。被俄普奥三次瓜分亡国几个世纪,一战后恢复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久又在二战中被苏联和德国瓜分,1940年4月,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典型代表的多个集中营,用于处置数百万犹太人和来自波兰、苏联等国的俘虏。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成了通道,领土被全部占领了。反法西斯即将胜利,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战后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周围国家多,比来比去,总觉得西欧好,东欧演变,华约垮台,苏联不行,苏联红军曾解放自己,现在管它什么社会主义阵营,邀一伙干脆加入欧盟和北约算了。资本主义给了啥好处,天知道!

      克拉科夫是中世纪欧洲首都的一个范例,从单一城堡发展为充满活力的两个新兴城市这是克拉科夫独具一格的城市发展特色。那就从这儿开始参观吧!旧城区以古城广场为中心,距火车站不过20多分钟步程。广场中央有建于16世纪的市场,下层经营着各式纪念品商店,以木制品、刺绣、皮革为主;楼上则是国立博物馆,收藏有78万件艺术品,涵盖了自考古文物至现代艺术的广泛领域,特别侧重于收藏波兰绘画作品。  广场东面是圣玛莉教堂,其钟楼每小时都有喇叭吹号。广场南面可一直行往山上的华威城堡。城堡乃波兰历代国王的宫室,其中大教堂就是他们加冕及死葬之地。集市广场是街区中的关键地点,无数街道从这里延伸开去,一直伸展到城墙脚下。古城和集市广场普遍用红砖和石料建筑,风景多姿多彩。包括著名服装大厅在内的大市场,四周环绕着教堂、修道院、钟楼和方塔;一些17和18世纪建造的一系列富户宅院,似乎欢迎游人上门坐一坐;城市的其它地段,教堂尖塔掩映下的是中产阶级建造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住宅。再远一点,坐车去位于克拉科夫市郊区的维耶利奇卡盐矿看看。矿自公元13世纪开始开采,至今仍在不断的挖掘中,系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之一;里面有着许多艺术品、祭坛还有用盐雕刻的塑像。维耶利奇卡盐矿是中世纪劳动艺术与诗的一种结晶,信不信?

       华沙跟克拉科夫属交接班的新老首都,相传由一对恋人的名字华尔西和沙娃组成,城市终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境外的游客。波兰喜欢陪我走克拉科夫郊区街,街因朝波兰原首都克拉科夫的方向而得名。开辟于15世纪,为华沙最古老又最重要的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场所,许多重要的建筑都在此两边,如 圣安妮教堂亚当.米茨凯维奇塑像加尔默罗教堂、波兰总统府、维兹特克教堂华沙大学主校区、圣十字教堂、哥白尼铜像及波兰科学院等。作为中国诗人,我尤其关心总统府旁边一座波兰著名的爱国诗人米茨凯维奇雕塑,雕塑中的人物气宇轩昂,右手放在胸前,头发随风飘浮,目光凝视远方,等待同时期波兰著名的钢琴家肖邦吗?

      碰巧,这次我走中国驻波兰大使馆,遥想一件事,便在使馆前照相留念。上世纪50年代,我读书时就知道王炳南在此当大使,并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第一任首席代表,参加了长达九年的中美会谈。王炳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年代与潘汉年一样搞地下工作。他有一位女友叫关露,也是中共特工。1930年初,关露曾在中国诗歌会创办的《新诗歌》月刊任编辑,诗作《太平洋上的歌声》蜚声当时上海文坛。有“女诗人关露”之称。又是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曲《春天里》的作者。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发表于南京《幼稚周刊》,使其终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民国四大才女”。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左联”。1939年冬至1945年,她受组织派遣,先后打入汪伪政权和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共产党优秀的“红色间谍”。在该刊发表长篇小说《黎明》,同时以此作掩护,收集日伪机密情报,并积极组织策反,本来功勋卓著。可是环境特殊,关露以后却被戴着“文化汉奸”的帽子、国民政府惩办汉奸,受尽侮辱,首当其冲。组织上为了怕暴露中共与日伪间的秘密关系,又不便出面澄清关露的真正身份;于是只好将关露转移到新四军根据地,要她秘密躲起来。关露曾恋爱过两次,都不成功,后来干革命又单身十几年。好不容易,她认识了第三个恋人王炳南。两人相交于抗战前夕,后来再度相逢后感情发展迅速,很快就进入谈婚论嫁的程度。由于王炳南担任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成员,政治角色重要,他俩的关系立即被中共高层所制止。为了党的利益,王炳南向关露写了绝交信,并说明了原因,这对关露是致命一击,当场大哭起来,之后刺激造成精神失常------解放后整风运动中,她又变为重点审查对象。随之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彻底将关露击垮了,从此这位曾相当浪漫的女诗人终封闭了自己的感情世界,再不谈感情之事,心如死灰,形单影只地苦度下半生。过了一段时间,潘汉年等人为关露送来了证明材料,关露渐渐地康复了。可关露的厄运还没结束。1955年,潘汉年受到错误对待被捕入狱,而受他的牵连,关露也失去自由。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必详谈,直至1982年3月潘汉年得到平反,与之相关的中组部作出了《关于关露同志平反的决定》,首次澄清了关露是由党派往上海做情报工作的史实。得到这个结果,独身一辈子的文化部离休干部关露终于松了口气似的。没几天,关露在她那十多平方米的陋室里服药自尽,时年76岁。人们在整理关露遗物的时候发现,陪伴关露走完人生最后一刻的是一个大塑料娃娃,而她的身边还一直保存着一张爱人的照片,照片的背后有关露写的两句诗:"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注:关露在狱中曾留下了11首诗,这是最著名的《秋夜》中的两句,另两句为"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关露死后,文化部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喧哗的人群与生前孤寂的她形成鲜明的对比。1982年12月5日,关露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八宝山公墓举行。有细心人发现,在那次追悼会上有一个并不属于文艺界队伍但是神情极其沉郁的老人,自始至终都未与任何人说话,一直默默地站在人群后面------他就是王炳南。关露死后,她在左联时的好友丁玲悲愤地说道:“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充满阳光,但是阳光照不到她身上”。另一位女作家杨沫说关露确实“把一生贡献给了党”。两位文艺界前辈、著名老作家都说了该说的话。我作为写诗的大概更同情诗人,真幸运自己生活在好时代,极“左”没惹祸上身,过世老人细节也不便展开写,关露跟王炳南均先后到马克思那儿报到了,彼此理解,互相畅谈,再叙友情吧!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过了一国换上一种语言,都不会讲,还是回去好,在红色故土,中国话属全国粮票!

 

                                                                                           2018.6.19-21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