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二楼的头像

十二楼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09
分享

开在路边的书店


范家生

 

吃完午饭从食堂出来,遇到同事刘,告诉我旁边开了家新书店可以过去转转,于是俩人一道散步来那家书店,走近一看是家“读书会”。此时正是暑假期间,除了许多在这边上班的爱书人利用午间过来看书外,还有许多孩子或坐着或躺着在沙发上看书学习,姿势各式各样,专注,认真,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边看一边记,模样甚是可爱。

其实,在合肥,这样的读书场所还有很多,她们像鲜艳的花儿盛开在路边,扮靓这座城,照亮前行路。2000年第一次来合肥的时候逗留时间最多的就是四牌楼书店和三孝口书店,后来四牌楼书店重建,也就在前几天到安徽省图书城途经那儿,发现新盖的大楼正在装修,估计过不了多久书店将重新营业,也就是这个书店,在她还没有推翻重建的2008年,为了声援和资助汶川她们搞了次打折销售,之所以印象那么深,因为当时在书店后面的仓库里我一下子买了二千多元的书。而三孝口书店,早已开启了24小时经营模式,成为合肥人心中的“文化地标”,那不眠的灯光成为夜读者心中的花,在书香的滋润下交替开放,更成为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拾荒者心中温暖的阳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比较有名的有“保罗的口袋”,原先在水阳江路有一家,而现在离家比较近的是1912街区的口袋书店。很多人好奇这家店为什么要叫做保罗的口袋,这个带点童话色彩的店名来自店老板曾经写的一首同名歌曲。这里不仅是个休憩和放松、静坐或交流的好地方,喝一杯茶,读一本书,打一会儿盹,做一个梦,你都可以,而且非常适合孩子们,每到节假日就成为他们的乐园。另一家就是一个名叫“增知”的旧书店,因店主朱传国用心收集旧书、帮助爱书人找书、与藏书人交流书传为佳话,后来因为生病濒临关门,引来全城爱书人购书相助,小小书店的购书热,给了书店活力,也温暖了人心,更展示了这个城市的情怀。在书友们帮助下,旧书店恢复了正常营业,但朱传国还是走了,如今他的儿子朱成龙在经营着,每天还在微信群里进行旧书推荐,在我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他已经更新到了第605期。

在合肥,这样的旧书店还有许多。有次到安医老校区替朋友报名参加在职培训,从西门出来的时候,右手斜对面就有一家旧书店,因时间紧张而没能逗留太长时间,匆匆间淘得一套关于长征的书。2006年转业回合肥的时候,工作地点在明教寺旁边,那里就有两家旧书店。一个位于勤劳巷里,面积不大卖得书也不对口,去了两次便渐渐地少了,倒是兴泰大厦下边的旧书店去的挺多。那个旧书店门面很窄,只能容一身挤在书架前浏览和挑选,但里面却有两间大的屋室,摆放着各种书籍,内容非常丰富,经常光顾自然不会空手而归。后来工作地点调整到九州大厦旁边,发现对面也有一家旧书店,还在那里办了一张优惠卡,服务也不错,所购的每本书她们都有详细的登记,很多喜爱的书成捆成捆的买了回来,后来单位搬到天鹅湖这边,再去已经没了踪影,一次坐公交车,发现它又开在了长江饭店边,于是下车再次光顾。当然,最为人所知晓的旧书市场还是长江东路上的花冲公园,每个星期天的上午开市,人山人海甚是火爆。2007年曾经在那里发现了许多鲁迅作品的单行本,一元钱一本,不同年代、不同版本、不同的出版社共花了我45元。

有次坐地铁2号线到安农大站下车,下车便发现这里也开了家书店,一问才得知是合肥轨道公司为“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所推出的创新举措,他们结合轨道交通出行和共享借阅方便快捷的特点,将阅读融入轨道交通文化之中,共同打造号称全国首家轨道交通共享书店,帮助读者实现更加便捷的图书借阅。

这些开在路边的书店,自然成了爱书人最好去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学怎样进步,平面阅读,应该还是大多数爱书人的首选,因为那里不仅蕴藏着生活的书香,更饱含着诗意和远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