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妤娣的头像

妤娣

网站用户

其他
201808/12
分享

剑之影(下)连载

 

 

但是,此一年后,761年二月,李光弼在洛阳城外的邙山,却败于史思明之手。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到达邙山后,李光弼主张据险列阵,进可攻,退可守,但仆固怀恩坚持列阵平原。唐军内部列阵的意见未见统一,以致贻误了战机。史思明先发制人,趁唐军立足未稳,发起进攻。唐军尚未列阵,无险可守,无路可退,被史思明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引军退至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河阳城最终落入了史思明之手。洛阳邙山之战大胜后,史思明想乘胜攻克潼关。

 

三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率军到达了礓子岭(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南),遭到唐神策节度使卫伯玉的迎头痛击,史朝义很快败阵下来。之后史朝义几次反击都败于卫伯玉麾下。史朝义初战不利,惹怒了还处在邙山胜利之中的史思明,史思明心底起了杀机,想将史朝义极其部将军法处置。但因大战在即,军心不可乱,又值用人之际,便没有杀死史朝义等人。

几日后,史思明命史朝义建造的储备军粮的三角城,一天之内没有完成。日落时分,史思明来验收工程,见主体完工了,墙体没有抹泥,史思明命令左右侍从现场监工工匠抹泥,很快完工。

史思明对史朝义说:“待拿下陕州,定要斩你!”

 

当晚,史思明在鹿桥驿客栈歇息,而住在另一家客栈的史朝义,在部下的煽动下,已对史思明起了杀意。

史思明梦醒起如厕,忽听客栈之内乱喝之声。史思明知大事不妙,军中叛乱,慌乱中,翻墙至马厩,纵身上马逃命。但未出客栈,已被史朝义的部下一箭射中肩膀。

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死于亲子之手。史朝义的部下骆悦用一根绳子,勒死了史思明。

 

史思明在邙山之战中,已经触及了大唐的痛脉,肃宗的江山即将再度陷入风雨飘摇之境。但是,史思明忽然死了,大燕政权的堡垒已从内部攻破,上天给了李唐统治继续存在的生机。邪不胜正,千古箴言。叛军自乱阵脚,史朝义做了皇帝后,哪里还有能力和唐军相抗衡?

 

宝应元年(762年),刚刚即皇帝位的唐代宗李豫(李俶),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仆固怀恩为富帅,联合回纥兵再次收复洛阳。叛军此时已成溃败之势。

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项上人头被李怀仙割下,送到了皇帝李豫面前,安史之乱至此平息。

 

安史之乱,乱了八年,山河破碎,江山如梦。至代宗李豫即位,大唐政权重归一统,却只是面上的平静,底下暗潮涌动。安史之乱留下了藩镇政权对峙中央政权的隐患,虽然代宗时期对藩镇布局进行了调整,但基本以维持旧貌为准则,采用姑息之政,为后来藩镇割据的形成埋下了祸根。

在拥立肃宗即位,平定安史之乱中,朔方军无疑居功首位。朔方军将领郭子仪是代宗李豫最为倚重的臣子,却也是伴君如伴虎,几度归隐,几度复出,在中唐的历史天空中,留下了一代名将的传世影像。

 

盛唐一梦,帝妃之恋,安史之乱,繁华的大唐再无往昔的歌舞升平。盛世之景,已然颓废殆尽,残垣断瓦,民生凋敝。大唐,再无往日的辉煌。

 

 

金戈铁马,那一场醉人的回眸,却为何终成一曲尘世的绝唱?千年之前,玄宗和贵妃在盛世欢歌之中,极享人间繁华和情醉,但当渔阳鼙鼓之声传到圣殿之上,当玄宗皇帝带着皇室亲眷逃往蜀中避难之时,沙场之上的大唐兵将,又当作何感想?

果真若无玄宗和贵妃的帝妃之恋,便无这场安史之乱?是或不是,那都是一种假设,而真实的历史便是安史之乱真实地记载在了典籍史书之中。历史如何重来,混乱如何终结,沙场之上,面对昔日恢弘的大唐江山,如今如此寥落而破败,这历史的劫难,又该向谁倾诉?

将士们看到贵妃的奢华,宰相杨国忠的虚妄,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了,马嵬驿哗变,贵妃死了,杨国忠死了,将士们的众怒平息了。号角连声,悲恸天地。

 

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毫无顾虑毫无惧怕地在一起了。那是一场旷世之恋,只有你我,我们的世界再无其他人,在你我眼中,我们是彼此心中的唯一,而不是迁就地勉强地在一起。

这世间之爱,莫不是只为一场存在于你我心中的约定?这世界,如果没有了你,我欲之何往?那是一场旷世恋情的回眸,在沙场之上,似是可以绽放出的一朵惊艳花蕾,怒放在将士们的心间。

贵妃自缢而死,最为伤心的莫过于玄宗皇帝了。而被帝妃忘年之恋感动的将士们,在马嵬驿不能言语,而在看到玄宗孤独的背影后,在平叛之时,是否也在微微轻笑那场醉梦的繁华?

 

 

安史之乱时,肃宗灵武即位后,领兵收复两京的是天下兵马元帅李俶及诸名将,还借助了回纥之力。回纥兵的助力,至使洛阳收复后,城内的金银珠宝、女子、孩子,全部被回纥人掳走,这是李俶无可奈何之事,回纥兵毕竟帮助李唐王室夺回了锦绣河山。

公元757年九月,李俶率军进入长安,十月,李俶率军进入洛阳,至此,曾经落入叛军之手的两座唐朝都城,光复。762年,李俶即帝位,改名李豫,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在风雨飘摇的历史尘烟中,登基即皇帝位,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又得面对四方藩镇割据,和吐蕃、回纥入寇边陲的战乱局面。唐代社会发展到代宗时期,注定是凋零景况,幸甚代宗身边有大将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员大将,得以护得王室周全。

特别是郭子仪,在李俶即位前,受封天下兵马元帅时,便与之数度征战,出生入死,感情深厚。李俶即位后,永泰元年(765年)五月,将第四女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第六子郭暧。郭暧为驸马都尉,恩宠有嘉。

 

有唐一代,风雨之世。

代宗李豫年三十七岁即帝位,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日,崩于紫宸内殿,时年五十四岁。德宗即位。

十月,葬李豫于元陵。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公元二零零五年七月,走出大学校园的我,迷茫而不知所往。俄语专业课学得不够精深,没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立足。而在首师四年本科阶段,我涉猎的学科范围算是较为广泛的,除了专业俄语,还有英语,中文自然是没有放下的,自己平时都喜欢读中文文章,多是励志类的,新东方的,北大考研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大地助益了我的写作。

而2005年初的北大传播学专业的考研是青涩的,更多的是一个作家在为自己今后的小说写作积累生活经验。但在当年,从2004年准备考研,到毕业后的三、四年里,继续此专业的考研,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走一条作家的人生道路。北大的考研经历,以及在首师接受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训练,外语的,声乐、形体的,还有书法的,等等,都为我成功写作《倾雨一梦拾玉觞》奠定了基础。

 

当年,我毕业离校走出首师校门时,心底很多萌芽的梦想都破灭了,什么做主持人啊,进北京新东方学校当英语老师啊,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啊,等等。但仔细回眸,当年我心底那诸多的想法,多是稚嫩的,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静下心来,在书桌前,潜心写作。

麻木的痛楚,终不能在等待的刹那,变成一轮美丽的明月。已然错过的青春憧憬,美如明月,却不能随心所愿,纵梦想而飞翔。那是怎般的无奈和无助啊,在苍茫尘世的尽头,却看不到希冀的存在,而只看到生存的艰难和苦闷,那是你我,包括所有人在内,都无法挣脱的束缚和枷锁。

 

毕业后,我不断地重温着当年选修声乐、形体的感觉,而自己的实践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的,如同离开校园学习外语一样,没有了校园这块沃土,自身在这方面的发展是随意而不专业的。

当年在首师打下的声乐基础,发音方法,演唱技巧等,被我运用到英语和俄语的语音练习中,收效甚佳。不懂得发音技巧,我朗读俄语课文不过两个小时就会嗓音沙哑,而运用声乐发音技巧,我不仅能缓解自己的嗓音渐变沙哑,还能在俄语的课文背诵中,感受到俄罗斯浓重的文化底蕴和坚韧的民族性格。

 

如果十四年前,我已知道自己在此后的十四年里,会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和痛苦,那么,十四年前在象牙塔内,还会那么随心所欲吗?如果我不涉猎那么多的专业,如果我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科,结果会是如何?

往事亦何愁,明日又添忧。如今回眸,心头或许还有丝丝悔意,但终究,那丝丝悔意,已变成了文字中的情梦表达。又许是那一点点心中的不舍与留恋,还在记忆中为曾经的遗憾,点亮着那一盏盏醉梦的灯火。

 

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在美丽的草原上纵马飞奔,毫无羁绊,毫无束缚,任凭内心的情感,酣畅淋漓地发泄与升腾。

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在辽阔的海洋中自由航行,乘风破浪,海天相接,看尽尘世的悲欢,浓墨重彩地经历与回忆。

 

往事如烟,随风飘远。

凭栏望,繁花似锦织云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