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章寿的头像

陈章寿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11/25
分享

黄金十年

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

一种是太阳的光线。

一种是人类努力的模样。

光线,如果能够转弯,也许能够击穿一颗飞行中的子弹。

桐庐县环溪村有三扇无形的大门:一扇是精神之门,一扇是村坊之门,一扇是老百姓的幸福之门。从周惟善建村开始至一九四九年九月的五百年间,环溪村的这三扇大门都紧紧地关闭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环溪村打开了精神之门,但村坊之门和老百姓的幸福之门似乎没有被完全打开,或者说,在村坊之门和老百姓的幸福之门以外,仍然筑有一道高高的篱笆。一九七八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环溪村的篱笆、吹进环溪村的窗门,但仍然没有彻底打开环溪村的村坊之门和老百姓的幸福之门。

彻底打开环溪村的村坊之门和老百姓的幸福之门,让环溪村走出桐庐、走出浙江,需要同时掌握四把钥匙。

第一把是政治钥匙,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具体地说,是二○○五年十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于二○○五年八月,在浙江安吉余村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第二把是文化钥匙,即以《爱莲说》为基础、“爱莲堂”为载体的传统文化。

第三把是生态钥匙,即以背脊山、鲞山和天子源溪(亦称屏源溪)、青源溪等为代表的生态环境。

第四把是交通钥匙,即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开通的以“杭新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便捷交通。

周忠平不是环溪村历史上同时握有上述四把钥匙的第一人,却是临危受命、后来居上,紧握这四把钥匙,又打开环溪村村坊之门和老百姓幸福之门的第一人。

周忠平是改写环溪村历史的人,是为环溪村购买种子、又为环溪村种下桃树的人。

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回馈父母及环溪村老百姓的养育之恩。

他用生命中宝贵的十年时间,创造环溪村一个“里程碑”式的奇迹。

他用每年至少贴现三、五十万、合计至少少赚两千万元的倾心付出,开辟环溪村的一片崭新天地。

他用成熟的建筑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打造环溪村一个优美的宜居环境。

他用无声的行动,给环溪村的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一首小诗写得好(作者佚名),内容是:

只要你愿意走,

凡是踩过的地方都是路;

只要你不回避与退缩,

生命的掌声终会为你响起。

在天子源溪的西岸,“猪栏茶吧”的对面,有一幢三层高的楼房。这幢楼房是村民周乃君的私宅。二○一五年初,环溪村村委从位于新马路以东的旧村委礼堂搬出,临时租住到这里。这幢楼房建于一九九五年,淡黄的墙面虽然没有斑驳,但也有三五分陈旧的感觉。楼房前有一个园子,园子面积在两亩左右,里面除了停有几辆汽车,还堆放着一些杂物。园子的大门建在村工业园区道路一侧。大门右侧的墙头上,从左到右,整齐地挂了四块牌子。它们是:

中国共产党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委员会。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民委员会。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样一个普通又简单的园子里,储藏着不少高端的荣誉。在楼房一楼与二楼之间,有一个楼梯的平台。平台的墙上,贴了一张宣传画。画的左侧,有一段注解的文字,内容是:

环溪村传承周敦颐的《爱莲说》文化,围绕“莲”字做文章,走乡村旅游路线,先后获得“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浙江省最美村庄”“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双示范村”“浙江省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三A’级景区村庄”、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等。

第一次跨进这个园子,是二○一八年三月三日。村党委办公室周华松同志接待我。他说,环溪村的变化,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老百姓当家做了主人;第二阶段,是一九七八年实行改革开放,老百姓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二○○七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七大”以后,在以周忠平同志为代表的村两委领导下,老百姓过上了开放、富裕和自信的生活。

楼房的内部,虽然经过装修,但仍显朴素。一楼右侧是“便民服务中心”。走上二楼的左侧,是一个大统间,除了会议室,还有“综治中心”和“无违建村办公室”。二楼的右侧,从一个门进去,又分两个办公室。其中左侧是村党委办公室,对面是村主任办公室。

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听说环溪村村主任的名字——周忠莲,但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二○一八年四月十六日。那天,她在办公室。周忠莲今年五十六岁,既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又是二○一八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我说明来意后,她淡淡地喝了一口茶,轻轻地说,环溪村跨上一个全新的历史台阶,是在最近十年间。你如果要写文章,主要写村党委书记周忠平同志以及以他为班长的村两委会。

元朝有个海宁知州,名叫臧梦解。他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拥戴,除了鞠躬尽瘁,还总结出“守官四铭”,内容是:

硬坚脊梁铭;

坚缚肚皮铭;

净洗眼睛铭;

牢立脚跟铭。

我借住在周言定的家里。周言定的家,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即环溪村的一幢古老建筑;另一层是现代意义上的家,是环溪村的一家民宿。该民宿叫“自家老宅”,编号35。从周言定家里出发,弯过半条小弄堂,到老街。沿着老街往北走,经过安顺桥,再向前一百米左右,就到环溪村临时村委大院的门口。

时令刚过清明,站在安顺桥上,向西看,干瘦的天子源溪如一条弯曲的绶带徐徐地向上延伸。远处的天子冈青翠欲滴,白鹤峰亭亭玉立。向东看,天子源溪的涓涓细流从一个“渡”上顺势而下,发出潺潺的声音。溪的两侧绿树成荫,新型的民居鳞次栉比。五棵千年银杏,熬过冬季的寂寞,正在慢慢地恢复久睡的身躯,吃力地吐出一粒粒豆芽似的新生,装点昔日盛装的美丽。阳光缕缕地飘下来,洒在民居的屋顶,洒在临时村委楼房的屋顶,无意之间,就绽放出一片茫茫的、迷人的红晕。

 

 

周毛娜故居位于环溪村的西边、天子源溪的东侧。该房子建于一九四六年,三层楼高,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一百五十四平方米。石木结构、四坡屋顶、置有阁楼,是当时环溪村最高的一幢民房。它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故也叫做“洋房”。

在“洋房”之西,天子源溪之东,有一幢陈旧的两层楼。该楼房坐北朝南,三间两弄,占地约两百二十平方米。周忠平的父亲叫周建华,小名周伍松,今年九十一岁。周伍松有四个哥哥。这幢楼由周伍松的第四个哥哥周希金所建。建成后,周希金与周伍松同住一幢楼。这幢楼最多时曾经住过十八人,其中周伍松一家住十一人,周希金一家住七人。

周忠平出身在这幢楼房里。他的母亲叫徐福仙,如果健在,今年八十九岁(二○一○年离世)。周伍松和徐福仙夫妇生下九个孩子,又代养一个,共养大八个。老大周洪田,如果健在,今年七十二岁(二○一○年离世);老二周洪良,今年六十九岁;老三吴春慰(代养),今年六十七岁;老四周宝珍,今年五十九岁;老五周秋平,今年五十六岁;老六周忠平,今年五十三岁;老七周香珍,今年五十一岁;老八周丽珍,今年四十九岁。

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一个勤劳朴实的家庭。

有人说,你将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日常的生活。在打拼的过程中,只要扎实前行,你就可以活出自己的姿态;在停步小憩的时候,只要保持自律又心境恬淡,你也可以把日子过成诗一样的美好。

桐庐县政协主席王金才,二○○六年下半年开始调研农村工作。二○○七年上半年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升任副县长,分管农村工作。二○一四年转任政协领导后,继续联系江南镇的工作。他是桐庐县农村工作的一位领导者,是环溪村发展变化的一位见证者,是环溪村建设发展的一位支持者。二○○七年初,他与周忠平同志相识。在此后十多年的接触中,周忠平同志给他留下四个深刻的印象:一是思路清晰,头脑灵活;二是有想法、有办法;三是有担当、会干事;四是有情义、有尺度。

周忠平生于一九六六年十月,初中文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十六岁那年,即一九八一年开始学做泥工。他虽然文化不高,但脑子灵活,手脚勤快,什么事情都争着干、想着干。只一年时间,学徒就“满师”。一九八八年,他离开师傅,开始在浙江坤兴建筑工程公司任土建工程的项目经理。

第一次见到周忠平,是二○一八年四月十二日。他穿一身藏青的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身材中等,国字型的脸上,贴着一块白嫩的肌肤。他讲话速度较慢,声音轻柔,但节奏比较明显,思路比较清晰。我横的看、直的看,都不能将他与那些干粗活的泥水师傅联系起来。

周忠平的大哥周洪田,结婚的时候没有新房子,只能利用老房子楼上的一个房间。结婚后,他在老房子的西南角,紧贴着老房子,朝东镶了一间两层楼。周忠平的二哥周洪良,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新房子,也是利用老房子楼上的一个房间。结婚后,他在老房子的西侧墙头外,镶了一间房。这间房子是沙墙,高度到了楼板底下,但最终没有建成。周忠平的心底很早就有一个意中人,但就是不直说、不显底。这个意中人是同村美女周美霞。周美霞生于一九六九年,比周忠平小三岁。周忠平为了抱得美女归,不按常规出牌,而是采用两个策略。一是对付小姑娘周美霞,不是简单地直接进攻,而是采用“曲线救国”的迂回战术,稳住周美霞的二哥周连和母亲李兰花的阵脚。二是不走两个哥哥的套路,不再在老房子旁边建造小房子,而是另辟蹊径,建造独立的大房子。他对周美霞有心、有意、有期待,虽然没有明说、没有海誓山盟,但一定要让她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他一边在外做工,一边规划建造新房子。一九八八年,他在老房子以南三十米开外的地方,批了一块宅基地,占地面积约八十平方米。一九九○年,他造了一个三层楼,两个半开间。当时是毛坯房,没有急着与周美霞举办婚礼。他一边继续在外挣钱,一边搞房子的内外装修。一九九二年底,房子装修完成。装修好的新房子,是沙灰的外墙面。房前有两层挑出的阳台。阳台的顶上有雨棚。阳台凸出的地方,用马赛克铺设。房子西南角有一段角尺形的围墙。围墙上有铁门、有门垛。这样的结构与布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显得比较有特色。一九九三年,他把周美霞娶进新房子。此时,他二十八岁,周美霞二十五岁。周美霞当年生下儿子,取名叫周俊灿。后生下女儿,取名周芝庆。

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很多人常常抱怨事情很难做,想法又不切实际。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梦想应该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体。你要敢想,更要敢做。梦想从来不是口说无凭的大话,而是在寂静的奋斗中努力成长的一个过程”。

有感于周忠平的努力,遂做诗一首,题为《耕耘》,诗云:

百日千夜灯火明,

只为蓝天表初心。

鹿逐中原马驰骋,

江河深处万物新。

一九九四年,周忠平到富阳富通公司工作(至二○○七年)。富阳富通公司主要生产电线、电缆。他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的旗下,从事基建工程承包与管理。此后,他如鱼得水,承接不少建筑工程,其中包括环溪村的希望小学和周乃君的厂房。

 

有人说,你最终变成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辛苦和艰难的环境里,是选择迎风奔跑,还是选择转身逃走?那些真正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的人,一定都这样全力地拼搏过、奋斗过、付出过。

人类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周忠平的奋斗旅程,既有艰辛付出,也有丰厚的收获。

在村工业园区道路的西侧,与一路之隔的临时村委院子相对称,有一幢三层楼的房子。该房子四个开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七百平方。它是周忠平在一九九三年住进新房子后,于二○○○年建造的第二个“窝”,是周忠平献给周美霞的第二个礼物。

该房子的门前,有一个结实的门楼。门楼下方有一条坡道,小轿车可以直达门前。门楼的两个柱子外侧安放两只石狮子。门楼上方延伸到东侧的墙上,是一个连续的露天阳台。阳台外侧安装一排乳白色的栏杆。朝南的墙面,在一层的中间,是三块木质的红色门庭。门庭中间设置一道双开门。门庭的左右两侧,各立一块大型的落地玻璃;在二层开六扇“窑洞”似的窗门;在三层开八扇“窑洞”似的窗门;屋顶由五个三角形组成,其中中间是一个大三角形,左右两侧是四个小三角形。这幢房子视野开阔,结构新颖,颇有几分俄罗斯建筑的风味。

房子前面,是一个近三百平方米的园子。园内花木扶疏,曲径通幽,水池微波。园子的西南角有一个车库。紧贴村工业园区道路一侧,是一道白色的围墙。围墙中间,有四个柱头、三扇铁门。

这幢高端的房子和宽敞的庭院,如鹤立鸡群,是周忠平夫妇奋斗的一个结晶,是周忠平夫妇理想的一个目标;是引导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一个标志,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一道风景。

这幢房子是周忠平建造的第二幢房子,也是江南镇甚至桐庐县有一定影响的房子。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获得利益面前,仍然能顾及别人,那是修养中折射出来的一种淡泊;如果在长期的相处中,能让别人感到舒服,那是修养中沉淀出来的一种内涵。

周忠平生活俭朴,为人诚恳,有一颗积极的上进心,有一颗男子汉的同情心,有一颗普通儿女的孝敬心。

环溪村一直没有一所完整的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将周毛娜的“洋房”当作学校使用。一九九八年,由香港陈廷骅基金会资助二十万元的福和希望小学在环溪村的南端、横青公路的西侧开建。周忠平为学校建设捐款一万元。

安顺桥,是一九六二年建在天子源溪上的一座平桥。它可以供人们行走、供双轮车通行,但由于已经成为危桥,不能通行汽车。二○○○年,周忠平联合同村的箱包厂老板周永烈,出资七万元对安顺桥进行修建,其中周忠平承担四点五万元。二○一一年,由村委会出资,在平桥的上下游各新建一座石拱桥。

从徐畈村大礼堂至安顺桥之间有一条道路,长约五百米,其中一段,路面以沙石为主。二○○五年,周忠平动员部分群众集资三万元、向外争取五万、自己出资三点八万元,合计用十一点八万元浇筑了沥青路面。

包水仙今年一百○三岁,是环溪村年龄最长的一位老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逢年过节时,周忠平都会给村里的老人或者特困户送去一个红包,有时一千、有时两千。前几年,周乃安的儿子周孙平去世,周忠平也去周乃安家里慰问。几年来,他送出去的红包可能不多、不大,但在这些红包里,凝结着数不尽的亲情与友谊。

周忠平的父亲今年九十一岁,除了耳朵有点聋,眼睛不花、手脚灵便。眼下,他既不住自己的老房子,也不住周忠平的新房子;既不住大儿子的新房子,也不住二儿子的新房子,而是住在周忠平建成于一九九于年的旧房子里。二○一八年五月十二日,周忠平的二哥周洪良带我去看他。老人家坐在一把椅子上,正一边看电视,一边数钞票。他手上的钞票是百元面额的纸币,大概有十多张。周洪良说,老人家没有事情做,一天到晚就数手里那几张钱。

钱,是物物交易之后的产物。老人家年轻的时候,要养家糊口,手上缺的就是钱。老人家如今子孙满堂、生活富足,根本用不着钱。数钱,是他对旧生活的回忆;数钱,是他对新生活的向往;他能够数钱,说明当今社会的安宁;他能够数钱,说明膝下子女的孝顺。

周忠平的兄弟姐妹都有能力、有意愿承担父亲的费用,但都被周忠平委婉地拒绝。周忠平说,母亲走得早、岳父也走得早,没有能够很好地陪伴他们,心里有一些过意不去的地方。现在,父亲身体健康,就一定要让他度过幸福的晚年。他父亲的日常起居,由他七十岁的大嫂苏荷花照料。他的老婆周美霞通情达理,每个月给大嫂苏荷花两千元的辛苦费。苏荷花不肯收,但周美霞照样要给。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推,在给与推的过程中,就反映出两位妯娌之间一种既分得开、又走得拢的亲缘关系。

 

 

杭州灵隐寺内有一副对联,内容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该对联语言朴实,富含哲理。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现代文学家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一九七八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环溪村已经有零星的村办企业,比如纸箱厂。“改革开放”之后,在原有村办企业的基础上,环溪村又出现箱包厂、医疗器械厂和玩具厂等一些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带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在老板(经营者)获得收益的前提下,给本村的或者附近的一部分群众提供了一个打工的机会;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之间,严重地污染周边环境。

周群莉是周言定的大女儿,生于一九七六年,一九九九年嫁到青源村,然而,大多数时间仍然住在环溪村。她说,二○○七年之前,经过村中心的横青公路两侧垃圾成堆,路面因载重汽车碾压,又缺少维护,造成多处破裂甚至凹陷。遇到雨天,村南的雨水从公路上冲下来,整段公路看上去像溪滩一样;经过村子西侧的天子源溪,不仅两岸坍塌,而且垃圾成堆,河道阻塞、臭气冲天。遇到晴天,特别是干旱的季节,整段河道看上去像便道一样。

赵丽芳今年五十四岁,是江南镇人民政府派驻环溪村的驻村干部。她于二○○七年初进驻环溪村,经实地察看,又与群众座谈,对环溪村的印象是:

污水靠蒸发,

垃圾靠风刮,

室内现代化,

室外脏乱差,

公路是遍地的洼,

溪滩是垃圾的家,

家家户户讲怨话。

桐庐县政协主席王金才说,二○○七年之前,环溪村不仅垃圾遍地、污染严重,而且建筑破败,村容懒散。他说,二○○六年,浙江省环保厅有一位领导到访环溪。这位领导在环溪村转了半圈,离开时,忧心忡忡地说,环溪村是桐庐县最脏、最乱、最差的一个村庄。

浙江农村能够有今天的变化,跟一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密切相关。十多年之前,浙江大部分农村是“脏、乱、差”,与城市的“现代化”形成显著的差距。如何改变农村的面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开始思考和谋划。他实地调研大批农村,寻找改变的路径和突破口。当时的浙江省委认为,农村的这些垃圾、污水得有人管理,农村的规划也得有人制订。于是决定这些事,由省农办去管理。可省农办说,我们管不了!

省农办直截了当说管不了,那么该怎么办?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浙江省委拿出解决方案:成立由十二个部门组成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协调小组一方面合力推进工作,另一方面从城市一根竿子插到农村、管到农村。

二○○三年六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协调小组从全省四万个村庄中选择一万个行政村进行整治,努力将其中一千个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如何整治农村的“脏、乱、差”?因为有了浙江省委的顶层设计,就有了全省各地的大胆探索。湖州市德清县在第一时间,找到一个根治的方法——叫做“一把笤帚扫到底”。

为了呼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杭州市委、市政府马上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桐庐县委、县政府马上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无论是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市里实施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还是县里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环溪村都是一个被整治的对象。

中国有两个地道的农民、两个在“裤腿上一辈子甩不掉泥巴”的农民。他们的身份很简单,他们的身份又很不简单。一个是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原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吴仁宝吴仁宝生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逝于二○一三年五月三日。他有六十年党龄,从一九五七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任四十六年。四十六年里,在那片曾经贫穷的土地上,他凭着对理想的执著和坚定,带领乡亲们把自己的村庄建成“中国第一村”;凭着对百姓的赤诚和真情,和乡亲们一起建造了一个富足、幸福的“人间天堂”。另一个是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常德盛生于一九四四年七月,一九六八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任四十四年。蒋巷村原来是一个“野人村”“光棍村”。面对落后的现状,常德盛经常鼓励大队干部说,“有一句话叫做改天换地。可我认为,天不能改,但地一定要换”。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用四十四年时间,就把一个苏南最贫穷的小乡村建成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建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

环溪村从一九五六年成立村级党组织,至二○○七年,已经有九届党支部、七位同志担任过党支部书记。

有一首无题诗(作者佚名)说得好,诗云:

花开花谢春不管,

拂意事休对人言。

水暖水寒鱼自知,

会心处还其独赏。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一个人,如果有信仰,那就一定有敬畏、一定有虔诚;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那就无所惧,也就无所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这个世界上凡是美好的东西,都散发着努力和坚持的气味!

面对浙江省委、省政府轰轰烈烈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桐庐县委、县政府在召唤环溪村出现一位有担当、有作为的带头人;江南镇党委、镇政府和环溪村的老百姓也在召唤出现一位有担当、有作为的带头人。

 

 

有人说,人和人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最开心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赚到多少陌生人的信任,且成为朋友,一直地信任你、支持你、选择你。这是用钱都买不到的人格魅力!

爱莲堂前有一个小广场。广场的南端,种了一些花木。五月初的时节,花开了、叶绿了。鲜花和绿叶,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地飘舞。

树的旁边,绿荫之下,时而站着一位老人。该老人瘦长的个子,长方形的脸蛋,清秀的皮肤,剪一个短促的头发,穿一件洁白的衬衣、一条黑色的裤子和一双黑色的皮鞋。他不语,也不舞,有时抬头远眺,有时低头沉思。

我站在老街,他的不远处。我注意到他已经有好几次,但不知道他有没有注意到我。这一次,我轻轻地走过去,站在他的跟前,说,如果没有猜错,你就是周宝雪同志。他一愣,然后满脸笑容,热情地伸出手来,说,我就是、我就是。

周宝雪的家在爱莲堂的前右方,其中一扇房门朝东。他今年七十三岁,曾任深澳镇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二○○○年因工伤提前退休。因为他是环溪人,所以对环溪的过去比较熟悉;因为他于二○○○年退休在家,所以对二○○○年以后的事情比较清楚。

他说,环溪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二○○六年反而跌入一个低谷。主要症状是:党组织管理乏力、集体经济衰退、村容村貌严重滞后、老百姓怨声载道。关键的一点,是在老百姓当中出现两种传闻。一种是由于环溪小学招生人数不足,在校学生数量逐年下降,环溪小学要合并到深澳小学去;另一种是某位村党组织主要领导想卖掉建造于一九九八年的福和希望小学,以弥补亏空的集体资金。

福和希望小学是在香港陈廷骅基金会资助二十万元的基础上,由广大村民集资建造。它是环溪村的一个教育基础设施,是环溪村老百姓的希望所在。有的老百姓不明事情真相,有的老百姓以讹传讹。两种传闻互相交织,产生较大的社会风波,引起老百姓的一些反感……此后,某位村党组织主要领导干脆甩手不干、一走了事。

一个村,如果没有一个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就等于一座房子没有一根栋梁,就等于一个家庭没有一个家长。

周宝雪对此非常担心。他捏着手指头一算:村里的党员,有管理经验的老了;中年的党员,缺少应有的人气和经验;年轻的党员,还没有崭露头角。他排来排去,在党员中似乎排不出一个可以担任村党组织主要领导的合适人选。

老百姓对此也非常担心。他们觉得群龙无首,最后吃亏的是自己。他们在议论,谁可以担当村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他们议论的焦点,忽然集中在周忠平的身上。

老百姓讲实在、看眼前。他们议论周忠平,一是因为周忠平平易近人;二是因为周忠平已经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三是因为周忠平有能力、有实力,建造了一幢大气漂亮的楼房。

周忠平,是环溪村的一个人,但不是共产党员。不是共产党员,怎么能够担任党组织的主要领导?

古代魏、蜀、吴相争之时,曾经有刘备“三顾茅庐”的传说。如今的环溪村不是古代的“三国”,周忠平也不是诸葛亮,但周忠平的“出山”,带有一点“三顾茅庐”的色彩。

周宝雪听到村坊中的议论,听到老百姓的呼声,就将考虑的重心转移到周忠平身上。他比周忠平年长二十岁,看着周忠平长大,对周忠平的处世为人有比较完整的了解。他想,环溪村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如果在党员中挑选不出来,是否可以从群众中选拔?

为了这个问题,周宝雪几天吃不香饭,睡不好觉。他想,这个事情虽然是全村老百姓的事情,但也是自己的事情。既然是自己的事情,他就有责任、有义务为老百姓、为环溪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此,他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去江南镇,向镇党委主要领导口头建议,要加强环溪村的党组织建设。二是将周忠平叫到爱莲堂右前侧的小店里,进行单独谈话。他语重心长地对周忠平说,环溪村目前的停滞状况,如果长期拖延下去,吃亏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全村老百姓。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专门为钱而来,也不是专门为钱而生。如果能够为老百姓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将事情留给历史、留给后人,岂不更有意义?三是为了这句话,周宝雪专门找到周忠平的父亲周伍松,希望周伍松以父亲的名义,做做周忠平的工作。那时,周伍松七十九岁,年龄虽然有点大,但头脑清晰、思想前沿。他对周宝雪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表示会慎重考虑这个建议。

二○○六年十月前后,中共江南镇纪委书记施建华受组织委派,组成调查组带队进驻环溪村。调查组访家走户,又召开小型会议,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听取党员的意见,听取老干部的意见,也单独听取周宝雪的意见。调查组进村后,老百姓一传二、二传四的,这样,让周忠平出来担任村主要领导的目标就浮出水面。

虽然,中共中央已经在二○○五年十月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但是,在环溪村老百姓的心里还没有农村建设的这个概念。当时,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是如何建设农村,而是如何用上自来水。环溪村的自来水,从二○○五年下半年开始铺设,到二○○六年夏天,水管不但没有铺好,反而欠了一屁股债务。

现在的江南镇由过去的深澳、窄溪和石阜等三个乡镇撤并而成。周宝雪在深澳镇任职时,储志林是窄溪派出所所长,两人是一对相识的朋友。二○○六年九月,储志林担任江南镇党委书记。

有两句诗说得好(作者佚名),诗云:“丹霞旭日天撒锦,翠岫梯田地成诗”。环溪村,除了周宝雪,还有两位老干部。一位是早期曾任桐君公社党委书记的周德祁;一位是早期曾任深澳乡党委委员的周德伦。这两位老干部与周宝雪一样,德高望重,深受人们的尊敬。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对村里的大事,仍然十分关注。当广大群众看好周忠平“出山”时,他们对周忠平也给出较高的评价。

有一天,周宝雪与周德祁、周德伦一起,不顾年老体弱,带着群众的信任,专程去江南镇,向镇党委书记储志林同志作口头推荐。储志林热情地接待他们,并给周宝雪一个特殊的任务,要求周宝雪回村后,做好周忠平的思想工作,让周忠平回村工作、发光发热。

早在一九九七年,周宝雪在公务途中因交通事故负伤,造成一条腿走路不太方便。他在接受储志林的任务后,拄着拐杖去周忠平的家。此时,周忠平住在天子源溪以西、新建不久的小洋楼。

周忠平见到老领导上门,就热情相迎、茶水款待。一阵寒暄后,周宝雪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这次登门的经过和目的说了一遍。他本来以为,凭着自己的一张老面孔,凭着村里群众的信任、凭着镇党委领导的支持,一定能够得到周忠平的乐意接受。可是没有想到,周宝雪碰了一个软鼻子。周忠平给自己点了一支烟,给周宝雪斟满杯中的茶,平静地说,老领导,谢谢您和其他领导的一片诚意。我已经仔细想过,干村里这个活,犯不着;我有自己的一块自留地,有自己的理想;目前村里留下的,不是一副好担子,而是一个烂摊子……

二○○六年十一月,江南镇党委书记储志林、副书记卢强等到环溪村调研。调研期间,一直由周德祁、周宝雪等老干部陪同。镇党委领导除了了解环溪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主要是听取群众意见,考察村党组织主要领导的人选。调研后期,储志林在环溪村召开村两委会成员扩大会议,周宝雪等老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的一项内容,是储志林口头宣布,由周忠莲同志担任环溪村村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在推荐干部人选时,周宝雪第一个发言。他的发言语气平缓、态度诚恳、道理浅显、意味深长。他在提出周忠平的人选后,恳请广大群众、党员支持周忠平开展工作,请江南镇党委和政府支持周忠平开展工作。

二○○七年三月五日(农历正月十三日),江南镇党委书记储志林到环溪村调研,又给村民拜年。期间,他走访了周忠平的家。

二○○七年四月二日,江南镇党委副书记卢强,受镇党委委托,以组织的名义,正式找周忠平同志谈话。

俗话说,人们一直在沿途寻找美景。其实停下脚步,沉淀心情,随处可见的平常也就成了美景。女人要有溪水般的纯净,男人要有高山般的坚韧。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要努力做好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而不是当作别人生命中的看客。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东升的太阳特别温暖。金色的光线缕缕地洒向大地,照亮爱莲堂。

这一天,喜鹊的身形格外靓丽。喳喳的叫声丝丝地传向角落,甜甜地灌进人们的耳朵,灌进人们的心灵。

这一天,天子源溪的溪水节奏特别明显。滴滴答答的声音,有鼓乐般的动听,有奔马似的欢快,有洞壁般的回响。

这一天,周美霞早早地起床,为周忠平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

这一天,周美霞早早地起床,为周忠平挑选一套洁净的衣服。

这一天,周美霞早早地站在门口,心里五味杂陈,在深情地看了一眼丈夫后,无奈地目送周忠平走出园子的大门。

这一天,周忠平没有豪言壮语,却怀着满腔的热情,迈着自信的步伐,正式到环溪村村委会上班。

这一天,是周忠平走向人生另一段路程的开始。

这一天,是周忠平揭开环溪村崭新一页的开始。

二○○七年五月,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发文,任命周忠平同志为环溪村村主任助理,主持全面工作。

七月,环溪村党委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群众推荐、党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吸收周忠平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做过一首为官的诗,题为竹石》,诗云: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周忠平走马上任,没有烧火,而是实实在在地干活。他在稳定村两委会原班子成员的基础上,把老同志周言定叫到村委,让周言定帮助做一些工作。
周言定虽然没有职务、没有名分,但有一颗满腔热情的心、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只要是周忠平安排给他的公事、只要是为环溪村办的好事,他都废寝忘食、不辞辛劳、不计回报,认真地去执行并努力完成。他不但将每一件事情办好,而且为某些观望、等待的同志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做好每一件事情,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二○○七年下半年,周忠平抓了对外、对内两项工作。对外,是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了这项工作,他白天跑、晚上跑;工作日跑,休息天也跑。跑完一个部门后,再跑另一个部门。他的强烈责任心、他的诚恳态度、他的工作干劲,深深地触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半年时间里,他向县农办、水利、交通、民政、环保等部门争取到资金一百六十万元;对内,做好扫尾工作。一是还清由前任村党委留下的五十万元欠债;二是从六月开始,发动群众募捐,努力接通自来水。他带头出资一万,又募得乡贤和群众捐助的十五万,合计十六万元(不足部分由争取来的资金弥补)。接通村民的自来水,说难很难,说不难一点也不难;接通村民的自来水,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很难,对周忠平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周忠平非常关注水管采购的质量、铺设的走向和安装的质量。只要人在村里,他经常会去施工现场,察看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七年八月,一股清澈见底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进村民的厨房间、流进村民的卫生间。这些水,来自于大坞桥水库。大坞桥水库相距环溪村约五公里,始建于一九五七年十月。水库里有碧清的水、有用不完的水。这些水从水库流进环溪村百姓的家门,只有五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整整隔了五十年。

这些水,流进青源溪,流进农田,只是一般的水;这些水,流进老百姓的家门,就等于流进老百姓的心坎。流进心坎里的水,不再是一般的水,而是甜蜜的水、幸福的水。

有人说,在人生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所谓正确的选择。只要学会负责、学会勇敢和担当,那么无论走哪一条路,都会通向阳光的大道。

二○○七年底,江南镇党委与政府对各村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环溪村获得第一名。这个第一名,是最近几年来,环溪村所获得的惟一荣誉。

第一名,表明环溪村的工作,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得到中共江南镇党委和政府的认可。

二○○八年的早晨似乎来得特别早。这一年的上半年,环溪村要进行两委会的换届选举。有的同志提出,鉴于周忠平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不要再进行复杂的选举工作,直接可由县委组织部任命。周忠平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换届选举是组织建设的必要程序。老百姓参与投票,是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当然,他也想过可能产生的选举结果。他对结果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如果选上,就继续为环溪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如果选不上,就拍拍身上的泥土,回高老庄重操旧业。

结果,周忠平被老百姓高票当选,成为新一届村委主任。

二○○八年七月,环溪村党委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全体党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接收周忠平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

同年七月的某一天,中共江南镇党委任命周忠平同志为环溪村党委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

戴在周忠平头上的两顶帽子,就是两副担子。两副担子,就是两项沉甸甸的责任。

这一夜,周忠平没有睡好。

他在想,如何搭建一个村党委班子和村委班子?如何调动和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提高全村老百姓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自觉性?

他在想,过去的几年里,环溪村积难深重。下一步要改造、要整治,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他要制定一个规划,但做这个规划暂时不能依靠组织,不能依靠群众,只能依靠自己。这个规划暂时不能出现在文字中,而是要揣摩于心底。

他在想,什么叫担当?过去搞建筑工程,虽然肩上有压力、有责任,但用的是对方的材料,拿的是对方的铜钱。现在头上戴着两顶帽子,不但不能使用对方的材料,不能拿到对方的铜钱,反而要自己付出精力、付出时间甚至付出资金。

周忠平睡不好,导致身边的周美霞也睡不好。周美霞一会儿朝左睡、一会儿朝右睡,恨不得一把将周忠平推下床去。她“刹”地坐起来,使出浑身的力气去推,但横竖推不动。她推不动,就呼呼地生气。过了一会,她在周忠平的胳膊上狠狠地扭了一把,慢条斯理地说,都是你自己寻来的……

室外的天气太热,一只蚊子从纱窗钻进来。它在房内飞舞,它在房内侦察。它闻到一股气味,那是香烟的味道。它转悠悠地飞到周忠平的耳朵边,嗡嗡地作响。周忠平睡眼惺松,随手向蚊子打去。不料,一拳打在床头的墙壁上。

网上有一段话,富有哲理。它说:你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你填坑的能力有多大!过去总以为,所谓顺利的人生,就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后来才发现,路上有很多坑,只不过你没有看见。说到底,人的一辈子过得好不好,就看能够填满多少坑。

周忠平通过相关程序,并征得镇党委同意,组建第一任村党委和村委班子。他们是:

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周忠平。

村党委副书记:周忠莲。

村党委委员:周永烈。

村委委员:叶全松、周玉忠。

聘用人员:周言定、周小洪、周宝龙、周小平、周保棋、叶金松。

桐庐县的“十个农村示范工程、百个农村整治工程”已经搞得轰轰烈烈,但环溪村仍然冷冷清清。环溪村是在省里、市里和县里都挂上号的整治对象。周忠平想,他的工作,就是要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

他一方面找人制定整治方案和路径,一方面积极向江南镇党委、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整治资金。

经过一番努力,周忠平从县里拿到七十万元。二○○九年初,他实施环溪村第一个公益项目:村口整治,包括建立清莲坊、砌筑河坎。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旧农村改造;无论是河道整治,还是污水集中治理,它们所涉及的工程大部分是土建工程。土建工程的技术含量较低,但用工量较大。如果说,大部分农村的主要领导,对于搞土建工程感到生疏的话,那么,周忠平对于搞土建工程则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他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实践,对村里的土建工程采用“包清工”的方法。“包清工”就是自己采购建筑材料,然后叫技工或者民工进行施工。

“包清工”与“包工包料”相比有三个优点:一是采购的材料有质量保障;二是每项工程至少可以节省百分之十的支出;三是木勺里面剖西瓜,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以充分利用村里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让他们参与工程建设,包括材料运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相应的工钱。

在村口整治过程中,县里和镇里的有关部门,每个月派人到现场暗访二、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二○○九年底,环溪村获得杭州市政府的奖牌,被称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

周忠平打的是一套“组合拳”。在村口开始整治的时候,他的心底就已经谋划下一步要整治的项目。

二○一○年,周忠平实施三项改造工程:一是安排资金三百一十五万元,整治天子源溪从安澜桥到安民桥的一段河道,包括新筑十个“渡”、新建沿河两岸的游步道。到年底,这段原来破烂不堪的河道变成光鲜夺目的生态河道,得到桐庐县人民政府县长陈国妹的肯定,得到省水利厅和北京水利部有关领导的肯定。二是安排资金二百六十万元,进行污水治理。环溪村有六百多户人家,分布在环溪和屏源两个自然村。他们利用村落百分之二、三的天然坡度,铺设地下污水管网,新建大小不同的九百一十五只窨井,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和废水集中到九只分散式污水处理池。到年底,这个工程成为桐庐县“污水治理”的示范工程。三是安排资金六百万元,新建一个农贸市场,同时对老街的路面和爱莲堂前的场地进行硬化改造。

生活中有三句话说得好,叫做:

有一天,如果你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

有一天,如果你失意了,仍然得有个好身体,才能继续事业!

身体的健康不是第一,而是惟一。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周忠平去过杭州很多次。有时一个人,有时与老婆两个人,有时与朋友好多人;有时是私事,有时是公事。无论哪一次去,他在杭州都度过愉快的时光。惟独这一次去杭州,在周忠平的心头留下一阵阴影。那是二○一○年四月,他去杭州邵逸夫医院检查身体,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他住进“浙二”医院。经过手术,医生顺利地摘除他的病灶。

在安澜桥的西侧、新马路的东侧,路边竖着一块木牌。木牌上有一段文字,内容是:

道路硬化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环溪村道路硬化及附属工程项目,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办法,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村级集体经济出资,社会力量捐助和县财政资金奖补,于二○一一年七月完成。

署名为:桐庐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桐庐县财政局。

桐庐县农业和农村办公室。

从二○○七年开始,经过五年努力,环溪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二○一一年,环溪村破天荒地登上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名单。同时获得这个荣誉的,还有毗邻的荻浦村。

二○一一年九月,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环溪召开。

这是一次形式简单的会议,这是一次社会影响较大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环溪村历史上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一次会议。

会议结束,周忠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匆匆地往沙发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周美霞拿起一块毛巾给他擦了把脸,说,要睡,就睡到床上去。

这一夜,周忠平也没有睡好。他的脑子里全部是领导的身影、全部是会议代表的身影。他想,这次会议安排在环溪村召开,是上级领导对环溪的重视和支持,是对环溪的关心和肯定;他想,环溪的整治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后面的工作困难更多、压力更大,比如缺少资金、缺少规划、缺少人手;他想,鉴于身体的原因,是不是可以向组织交差,卸掉身上的全部担子?

周美霞躺在老公的身旁辗转反侧。她看到老公出现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她与周忠平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睡在同一张床上,但从来听不到周忠平给她讲点村里的事情、讲点工作上的事情。对此,她既是疼,又是恨。疼,是疼老公一心扑在工作上、扑在村里,把身体搞垮了;恨,是恨老公的牛脾气。她知道自己的劝告,在老公面前只是一阵风,但仍然要讲、要念、要坚持。她转了半个身子,搂住老公的臂膀,不紧不慢地说:“用身体做本钱,不值得”。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也做过一首告官的诗,题为《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钓竿。

二○一一年,村两委会要换届。周忠平向上级有关领导提出,鉴于身体状况,是否可以不再参选村两委会领导职务?这个意见上级有关领导不同意,本村党员不同意,本村群众也不同意。结果,周忠平再次担任村党委书记,但辞去村主任职务。他卸任主任职务后,建议周忠莲同志担任村主任。周忠莲同志接任村主任职务后,周忠平又满腔热情地支持她开展工作。

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尝试。某一刻的放弃或者改变,也许就是迈向新生活的一道门槛。谁又能事先知道,门外的风景是会什么样子?若是美好,那叫精彩;若是糟糕,那叫经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路中,不是让你得到,就是让你学到”!

早在第一个任期的后期,周忠平就考虑过应该搞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由于下一步的趋向不明朗,就没有将它提到议事日程。再次担任村党委书记后,他觉得该是时候了。他结合桐庐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江南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江南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初稿,邀请有关部门制订《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规划》和《风情小镇建设规划》,使人们能够看得到水、望得到山、记得住乡愁。

鉴于环溪村在近五年来所取得的不俗成绩,鉴于环溪村已经建设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环溪村的发展,二○一一年,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奖励给环溪村人民币一千万元。作为配套和鼓励,桐庐县委、县政府也奖励给环溪村人民币一千万元。

有了资金,就可以办事情。鉴于当时的客观情况,周忠平提出建一个接待中心,与接待中心相配套,再搞一个停车场和宾馆。这个提议,经过村两委会讨论,获得一致通过。新建成的接待中心叫银杏接待中心,广场叫银杏广场,宾馆叫慕杏居。因上述工程建设需要,共拆迁民房二十七户、厂房一家。其中拆迁费花去六百万、接待中心花去四百万、广场和花木等花去三百万。

从二○○九年十一月开始,杭州市推出“风情小镇”建设。至二○一六年五月,全市已建成“风情小镇”二十九个。二○一二年,环溪村积极争取创建“风情小镇”,并获得杭州市和桐庐县各五百万元的资金支持。环溪村拿到这笔资金后,统一对村坊里弄、小巷的道路进行硬化和提升,对四十幢古建筑的外墙墙面和所有沿街、沿路的房屋墙面进行粉刷和装饰。

在第一个任期内,周忠平对数量不多的土建工程,采用“包清工”的方式完成。从第二个任期开始,周忠平对于简单的土建工程,比如道路硬化、墙面粉刷等,仍然采用“包清工”的方式,而对于比较完整、单体工程量较大的工程,比如接待中心建设、慕杏居建设等,改用招、投标方式选择确定施工单位。

六月的荷花是最旺盛的季节。荷花,根系泥中玉,叶承露下珠。环溪村的周姓人氏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一支后裔。周敦颐创建了世代相传的《爱莲说》。除了《爱莲说》,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包括知名和不知名的,对莲、对荷等几乎用尽笔墨,赞美有加。近日,当代女诗人沈晔冰为荷做诗一首,诗云:

清水悄然润芙蓉,

庭堂楼阁放飞鸿。

一路芬芳共逍遥,

夏雨凉人伴英榕。

二○一○年的某一天,村委委员周玉忠在一个非正式的议事场合说,环溪村的文化根基是“莲”。我们在全力开展河道整治、道路硬化、古民居保护和污水集中处理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爱莲堂”的历史舞台,挖掘《爱莲说》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推广“莲”的文化。要以“莲”文化为基础,不断提升环溪村的软件建设。他建议在村子附近的适当地方,种植一些荷,作为美丽景观布置的一部分。

这个建议,得到村党委书记周忠平和其他成员的肯定。村党委要求周玉忠搞出一个关于荷花种植的可行性方案。二○一一年,周玉忠和部分群众一起采购荷苗、翻耕农田,在环溪村的大樟树下、“水口”边的农田里种下十亩荷莲。

荷莲的种植试验获得成功。但是,下一步如果要继续,就涉及由谁投入、由谁管理、由谁获得收益等一系列问题。环溪村党委一班人经过讨论,认为下一步不但要继续种植,而且要扩大面积。为此,党委决定实行土地流转,动员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改种其他农作物为种荷莲。如果本村力量不足、如果本村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考虑引进外地的专业人员。

正在为如何种植荷莲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人忽然闯进环溪村党委一班人的视线。这个人由江南镇的相关人员引荐,名叫李富。二○一二年,李富与环溪村合作,注册成立“桐庐富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在江南镇和环溪村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下,李富与朋友一起到江南镇环溪村落脚,一口气承包五百亩农田,踏上环溪村的“莲”产业发展之路。

唐代诗人岑参,曾做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首,其中前四句为: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的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雪景。环溪村有雪,但不多见;即使有,时间也不长。环溪村有花。这些花不仅有自然之花,而且有文化之花、有劳动之花和光荣之花。环溪村的花,除非不开,如果开,就会引得百花开。

自从二○一一年九月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环溪召开以后,环溪村的名字开始走出桐庐,面向浙江。

一部分乡村、企业的领导或者代表慕名到环溪村考察、取经……

一部分领导人到环溪村调研、视察。比如:二○一二年五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原部长周生贤到环溪村调研;二○一三年一月五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到环溪村调研;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到环溪村调研;二○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到环溪村调研。二○一三年七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环溪村视察;二○一三年十月四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到环溪村调研……

一部分群众纷纷到环溪村休闲、旅游、赏花……

二○一三年十月九日,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示范现场会和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现场会,在环溪村举行。

这个会议,犹如一个惊雷,轰然之间,就将环溪村推出浙江、推向全国。

古话说:栖于水岸,藏之名山。无意以山水之名显耀于世,借鉴群以相护秀水环绕所在。《道德经》中有一席话,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浙江的民宿,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临安天目山一带的“农家乐”。二○○五年八月,浙江省第一次农家乐现场会在安吉县召开。此后,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进入新的阶段。

从二○○八年开始,环溪村迈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性步伐。经过三、四年时间的努力,至二○一二年,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一时间,一个由古老村落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在坊间传扬,省内、省外的游客和访客不期而至。环溪村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感到:要抓住机遇开发美丽乡村的旅游经济。而要搞好旅游经济,就要搞好民宿。

目标有了,设想有了,但具体到搞的时候,就碰到民宿怎么搞?资金如何解决?谁来做个领头羊等诸多问题。二○一三年五月,环溪村党委一班人经过讨论,并征得江南镇党委同意,周忠平找共产党员周言定谈话,决定让他先行先试,抛砖引玉。

周言定是一个老同志,虽然已经花甲,但毅然接受党指派的任务。经过四个多月的改造,二○一三年十月一日,环溪村以“自家老宅”命名的第一家民宿开始接待客人。至二○一七年底,环溪村开办的民宿达到五十八家。

 

 

人生,该用生命的柔情善待每个季节,让所有的记忆烙下美好的曾经。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

周忠平在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其中代表性的有三个。

一是征地、拆迁难。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标志是建新与拆旧。建新是件好事,但从农民手中征地难,尤其是房前屋后的那一块风水宝地;需要建房的农户多,可以使用的土地指标少。从农保的耕田转换到建设用地,中间环节多、过程难;农村低保户多,征地门槛高、要价高。新建民房的位置选择与确定,又不容易摆平。拆旧是件难事。环溪是个古村落。古建筑不能拆、拼用的住房不能拆,有老人居住的房子也不能拆。

前几年,因旧村改造和发展需要,环溪村要修建公路,要建银杏接待中心等,共需拆迁二十七户群众和一家厂房。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周忠平白天向有关的群众家里跑,晚上也向有关的群众家里跑;有的工作在台面上做,有的工作在台面下做。比如有一户周姓的人家,不肯出让建造环山公路的土地,周忠平就几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后还悄悄地塞了一个纸包。有的群众虽然同意拆迁,但没有过渡用房,周忠平又把这个困难揽下来。比如,将周玉龙一家四个人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且不收费;将郎源军一家三个人安排在周增军家里住;将周银富一家五个人安排在周阿木家里住。即使是这样做工作,个别的住户仍然不买账。比如,天子源溪的东侧,有一段沿溪的游步道至今没有被打通。

二是应酬多。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它们所涉及的工程主要是土建工程。农村的土建工程科技含量低、技术含量低,只要有钱,就能办、就能做。所以,新农村建设或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不是如何布局、如何实施,而是如何争取更多的项目、如何争取充足的资金。

农村是基层,一抬头就是天空。各方面、各条线的人员迎来送往,就不能没有应酬。

二○一○年之前,有关财务《制度》规定,每个行政村可以开支一定额度的招待费。周忠平上任的二○○七年,手里有招待费的开支,但没有向村里去报销。二○○八年,周忠平仍然有招待费的开支,但又没有向村里去报销。《制度》里还有一条规定,即下一年的行政经费开支额度,以上一年的实际发生额作为基数。由于此前两年,周忠平的费用报销额度为零,所以,二○○九年,环溪村的行政经费开支额度继续为零。唉,本来是一颗好心,结果阴差阳错变成一件坏事。从二○一○年一月开始,《制度》规定,村级行政事务实行零招待(非行政事务仍可开支)。《制度》是这样规定的,但一个村,如果要发展,那么就要有项目、有资金。生活中,其他什么东西都可以少,但就是少不了迎来送往。

周忠平说,从二○○七年以来的十多年间,自己每年的支出平均在五十万元左右。

三是老婆不理解。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感暑火。

周忠平的老婆就是同村的大美女周美霞。周美霞生于一九六九年,今年五十岁,比周忠平小三岁。她的父亲叫周土林,如果在世,今年九十六岁。在世期间,周土林曾任苏州造纸厂供销科科长。她的母亲叫李兰花,今年八十四岁,毗邻梧村人。周美霞有一个姐姐,名叫周美珍;两个哥哥,分别叫周健和周连;还有一个妹妹,名叫周红霞。

周美霞出生在老街。她父母的老房子,就是现在被“爱莲酒坊”租用的那一幢。她父母的老房子与周忠平父母的老房子,处在同一个纬度,但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两者相距约三百米。她家的人头比周忠平家的人头少一半,还有一个吃皇粮的父亲,所以,她家的经济条件,比周忠平家的经济条件好得多。

周美霞因为从小长得漂亮、穿得洁净、吃得调匀,少女时期就被周忠平暗暗地盯上。周忠平有事无事地经常从西向东赶,有时,可能是顺道路过;有时,可能是纯粹玩耍;有时,可能是找她的哥哥周连;当然,有时是去瞄一眼美眉。因为周忠平去得太多,又经常被人们看到,村坊里就渐渐出现周忠平想吃“天鹅肉”的传闻。周忠平听到这个传闻,会心一笑,继续老方一帖。周美霞听到这个传闻,那可急得不得了,白净的脸蛋一下子红到脖子根。有几次,周美霞看到几十米外的“冤家”一身轻松地向门口走来,就站在门口,横下一条狠心,挥舞着小手,嚷嚷地说,你不要过来,你不要过来!周忠平没有理会她,笑盈盈的,继续往前走。走到门口、走到她的眼前,周忠平一脸淡定,说,我根本不是找你,而是找你的小哥哥——周连。

她的母亲李兰花在屋里,听到周忠平说要找周连,就热情地招呼,说,忠平,周连在家里,你快进来,你快进来!

周忠平伸出红红的舌头,向周美霞做一个鬼脸,春风满面地向屋内大踏步地走去。周美霞无奈地一个闪身,咬咬牙,恨不得从后面给他送去一个拳头。

周土林的老房子有一个内屋。内屋就是从门堂里穿过去,经过后门在门外的一间房子。一九八三年,周土林在修理内屋的时候,顺便在内屋门前搭了一个两层高的阳台。这个阳台像游泳池的跳台,像抛绣球时的亭廊。这个时候,周忠平十七岁。周忠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房子,看到这么好的阳台,除了感到新鲜、感到稀奇,就天天与周连一起到阳台上玩。

这还不打紧。打紧的是一九八六年。这一年,周忠平二十岁,周美霞十七岁。有一天,周忠平不带一点包裹、铺盖,忽然住进这间内屋、住上这个阳台,与周连吃同一桌饭,与周连睡同一张床。

如果说,周美霞在少女时期,对周忠平经常到家里去串门,感到懵懂、感到羞涩,那么,这个时候,对周忠平贸然住进家里,就已经心知肚明,也坦然接受。隐隐约约的,她的心底升腾起一种无比幸福的感觉。她表面上对周忠平横着眼睛,不屑一顾,内心却时刻惦记着他、期盼着他。

周忠平住进周美霞的家里,就等于在周美霞家门口挂了一块广告牌。广告牌上没有文字,但有两句掷地有声的话。第一句是:此前凡是对周美霞有想法的小伙子、小朋友,从今之后,就要老老实实地断了这个念头;第二句是:此前凡是打着幌子经常到周美霞家里串门的小伙子、小朋友,门可以继续串,但不得妨碍周忠平开展工作。

周美霞对周忠平的爱,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爱、一种刻在骨头里的爱。她初中毕业后,不久到深澳镇一家箱包厂打工。那年,她大概十七岁。几年后,她积下三万多元私房钱。三万多,在当时已经称得上大款。周忠平虽然在外面打拼,但赚来的一点钱,都用在造新房子上。周忠平装修房子时,周美霞把三万多元钱都贴补进去。周美霞自豪地说,周忠平结婚时穿的那一套西装,也是她花钱买的。

周美霞是周忠平眼里的仙女,是周忠平人生的骄傲。鉴于周美霞漂亮、能干、贤惠、又善解人意,周忠平将她娶进家门后,如获至宝,对待她像对待公主一样。

第一次见到周美霞,是二○一八年五月十三日。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位小鸟依人的柔弱女子,但没有想到,恰是一位快人快语的“女汉子”。周美霞中等身材,穿一条绿底花格子的裙子。微微显黑的脸庞上,嵌着一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她的身材略为丰满,上面处处贴着周忠平关爱无微不至的标签,处处贴着健康快乐的标签。周忠平能够把周美霞滋润得这么健康、这么青春、这么妩媚,还能够使她服服帖帖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本身就说明有一种非凡的才能,有一种杰出的驾驭能力。

周美霞关心周忠平的身体,支持他到外面去打拼,但不支持他在村里当一个芝麻绿豆官。她说,周忠平心地善良,肯付出。性格倔强,追求完美,工作上过于投入。村里遇到什么事情,他回家后从来不对她讲,有时候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有时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她说,百姓、百姓,就有一百条心。村里的事情烦、杂、乱,要得罪人。我们有一块自己打拼出来的园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她说,那年,江南镇党委书记储志林、镇纪委书记施建华给她做思想工作时,她没有隐瞒观点,而是实话实说。她说,她与周忠平之间没有根本矛盾,但当看到他烦恼时,她也感到非常烦恼,很想与他吵上一架。即使时到今天,她仍然不理解周忠平在村里工作,希望他回家干老行当。

男人的难,有很多种难法。惟独在老婆面前碰到的难,是一种说不出口的难,是一种说不清楚的难,是一种虽然说了但仍然很难的难。男人对待老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个男人对待老婆的方法各不相同。周忠平说,他“对待老婆像对待乡亲一样”。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都是逼出来的。如果安于现状,将逐步被潮流淘汰!如果逼自己一把,突破自我,或将创造奇迹!

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忘记坚持、不要忘记奋斗。唯有坚持和奋斗,才有可能站上更高的平台。要始终相信,凡是世间的沟壑,皆在前方的美景之下!

 

 

说起周忠平放弃小家为大家的事情,就想起施一公先生的一段往事。

施一公,男,汉族,生于一九六七年五月五日,河南省郑州市人。结构生物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一九八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一九九五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二○一四爱明诺夫奖等奖项。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杭州西湖大学校长。

他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归来吧,我的朋友们》。文章中有两段发人深思的话:

“回国过渡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最重要?我一次次问自己,又一次次说服自己:是为了内心深处的安宁与满足!回国前,吃的、穿的、用的、房产汽车,我都有;学术地位、荣誉奖项,我也有;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儿女和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但我的内心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是怅然若失。我缺少什么?缺少的是对祖国的回报,缺少的对自己求学时期信念的坚持,缺少的是让我振奋的直接帮助同胞的成就感!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这是自然不过、也让人自豪的事情!”

“二○○一年,我和王晓东在赶赴北京开会的飞机上长谈,他讲了一句让我永远忘不了的话。他说,‘一公,我们都欠中国至少十五年的全职工作。’这句话平平淡淡,却让我难以抑制心情。清华园的情景历历在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仍在耳旁萦绕。是啊!我们的小家富足了,可我们的同胞呢?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父老乡亲呢?我出生在郑州,幼年生活在驻马店。虽然已经过去三十二年,但至今忘不了小学常识课老师对我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施一公,以后你可得为咱驻马店人争光啊’”。

施一公回国过渡的过程,耗时好几年,但二○○八年做出回国的决定,只用了一天。

有人说,认清自己才是走出迷雾的关键。当你终于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行,最终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光芒;每一个人也有每一个人的人生。

人,无论大小,每走过一步路,都会留下一道足迹。人们站在这道足迹旁边,会凝视、会揣摩、会评论。

县政协主席王金才说,我一直在桐庐工作,但认识周忠平从二○○七年开始。通过工作接触,通过听周忠平的讲话,觉得周忠平思路清晰,又愿意放弃,是一个担任村级主要领导的合适人选。对这样有干劲、有热情的同志,一定要支持他开展工作。周忠平脚踏实地,不负众望,经过几年努力,就把一个垃圾村变成一个“示范村”。如今,环溪村在“示范村”的基础上,正在“小题大做,无中生有”,挖掘“莲”的文化,做大“莲”的产业,使“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营造“人人尊重环溪,环溪尊重人人”的良好局面。

胡亚明是继储志林、卢强和施伟之后的江南镇镇党委书记。他于二○一五年十二月底到任。两年半来,他对环溪村的评价是:班子坚强、民风朴素、环境整洁、工作放心。

谈到工作,胡亚明举了在杭州召开G20峰会期间的一个例子。他说,G20峰会期间,有一大批境内外媒体要到环溪村采风。这件事情对环溪村是个考验,对江南镇也是一个考验。环溪村的环境总体没有问题,他平时去察看,事先也不必打呼,但在其他方面,仍然得有所防备。极大部分村民有大局意识、有一颗纯朴的心,尽力把亮点展示出来。有个别村民,在应家溪、天子源溪和青源溪里养了一些鸭子。怎么办?环溪村的班子成员政治意识较强、大局观念强,尽管有些不乐意,但最后还是采用妥善的方法解决。

赵丽芳今年五十四岁,是江南镇派驻环溪的驻村干部,原来与周忠平不认识。她二○○七年被派驻环溪村中的屏源村。二○○八年,周忠平要求她驻环溪村。驻村干部的作用,是“上情下达”。驻村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只要求每个月下去四次,每次走访四户家庭。赵丽芳说,她驻环溪村十多年,亲历环溪村“浴火重生”的过程,见证环溪村“脱胎换骨”的变化。对环溪村的评价是:书记带领班子,班子带领党员,党员带领群众。上下拧成一股绳,全村凝聚一颗心;对周忠平的评价是:心胸有宽度,肯付出;眼光有高度,有大局意识;工作有力度,不拖泥带水;办事有速度,立竿见影。

周华松同志是土生土长的环溪人,早年在桐庐县凤川中学担任校长和书记,后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任上退休。退休后发挥余热,在家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国学启蒙教育。二○一七年七月,受聘到环溪村党委办公室工作。他说,周忠平从小办事很认真,有一颗善良的心,对环溪村的发展比较重视和投入。环溪村手里有钱的人不少,但肯倾心付出的不多;环溪村的能人不少,但既会自己做,又能熟练掌握基建施工管理经验的人不多;环溪村有胆量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具有正能量、具有健康胆略的人不多。一个人,可以送金钱、送大米、送亲情,可是周忠平,除了送这些,送的是时间。周忠平从四十三岁开始回村工作,至今十一年,可以说,把人生中最好的十年时间,送给环溪村、送给环溪村的老百姓。

党和政府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老百姓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从二○一一年以来,周忠平在努力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不少荣誉。他于二○一三年,获“农业部美丽乡村典型人物奖”;二○一六年一月,获“二○一五年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二○一七年,获二○一六年浙江省惟一的“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贡献奖”;同时,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杭州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二○一七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届党代会代表”。

二○一五年“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的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浙江卫视第八频道进行现场直播。会场里,音乐轻扬,灯光闪烁,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此前,周忠平参加过不少会议,但参加如此大型的颁奖典礼是第一次,参加现场直播的颁奖典礼更是第一次。他环顾左右,静静地坐在台下,但心一直在蹦蹦地跳,好像要跳出胸口、跳出会场。当主持人报到他的名字时,一束洁白的灯光瞬间朝他射来。他站起来,步履坚定地向台上走去。他每走一步,紧随的灯光就向前移动一步;他每走一步,就向主席台中心接近一步;他每走一步,就向成功的焦点接近一步。走着、走着,终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唰唰”地流出两行火辣辣的眼泪。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周忠平弹出来的泪,已经不是纯粹的泪,而是源源的水。这种水,是大坞桥水库里的水,是天子源溪里的水;这种水,清纯、甘甜,富有人情味、富有生命力;这种水,既有激动的成分,也有期待的成分、感谢的成分、压力的成分。

惬意何须酒,景美亦醉人。这一夜,周忠平也没有睡好。不过,与前面曾经没有睡香的两夜相比,这一夜,时间更短促。这一夜,周忠平不但没有强烈的压迫感,而且舒缓地松了一口气。一束月光从窗口射进来,循着月光看去,天空中挂着一个如盘的月亮。他想,人的思路从人的高度来、从宽阔的心胸来。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政策,离不开好的领导;他想,这个荣誉,是环溪村的自然生态给的,是环溪村的文化传统给的,是环溪村的老百姓给的,更是江南镇、桐庐县和杭州市等各级领导给的;他想,要感谢环溪村的老领导;感谢环溪村的老百姓;感谢桐庐县委书记戚哮虎、县长陈国妹和政协主席王金才;感谢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玉凤;感谢江南镇党委书记储志林、纪委书记施建华;感谢县其他相关各级各部门的领导;感谢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他想,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老婆周美霞的默默支持和付出。

这一夜,周美霞当然也没有睡好。她小绵羊似地扑在周忠平的怀里,开心地听着他的介绍,包括颁奖地点地哪里、有多少人员出席、与会的领导有哪些、舞台有多大、灯光有多绚丽等,一脸的纯真、一脸的幸福,甜滋滋地分享着老公的喜悦和快乐。听着、听着,她忽然侧过身去,在周忠平的嘴唇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然后一往情深地看着他,柔声柔气、粘粘糊糊地说,身体的投资等于付出。你的身体吃不消,不要再干村里的那个活,回家来做老本行。

为祝贺周忠平转型成功,欣然吟诗一首,题为《荣归》,诗云:

廊前曾经万重雾,

身在曹营心在楚。

劈开天日泥丸走,

春雷十年响京都。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蛙声是一种自然界的声音,蛙声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呐喊。蛙声里有艰辛、蛙声里有汗水、蛙声里有思考、蛙声里有期待、蛙声里也有奋斗。

从二○○七年至二○一七年,经过十年奋斗,如今的环溪村已经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赵丽芳编的顺口溜是:

污水有了家,

垃圾分类收益大,

室内现代化,

室外开百花,

路上汽车跑得快,

溪水见底有鱼虾,

家家户户美如画。

据新华社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的好经验、好做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指出,浙江省在过去十五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我多次讲过,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指出,截至二○一七年底,浙江省有两点七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数的百分之九十七;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农户,他们所产生的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习近平的指示,既是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充分肯定、对环溪村美丽家园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阶段,向广大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发出的一个进军令。

环溪村现任村两委会班子组成人员是:

党委书记:周忠平。

党委副书记:周喜平。

党委委员:周忠莲、叶全松、潘雨晨、周玉忠。

村委主任:周忠莲。

村委委员:周柏升、汪琴。

村报账员:周言定。

聘用人员:周小平、周永定、周小洪、周保棋、叶金松、周华松。

这是一副精练的班子、一副干实事的班子。

二○一八年六月十一日,江南镇党委书记胡亚明到环溪村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在听取周忠平的工作汇报后,胡亚明说,十年前,环溪村先走一步,如今的成绩可圈可点。今后十年,能否继续走在前面,是大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他说,环溪村下一步该如何走?对照十九大报告里的“二十个字”要求,除了“生态宜居”已经具备或者已经接近,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四个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过去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天不值得骄傲。今后十年的红旗能否继续扛下去,工作难度更大。如果停滞不前,就等于倒退。

二○一八年六月八日,县政协主席王金才到环溪调研。他说,经过十年努力,环溪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党的组织建设焕发生机;工作定位有高度,社会影响已经从桐庐走向全省、走向全国。但同时有压力。班子成员的站位要高,要不忘初心,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走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前列。

二○一二年五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原部长周生贤到访环溪。他对环溪村的自然生态表示认可。说:我虽然不是周敦颐的后裔,但是周氏大家族中的一员。如果农村都是这个样子,雾霾就少了。临走时,他对环溪村提出两个希望:一是希望通过创业创收,建成幸福村;二是希望通过修身养性,建成健康村。

领导的话,言简意赅。

对于能够当面聆听不同层级领导的指示,周忠平既感到万分荣幸,也感到压力山大。但是,面对困难、面对未来,他仍然充满信心。对下一步的发展,周忠平已经心中有底:

一、委托桐庐县有关部门和浙江不染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继续做深、做细环溪村建设发展规划。

二、继续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做大、做强“莲”的产业,挖掘清莲文化。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升“民宿”质量和服务,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转化为“美丽经济”。

三、在弘扬《爱莲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浙江不染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杭州周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一个“周子学堂”。

四、利用生态资源和古建筑闲置资源,与荻浦、深澳和徐畈村联合,积极开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五、在青源溪之南端、横青公路的东侧,新建一个宜居点。计划用三十二亩土地,建造六十四幢民房。

有人说,过去之于我们,是一本曲折起伏的书;无论欢笑或者泪水,情节已被书写。未来是一只万花筒,拥有无尽的色彩和无限的组合。不沉湎过去,不空谈未来。无论在何处,要把握当下,鼓起勇气,探索每一种新的可能。

在横青公路的东侧、保安桥的西南向,原来有个大礼堂。该大礼堂建于一九八三年,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至二○一三年,该大礼堂不仅陈旧不堪,而且成为危房。二○一四年底之前,它是村两委会的办公所在地。二○一五年初,村两委会搬到临时办公场所后,不久,该大礼堂被拆除。二○一六年,一幢新的综合大楼,在原大礼堂的地基上开建。

新建的综合大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九百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万。它前部高三层,后部高四层,还有局部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四千平方米。大楼设计采用徽式结构。朴素的墙面,青灰色的铝合金门窗和墙砖,短促的挑檐,新颖的装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远远地看去,像一座宾馆。

该综合大楼于二○一八年七月竣工,预计十月投入使用。作为其中的一个使用者,村两委会搬到大楼内办公。

这幢综合大楼,是环溪村历史上至今单体面积最大、投入最多、功能最为齐全、设施最为完善的一幢标志性建筑。如果说,它的竣工,是对周忠平以及以他为班长的村两委会班子过去十年工作的一个小结,那么,它的启用,就是对周忠平以及以他为班长的村两委会班子今后十年工作的一个开端。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七月,是收割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十年之前的七月,周忠平走上环溪村的领导岗位。十年之后的七月,周忠平又站在环溪村领导岗位新的起跑线上。

周忠平说,在至今的人生历程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一个是一九九四年到富阳富春集团公司工作,在董事长王建沂的关怀和支持下,形成经济上的一个转折点;另一个是二○○七年回到环溪村工作,在江南镇党委书记储志林的关怀和支持下,形成政治上的一个转折点。

现代诗人左河水做了一首诗,题为《夏至》,诗云:

火轮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息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

闲坐枝头唱开怀。

既然夏至到了,那么离七月也就不会久远。七月,知了能够休闲,但人不能休闲。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环溪村这个钟灵毓秀之地,处处散落着宗祠、花厅、寺庙、民居、桥梁等古老建筑。它们承载着世代先人留下的足迹、情感和乡愁,带着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蕴与自信,正连绵不断地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有一次,与周忠平一起吃中饭。期间,他拿着一个东西时不时地在下塞进去又取出来。这东西如香烟盒子般大,黑色的,胶木做的外壳,正面上方有一块液晶显示屏。我看到过很多物品,但从来没见过这玩意。我问,这是什么机器?他给我看了看,淡淡地说,血糖测量仪。

冯玉祥,是我国近代一位评价比较复杂的人物。他参加过抗日战争,一九四八年七月回国后又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接近过共产主义思想。他是一个粗人,但做了一首文雅的诗,标题叫《我》。诗的韵律不尽合乎规矩,内容却通俗易懂、平和感人。选用他的这首诗,且为本文收尾,诗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讲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