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请假回老家,吃完午饭抬头一看墙上的钟:呀,1点半了!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坐电梯下楼。提前做好功课了,从洪岗村公交站坐111路到裕丰花市再转车,或者坐136路到长江路上转1路到明光路下。刚出门,儿子就跟在屁股后面喊:“老爸,老爸,坐地铁,坐地铁快!”“得了,谢谢儿子!”这才想起来地铁这码事。于是到楼下洪岗村公交站坐上了128路,五站路到怀宁路口下,直接就是地铁二号线十里庙站,自动售票,3元,在大东门下车转乘一号线坐一站就到明光路,出地铁到车站买好票上了车,2点一刻,总共用了45分钟,还是儿子建议及时正确。
地铁,提升了合肥形象,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就在上个星期天,跟儿子一道去滨湖玩,以前都坐20路转18路再转516才能到渡江战役纪念馆或省博物馆,用时2小时左右,现在,坐地铁可以缩短一半时间,回来的时候,在地铁上儿子还问了个让我脑短路的问题:如果我们从四牌楼买票到三孝口就一站一元钱,但我们乘二号线跑到底站南岗,接着返回到大东门换乘一号线到火车站再返回三孝口,会是个什么情况?呀,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那我们试试?”“天晚了,没时间,下次吧!”我糊弄下就想带他走,可是小子死活不干,搞得一旁站着的美女安保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把情况向她一说,她也一脸的懵状,结果还是卖票的帅哥给出了答案:两小时内,自由乘行;超过两小时,每张票加6元钱。估计这是权威答案了。于是父子俩高高兴兴出了十里庙站,跑到旁边的必胜客美美地“扫”上一顿。
从合肥到来安,逢年过节回去的时候,一般都是坐长途客车,不方便不说,而且还耗时,就像这次,由于合宁高速修路,下午六点多钟才到家。于是2018年春节回老家时,一家三口打了个顺风车,两位大人每人126元,孩子免费,车到楼下接,送到乡下家门口,真是方便,也没遇到像网上传说的不安全问题。当然,在市内,外出多是坐公交车,上下班都开车――电动车,特殊情况下,也骑骑满大街的黄色或绿色小单车,一元钱一次,确实方便。
提起单车,就让我想起老家前村的石头他爸,因为经常走街穿巷帮人编竹篮、扎蔑篓,因此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每天放学我们便跟在石头后面屁颠屁颠地帮他扶车献殷勤蹭车学,那种感觉决不亚于有了驾照却没有车开而蹭朋友车的那种滋味。后来母亲用60元钱把表哥的那辆破车推了回来又到修理铺大修了一下,而且还把家里唯一的枣木箱子改装了,于是每年夏天,比车高不了多少的我便多了一份“工作”:卖冰棍。事实上骑车上班,既环保又经济,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有益健康。民国初年,一位叫曹之忠老先生就作了《脚踏车行》诗一首:“一轮行前一轮后,一足跨左一足右。一上一下互踹之,无翼而飞不胫走。鸦托声中动流水,尘埃影里碾斜阳。爱装胡服称身体,学成蛮语矜风调。距坐遥看尻益高,两髀雀跃焉知劳。便教真似奇肱国,虽有飞车安所施。”估计这是老先生的所看或所为的心得体会,应与上班无关。而对于末代皇帝溥仪,在单位也就是他自己的家即皇宫里骑自行车,那纯属于自娱自乐。
1982年,我10岁,回父亲江苏泗阳老家,第一次坐客车,感觉真好。1992年,我20岁,参军入伍,第一次到滁州坐火车,没见过,更没坐过,以至于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突然冒出句“火车真稳呀”,惹得接兵连连长哈哈大笑。在部队有次替老乡收麦子,班长看在我个子矮、身子比较单薄的份上,让战友们割麦我负责往场上运,那是辆三轮车,没骑过,不熟悉,第一次运麦把就连人带车一同窜进了路边的沟里,还捎带上班长,幸好水不深,吓得我三年没敢再碰那辆车。十月份秋高气爽,收获季节,部队到潍北靶场打靶,天亮时部队就到了济南南站,所有火炮以及相关器材都装平板完毕,因车辆协调问题,直到下午六点左右才调来辆火车――闷罐,估计是刚运完牲口,一车都是牛马的粪便气味,就这样,营长还带着五个人点着蜡烛打了一路的勾级(一种四副扑克六人玩法),直到凌晨一点左右才到达潍坊。
1995年军校第一个寒假,在郑州车站,那叫一个人多,结果还是在战友的帮忙下,把我连人带包从窗口塞进了车厢。里面的人差不多挤成了相片,以至于一个姑娘都被挤哭了,结果还是好心人拿出个塑料袋才帮她解决了问题。2000年认识我爱人,乘坐北京到合肥的63次列车,感觉比五年前好多了。2011年再回济南部队,发现已经有了动车,一人一个座位,完全可以用舒适两个字来形容,而2015年坐飞机到厦门出差第一次坐飞机,那才真正是一种享受。
40年,沧海一粟,弹指一挥间,不过宇宙一瞬,但40年中每时每刻,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这些诸如出行的平凡事,却历历在目,时时映现。这些变化、这些发展、这些进步,让每一个经历的人感受到了,享受到了。我坚信:未来,一定更美好。期盼着,奋斗着,祝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