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二楼的头像

十二楼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27
分享

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盖着条薄毯,蜷缩在沙发上午休。或许是因为单人沙发不够长,他在脚头加了把椅子,这样正好可以把自己放得更舒服些。

谈及2019年1月28日安徽省作家协会新会员公示,他很兴奋,而且也很意外,但话锋一转,他又告诉我,其实这也是必然。因为他除了正常的为单位写材料外,业余时间坚持学习看书写作,“也算意外中的收获吧”,他这样说,更让我觉得他作为一名党政机关干部,能有这样的毅力、韧劲而坚持下来,真的不易,也确实不多。“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哈哈大笑起来……

从了解中得知,对文字的爱好,多少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过去的影子。从初中的时候,他就爱读书,甚至把母亲每天给他买早点的钱攒下来买一些书,像《少年文艺》《辽宁青年》《连环画》等,特别是街头小人书摊点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可以说,正是小人书开启了他读书的兴趣,也因此每每写起作文来经常成为课堂范文,满足了那颗小小的虚荣心并激发了更大的兴致与爱好。后来当兵走进部队,因为寄信不收费,于是乎便在训练之余拿起手中的笔给家人、给同学、给老师写信,一来是打发时间,二来也可以联络感情,同时,更是练字和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曾经创下了一天收10封信、寄13封信的记录。新兵连的班长和指导员发现他这一特长后,就把连队的黑板报交给了我,那里成为了他继学校墙报之后又一施展爱好的舞台,也正因为如此,三个月的新兵生活一结束,他便被分到令战友羡艳的营部当文书,为后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考入军校后,又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与素质,继续在学员队担任文书一职,从而使他接触的报刊更广,阅读的机会更多,成长的收获更大。

每每看到一篇篇佳作,他都会感到热流涌动,被感动着,被激励着。特别是当了文书以后每天能接触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报刊杂志,尤其是那些副刊成为他学习的最好蓝本。当兵十五年时间,他积累了厚厚的十二本各类报刊杂志副刊剪贴本,直到现在保存着,并一直延续着这一爱好。转业后,《读书》《随笔》《读者》等杂志成了他现在必订刊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副刊成了每天必看的主要内容,当然,还有本地的报纸杂志副刊。

他告诉我,与人相识,无论是素昧平生、似曾相识,还是机缘巧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一面之交再无后续,二是无关重要偶有谋面,三是时常相见感情渐深,而很多读者对某一报刊的认同,道理相同。不仅是他,在我的身边依然有这样的一群读者,如果副刊办得很好,大都爱不释手,即使篇幅不多,但大家都以先睹为快而争先恐后。喜欢上一个人,一定是他(她)的某个特点吸引了你;爱上一份刊物,一定是他(她)的某个版面打动了你。是的,是这样的。我就是被副刊版那些经过编辑老师精心筛选、细心打造的一篇篇小文章给打动的。虽然版面有限但选题广泛,虽然篇幅不长但短小精悍,虽然文风朴实但寓意深远。在这里,让他也让我看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在这里,让他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在这里,让他也让我看到了人格的高尚;在这里,让他也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丰满;在这里,让他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强与多姿多彩;在这里,更让我们看到编辑老师的精心经营和匠心打造,为读者奉上一桌桌精神大餐,给人启迪,让人流连,令人往返。

事实上,看得多了,有了一定积累,就有点写的欲望与激情。他第一次投稿是96年参加《郑州晚报》“最难忘的一首歌征文”,有幸成为十佳之一,深受鼓舞。于是后来又经常在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黄金22时”发表文章若干,也正因为如此,军校毕业的那年,他被政治部抽调去办野外训练时的“战地快报”,一个人采访、写稿、刻版、油印,那一个月,是他成长进步最快、收益最大的一个月。二十二年过去了,那段经历说起来他还依然历历在目。

军校毕业后,又是因对文字的爱好与基础,他被分配到政治部宣传科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舞台也成为他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转业后,依然从事与文字有关的业务,业余时间涂抹一些生活感想、感悟,虽然不能带来荣誉、地位,但通过对世事的观察与思考,得到了生活的厚爱与回馈;虽然不能改变命运获取利益,但通过对人生的领悟与探索,体会到了生命的承接与敬畏。

这些,让我也让他感到无比的振奋与自豪。“我”就是我,“他”也是我。顺其自然,遇见最好的自己,倒是人生一大幸事。我阅读,我享受,享受人间真善美;我写作,我快乐,快乐着生活收获。兴趣不变,记忆永久;爱好绵长,值得拥有;坚持写作,快乐依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