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池墨的头像

池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6
分享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这是诗经《小雅•小宛》里关于粟的诗句,意思是:小青雀叫叽叽叽,沿着谷场啄小米。自怜贫病更无依,连遇诉讼真可气。抓把米去占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

可怜的人不仅贫病交加,还接连遇上了官司,这种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啊!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只好抓把米去占一卦。穷啊,没有钱啊,只能拿粟米去抵作占卦的费用了。

《诗经》中,还有《小雅•黄鸟》也提到了粟:“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翻译成现代诗文就是: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在榖树上,别把我的粟啄光。住在这里的人,如今拒绝把我养。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亲爱的故乡。

唉,唉,《诗经》里一提到粮食作物,就满是仇怨哀伤,读了这些幽怨的诗句,就让人忧伤得不行。感情古人把粮食作物,当作了排解忧伤的对象了啊?

粟,俗称小米,因其粒小,直径两毫米左右,故名。粟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夏商时期,人们以粟为食,因此,现代人称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时代。但是,古人喜欢吃的,现代人未必喜欢。古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到了现代,有的就不那么重要了。一些古人喜欢的粮食作物,及至今天,甚至已经销声匿迹了。

《本草》言:“人不识粟,而近世皆不识粟也。大抵粘者为秫,不粘者为粟。故呼此为粟,以别秫而配。北人谓之小米也。”看来,粟退守庄稼江湖已经多日了。很早的时候,人们就不大认识粟了。古人都不大认识粟,更别说今天的人们了。对于粟,我们还是很陌生的。

按照《本草》的说法,粟即小米。粟营养价值很高,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呵呵,看来今人不太识货啊,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高营养价值的粟,竟然被放弃了,变成了“珍稀植物”,真是罪过啊!

咳,咳,粟种植减少,又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决定的,我在这里替粟鸣什么不平呀?对于粟的减少,说不定我们的先人也是委屈得很呢。物竞天择,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消失自有消失的原因。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动植物都抗逆不了的。粟只是一株不能行不能言的植物,它的盛衰,它的去留,自有老天来安排,我们就不必替粟担忧了!

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青、紫各种颜色的,也有粘性的。看来,粟与其它庄稼植物不同,它可是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哩。我们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粟米,是不是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呢?而农谚有“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的说法,说明粟的抗旱能力是极强的。

说粟是小米,而小米与大米相对。不过,粟的知名度好像远远不及稻子。对于大米,大家可是非常熟悉的,现代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米和面。这里的米就是大米,是稻子的籽实。而小米,则并不多见。

不过,小米虽然不多见,但是,在超市里我们仍然能见到它的踪影。市场上也有一些用小米制成的副食品,它们的出现,让粟重回现代人的视线。而与《诗经》里那些已经消失的庄稼植物相比,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它已经由古人的主要食物,变成了今天的经济作物,其经济价值,远远大于稻子和麦子呢。如此一想,粟能进入《诗经》,也是它修来的福分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