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泽辉的头像

陈泽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22
分享

田黄宝玺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宫,珍藏着上百万件文物。如果我们要从中找出最能代表皇帝权力的藏品,那就非宝玺莫属了。宝玺是国家、皇权的象征,只有它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皇帝用过的。在它们所呈现的历史事件面前,材质、艺术这些平日衡量文物价值的关键因素则退居次位,甚至可以被忽视。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赐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六十幸能全。

(乾隆《除夕》)

雍正 十三 年(1 73 5年) 九月 初三, 雍正(1678-1735)皇帝驾崩后第十天,24岁的乾隆继位。那一天,乾隆(1711-1799)在祖先灵前立下誓言:先帝康熙(1654-1722)治国六十一年,如果上天眷顾,让我也有同样的机会,我不敢超过先帝。我若执政满六十年,就将皇位让给儿子。六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祈祷变成了现实,八十五岁的乾隆决定传位给皇子颙琰(1760-1820。年号嘉庆),自己做太上皇。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第二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乾隆将亲自为颙琰举行授受大典。为此,乾隆下诏:“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亲御太和殿,躬授宝玺,可称朕为‘太上皇帝’。”

就在授受大典前夕,乾隆写下了上面这首《除夕》诗。第二天将是农历元旦,乾隆禅位给嘉庆的授受大典就要在紫禁城上演了。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了乾隆在此次授受大典上“传位不传玺”之事。当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授受大典极为隆重,外国使节云集,一同恭贺大清新皇帝即位。然而传位仪式并不顺利。面临即将交出已经执掌了六十年的大权,乾隆心里的感受想必十分复杂。他在纷乱的情绪中宣布禅位,然后似无意又似有意地将皇帝宝玺带回自己的寝宫,并没有按照正常程序“躬授宝玺”给新皇帝。当时,嘉庆和满朝官员都慌了,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因为按照大清律法规定,皇帝必须拥有历代相传的宝玺才算正式即位,才能确立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在嘉庆万分尴尬之时,大臣刘墉(1719-1804)挺身而出,他赶到乾隆的寝宫据理力陈。刘墉指出,历史上从未有过没有宝玺的皇帝。乾隆此时也后悔了,他就势下了台阶,重新给嘉庆举行授玺仪式,此事才得以了结。由此我们可见“宝玺”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各个朝代留存下来的宝玺寥寥无几,只有明清两个朝代的宝玺有较多遗存,特别是清代皇帝宝玺较完整地保存下来,除少数因战乱散失外,现在大部分收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后人认识和考察玺印难得的样本。

清代帝后宝玺,在数量、种类、材质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到清朝重要的历史典制,小到帝后的言行,在方寸玺印中多有体现。清代帝后宝玺从肇始、确立到消亡,也正是清朝统治由盛到衰的过程。

中国古代尚黄,黄色被视为君权的象征。这首先起源于古代农业民族的“敬土”思想。古人认为,黄色是土地的颜色,象征万物生长的大地,代表永恒不变的自然之色,代表天德之美。班固在《白虎通义》中云:“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在《淮南子》《山海经》《太平御览》等文献中都记载了“女娲以黄土造人”的传说。这些黄土造的黄种人,生长繁衍在黄河、黄土地一带,是炎黄子孙。

黄色具有神圣、尊贵、崇高和庄严的象征意义。黄色是道教、佛教及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色彩。《易•坤》说:“天玄而地黄”,谓黄为土地之色。《说文解字》云:“黄,地之色。”人们用黄色代表五行中的“土”和五方的“中央”,代表了皇权和国家社稷。这种思想与儒家“大一统”思想揉合在一起。朱熹说:“黄,中央土之正色。”儒家认为,统一的王朝是处于“中央土”的帝国,有别于周边的“四夷”。于是“黄色”通过“土”就与“正统”、“尊崇”联系起来,为君主统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论证。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神、农业之神的坛。社者,五土之神;稷者,农业之神。紫禁城出端门往西,经社稷街门进入社稷坛区。社稷坛区占地二十三万平方米,坛面依方位铺五色土:中间为黄土,东方为青土,西方为白土,南方为红土,北方为黑土。社稷坛突出中央黄土作为国家的象征。由此可见,崇尚土德是帝王崇尚黄色的原因之一。

《易经》中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之说,君主以龙为象征,于是黄色与君主就有了更为直接的联系,象征“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周代以黄钺(yuè)为天子权力象征。隋代以后,黄色成为君主专用的御用颜色,皇帝要穿黄龙袍,坐黄色的龙椅宝座,宫内一切装饰和外出乘坐的车辇被称为“黄辇”、“黄屋”,还有“黄绶”、“黄堂”、“黄榜”、“黄门”、“黄历”等。

曾是凡石埋溪田,吸纳光华与地气。

摸爬滚打千万年,终成田黄称石帝。

(陈泽辉《石帝歌》)

具有“六德”之质的田黄引起皇家重视、身价陡增是入清以后。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建立政权,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以继承汉文化为主的统治措施。清帝对汉文化之挚爱是出了名的,抛开政治目的不谈,单从宝玺制作与使用,就可见其用心良苦。

清帝题诗、写字、作画、欣赏文物时,都喜欢加盖自己的闲章以示留念,因此,他们自用的玉玺、石玺较多。康熙年间,田黄入宫成为玺印材,康熙成为史上第一位以田黄为玺的皇帝。雍正也有田黄玺。到了乾隆年间,乾隆梦见玉皇大帝赐他田黄并赐书“福、寿、田”三字,遂以田黄祭天,这一传奇故事被世人传为美谈。

话说从前,皇帝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祭天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届时天坛要用黄土铺路,天坛上摆列供品,文武大臣随侍伴驾,仪式隆重。康乾盛世,祭天自然不能例外。眼看着祭天的日子就要到了,乾隆心想一定要至真至诚,方能感动上天,保佑臣民。一天,乾隆昏昏欲睡,忽见一位白发白须的仙翁手持玉皇大帝的圣旨来宣。乾隆忙跪地接旨。谁知一抬头却不见仙翁了,只见留下一张黄纸,上书“福寿田”三字。乾隆不知此是何意。第二天临朝,他把“福寿田”之事说了,请群臣释疑。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退朝后,乾隆闷闷不乐回到内宫,又把这事说了。一位太监听了忙说:“有了,有了。”乾隆忙问:“有了什么?”太监答道:“奴才祖籍福建福州,福州寿山所产的寿山石中就有一个品种名字叫田黄。田黄温润细腻,十分金贵。今‘福寿田’三字不正应了‘福州寿山田黄’之意?陛下何不差人速取田黄石来祭拜天地神明?”乾隆听了太监此话,觉得颇有理,于是马上派钦差大臣持旨到福州,寻觅上好的田黄。当地的官员接旨后自然不敢怠慢,马上挑选特大、质优的田黄石,由钦差大臣带回京城缴旨。

话说这一天,乾隆赴天坛祭天。祭台上供奉着一枚黄色的石头,下面垫着黄绫龙帕。众大臣见了都好生奇怪:皇上今天为何选用黄色的石头祭天?乾隆看着群臣笑吟吟地解释道:“不奇怪!不奇怪!这石头可是极为珍贵的福建福州寿山的田黄石。朕祝愿天下‘福寿田丰’!”话音刚落,下面的文武大臣齐刷刷地“喳”了一声,都朝着田黄石跪拜下来,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田黄具有“福”(福建)“寿”(寿山)“田”(土地、财富)“黄”(黄色,皇帝专用色)“丰”(丰收)之寓意。乾隆选择以田黄祭天,将田黄比作上天所赐的“多福多寿、王土广袤”之信物,意味其大清江山为上天所赐,以宣扬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治意识,同时祈盼“福寿田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使田黄从此享有了其它任何彩石从未有过的殊荣。

乾隆一生推崇田黄,是拥有最多田黄宝玺的皇帝。正是在乾隆朝,寿山石一跃成为最知名的印石,“寿山石之王”——田黄此后毫无争议地被尊为“石帝”。乾隆皇帝一拜田黄定“石帝”的故事,使田黄石增添了更加神秘的光环。

田黄受人追捧的一个动因,就是它与中国悠远的农业社会对“福寿田”的追求具有密切的精神关联。田黄是中国人心目中“福寿田”的最佳物质承载者。“福”是指福建福州,“寿”是指福州寿山乡寿山村,“田”是指寿山村寿山溪两侧、共约一平方公里的田地。田黄具备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明确了其产地在世界上的唯一性、排他性。明确了田黄是地球上仅产于中国福建福州寿山村寿山溪两侧约一平方公里土地极为珍稀的印石。笔者有诗曰:

女娲补天遗石宝,散落寿山溪坂田。

多年修成六德质,福寿田丰美意含。

(陈泽辉《福寿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