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筑坛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城北,自称大圣燕王。此时,安庆绪被唐九节度使围困于邺城,待史思明之援。史思明从魏州出发,驻军到邺城外围。
史思明将兵士分成几部分,以邺郡为圆心,在距离唐军阵远之地,五十里为半径,安营扎寨,每个大营发战鼓三百面,日夜擂鸣。
振聋发聩的鼓声敲得唐军军心大乱,唐军于758年冬天包围邺郡,至此时已数月之久,军心开始涣散。史思明使用擂鼓之术,瓦解了唐军的士气。而他给予唐军致命一击的,还同时断了唐军的粮道。此时,唐军濒临断粮之危。
三月,唐军步兵骑兵六十万列阵于安阳河北,史思明亲率五万精锐之士从容对阵。五万对六十万的战役,按照常理来说,五万兵士对六十万大军,从数量上来说,分明是以卵击石。但这场邺城之战,史思明一方占了天时和地利。
天时为两军交战之时,忽狂风骤起,吹沙拔树,天地昏暗,咫尺不辨,两军大惊,唐军溃散南逃,叛军溃散北逃,铠甲、辎重纷纷弃之路旁。
地利为史思明站前的擂鼓扰军心和精锐断粮道,使得唐军在战前已无士气。
天时、地利的融合,使得史思明在邺城之战中取胜。郭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都洛阳,损失惨重,战马由战前的一万匹,剩至三千匹,另有十万件兵器遗弃殆尽。
史思明精熟于兵法之道,邺城之战他使用的擂鼓乱军心之法,早在远于唐朝一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在《曹刿论战》中,便有着精辟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论述。
“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公与之乘。站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军擂鼓三次齐师衰竭之时,告诉鲁庄公擂鼓出战,后看到齐师车辙迹乱,战旗倒了,才追击齐师。
曹刿的战术和史思明的战术之共同点,都是趁敌军士气衰落之时出击。不同的是,史思明是在自己的阵营擂鼓,不是三次,而是昼夜不停。
唐军溃败后,史思明诱使安庆绪出邺城,杀之。四月,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
宦官鱼朝恩以郭子仪滏水之败,在肃宗面前进谗言。肃宗诏郭子仪回京,削了其兵权,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
公元759年十月初,史思明大军和李光弼大军交战于河阳。史思明派出刘龙仙到河阳城下叫阵,言语粗鲁,谩骂声声。李光弼派白孝德出城应战。白孝德纵马踏过黄河河水较浅之地,一步一步接近刘龙仙。一番舌战,之后白孝德以矛取了刘龙仙首级,回到河阳城中。
史思明首战受挫,便换了一种战术,用骏马扰乱唐军的军心。史思明挑选一千匹骏马,拉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轮流洗澡,为向河阳城内的唐军展示这一千匹骏马的战斗力,以图削弱唐军的战斗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令史思明没有想到的是,李光弼非但没有产生恐惧心理,还想出了对策!人有人性,马有马性,李光弼很懂马性,命令军将搜罗了五百匹母马和一大批小马。
李光弼把小马全部拴在城中,又将母马统统赶到了黄河北岸。一会儿的功夫,城中的小马不停地嘶叫起来,黄河北岸的母马也应声不停地嘶叫着,而黄河南岸的一千匹骏马更是嘶叫不已。嘶叫声越发响亮,人力已经不能掌控,骏马的头马一声长鸣,带头嘶吼着渡过黄河潜水处,与北岸的母马相应和鸣。
李光弼大获全胜,命人将母马和一千匹骏马全部牵回了洛阳城。
史思明懊恼不已,便又心生一计,决计烧掉河阳城外的浮桥,用以阻断河阳城的出城旱路。史思明筹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前一部分是用以烧浮桥的火船,后一部分是战船。史思明盘算着烧掉浮桥后,河阳城内的唐军必定无处可逃,他再率战船上的兵士登岸进攻河阳城,此战必胜。
知已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李光弼早就料到史思明会打浮桥的主意,早早命人准备了数千百根结实的长竹竿,竹竿的根部插入浮桥的巨木里固定,在竹竿的头部固定了不怕火烧的钢叉,竹竿上包裹了不怕火烧的钢板,防止火势蔓延,烧至竹竿中间部位。数千百根长竹竿的头部正对敌军来犯的方向,且颜色不易被察觉,史思明若知有诈,自是不会引火烧桥的。
狂妄的史思明太过骄纵,根本没有想到李光弼的御敌之术。史思明的火船接近浮桥时,便被浮桥前的竹竿顶住了。火船船头的火不能再向前烧,但火势不会减弱,便向后烧,眨眼的功夫,便把船身烧得灰飞烟灭。火船的火势蔓延到后面的战船,战船不易被烧毁,但被钢叉插住后,李光弼命人用巨石从河阳城墙上砸落史思明的战船,巨石滚落,战船沉入了黄河河底。
史思明再败。
史思明欲劫李光弼的粮道,未成,便决定进攻河阳南城。两军对阵两天,史思明最终以被两支唐军里外夹击的败局,仓促退败。
几天后,史思明以“宰相”周挚为主帅,攻打李光弼亲自防守的河阳中城。李光弼派荔非元礼率军到中城外的羊马城准备迎战。羊马城是中城军营的外围防线。荔非元礼率兵在羊马城制高点,看着周挚的军队填沟壑、砍栅栏摧毁中城的防线,却无动于衷。
李光弼内心有些焦急,荔非元礼任由叛军进攻,为何不做反击?眼见叛军砍完了最后一根栅栏,荔非元礼率领精锐之士从羊马城迅速冲了出去,叛军猝不及防,后退数百步,严阵以待。
荔非元礼看到叛军列阵严整,蓄势待发,知如果强攻,将会损失惨重,便起身回撤。叛军再次逼近,荔非元礼再次冲向叛军,未交战时便又撤回。如此几个回合,李光弼有些气恼,传令荔非元礼来见,荔非元礼知道李光弼想要军法处置自己,未理会。
数次的进攻、撤退,已经耗尽了叛军的士气,荔非元礼见战机成熟,率领精锐兵士直插叛军阵营,兵刃相见,一片血红,叛军不敌而退。
攻打南城、中城都以失败而告终,史思明仍然不死心,令周挚引兵至河阳北城,继续进攻。战场上的较量必以勇者为胜,李光弼点三百骑兵给郝廷玉,镇守北城西北角,二百骑兵给论惟贞,镇守北城东南角。
几番交锋后,李光弼以三次急速挥动帅旗为号,发出总攻号角之令,诸将得令,破釜沉舟,向叛军猛扑上去,仆固怀恩父子和郝廷玉勇猛当先,唐军士气高涨,叛军再次被击退。
北城告捷,探子来报:史思明又在攻打南城。李光弼把北城叛军的俘虏押到南城,史思明见状,鸣金收兵。河阳之战以李光弼全胜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