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艺术之美主要表现在印材美、雕刻美和篆刻美这“三美”,如果能将“三美”集于一身,那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极品。一般能具备“二美”就已是珍品、精品。
印材美,主要是由印章的制作材料来体现的。可以用来制印的材料很多,它们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由于名家篆刻、雕刻的印章的资源相对有限,每位名家有生之年的创作数量就那么多,因此,目前市场正逐渐在向印材美的方向拓展。
王冕首治花乳印,清初印石三宝扬。
芙蓉鸡血耀印史,田黄温润号石王。
(陈泽辉《印石三宝》)
田黄石、芙蓉石和鸡血石被誉为“印石三宝”。田黄是“印石之王”。印石文化由于有了田黄的加入而越发光大,田黄也因印石文化的浸养而越发名贵。
田黄被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并不是说田黄难锯,而是指田黄表里色调可能发生变化,很难从外表看出它是否“熟透”。锯后,也许增值数倍,也许价落万丈。所以,“解石”决心最难下。下锯时,田黄主人总是提心吊胆,锯开后如果颜色不变,欣喜若狂。如果颜色变淡,则后悔不已。
清初,田黄印章和其它寿山石印章一样大多被制作成规矩的形状。正如清代陈克恕在《篆刻针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田中者佳,犁地极深乃得。色分五彩,质细如玉,裁取方寸。”
清末民初的陈亮伯在《说印》一文中说:“(田黄)石章以六面皆方、长在二三寸以上者为最佳。必石毫无瑕疵,而又亭亭入入格者也。比如四面各一寸之石、长及三寸以上为入入格。长二寸者即嫌其太矮矣。若国初精品,则雕钮极其精致,以鸟兽水怪或仿古者为极精。然必钮地铲平,钮自钮,而石自石,不可两相牵混;若六面皆方,满身雕作龙凤形者,抑其次也;其镂刻花卉或山水者为下。”如此制作,对田黄石体裁削较大,这与当时人们对田黄稀缺程度认识不够有关。这一时期的田黄印章多雕有形象生动的印钮。而这种情况到了乾隆年间有所改变。乾隆的许多田黄宝玺如“宝亲王宝”、“随安室”、“长春居士”、“三希堂”、“长春书屋”、“信天主人”和“古香斋”等均为光素章,这或许与当时人们对寿山“三坑石”鉴赏观念的深入有关,因此时的田坑石(田黄石)已被视为拱璧。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子奋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说:“田石贵者,恒以轻重论值,故石工得之,每仍其天然之形势,不忍割为方形。”此时的艺人已较少将田黄雕刻成圆雕或印章,而多作薄意。这样,田黄方章就更稀罕了,其价值一般是薄意的数倍。笔者有诗曰:
吾闽寿山石琳琅,众里谁膺第一藏?
凝结温润与细腻,田黄最适治印章。
(陈泽辉《田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