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枸不是枸杞,而是枳枸,又叫枳椇,即拐枣。枸是多音字,读jǔ时它指的是枳枸,读gǒu时它指的是枸杞。枸还有一个读音读gōu,通"钩",弯曲的意思。
在《诗经》里,枸杞不叫枸杞,而叫杞。如“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小雅•杕杜》《小雅•北山》);“湛湛露斯,在彼杞棘”(《小雅•湛露》)。这里的杞都是指枸杞。
而在《小雅·南山有台》里,有“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这样的诗句,里面提到了枸,如果我们顾名思义,按照今天的理解,会把枸当成是枸杞,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小雅·南山有台》里提到的植物比较多,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南山有杞,北山有李”“南山有栲,北山有杻”“南山有枸,北山有楰”。这里的台是莎草,莱是藜草;桑是桑树,杨是白杨;杞是枸杞,李是李树;栲是栲树,杻是菩提树。《诗经》里出现的植物的特点是,名字多数都以单字出现,这应该是当时的语言决定的。而且《诗经》也讲求对仗,所以,植物名字以一个字代替,是符合当时的语言发展的。
枳枸是鼠李科枳椇属植物,为落叶阔叶高大乔木,树高可达30米。在民间,枳枸的别名就太多了,如鸡爪梨、万寿果、结肉子、结肉籽、桔扭子、鸡爪树、鸡爪果、鸡脚爪、万字果、梨爪子等,除了万寿果的名字好听一点以外,其它的都像过去农村的孩子一样,什么张三毛啊,李二狗啊之类的名字。
那时候农村人家境贫穷,孩子又多。农村人命贱,起名字很随意,可以说是真正的信手拈来。因为那时候社会落后,医疗技术差,经济条件也不行,很多孩子生了病没钱治,事实上也治不好,所以农村人就相信迷信,认为为孩子起个猪羊猫狗的名字,既好养活,又可以躲过阎王爷的生死簿。为孩子起名时就起得很俗很贱,什么狗蛋啊、狗剩啊、大牛啊、二羊啊这样的名字都有。什么难听就叫什么,为的就是让阎王爷别放在心上,别差小鬼来把自己的孩子带走。
再说了,农村猪啊猫啊狗啊也好养,到田野里割把草,抓把糠喂喂就行。那时候农村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猪啊猫啊狗啊那样容易养活。不过现在不同了,时代发展了,社会在进步,不仅生活条件上去了,医疗技术也提高了,人们再起名字,就不像过去那么难听那么草率了,起的名字都是好听的,什么薇薇啊筱筱啊潇潇啊,一个比一个好听,一个比一个富有诗意。
不过,枳枸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它的别名依然是鸡爪树、鸡爪梨、鸡爪果、鸡脚爪,听得人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枳枸虽然命贱,但是也命好,名字如此不登大雅之堂,竟然被《诗经》慧眼识中,进入了《诗经》。要知道,这可是多少种植物开后门托关系都找不到门路的,但是,枳枸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一句话,枳枸名字贱,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