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妤娣的头像

妤娣

网站用户

其他
201808/18
分享

剑之影(上)连载

 

 

 

指点迷途总关情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 唐·杜甫《秋兴·其五》

 

《秋兴·其五》通过追思记忆中的长安,引出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带着祥云紫气降落函谷关,古人言此地必有真人经过,后来果见老子乘青牛路过。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所著《道德经》,流传至今。

唐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用宗教的方式,来提高李唐王朝的统治威望。《秋兴·其五》尾联写作者“惊岁晚”,实则在感慨自己年事已高,不得回转长安的苍凉心情。

诗歌的首联中,蓬莱宫是重修后的大明宫,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将其改名为蓬莱宫。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时,于建章宫西建承露铜盘,说饮用承接仙露可延年益寿。此处以汉喻唐。颔联中的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所,函关即函谷关。

颈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写诗人回忆曾经面圣时的自豪,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则表达了诗人卧病巫峡、远离圣颜的感伤心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生活年代,正逢安史之乱,诗人的诗作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无不与那个战乱的时代息息相关。诗中的很多词语,在现代都是较为流行的:如“东来紫气”,通常在一个山村的庄口,建有村口牌坊,两边竖挂一副对联,横批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寓意吉祥之气。

在平谷区东端的上堡子村中,有一个通往罗汉石的小路入口,建有一个简易牌坊,两面对联记不真切,但横批上“紫气东来”四个题字记忆清晰。前些年见到这四个字,心中不明白是何深意,今读了杜甫的《秋兴》,开始领悟个中精妙。大唐文化传承至今,千年之久,沉淀在历史记忆中的,自是经久不衰的底蕴气韵。

诗作中,还有蓬莱、南山、瑶池、函关,都是活跃在当今文化中的流行词语,四个地名,各有所指:如蓬莱,在山东有蓬莱岛;南山在不同的地域,各有其名;瑶池,常出现在影视剧和歌曲中;函关,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市,是古之重要边塞,军事险地。

 

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其博大精深的悠远历史和意境深邃的文化底蕴,是后辈学人孜孜以求的先贤智慧,是我们此生都受用不尽的文化瑰宝。当然,中华文化中自其不可取之的一面,封建迷信,所谓糟粕的内容,我们不能继承和发扬。

那么,和时代的发展合拍,我们就必须接受西方文化的东入,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才能够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国家更为富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无疑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基石。

 

至杜甫时代,大唐王朝已由盛转衰,但唐朝毕竟有过盛世的辉煌,有过万民的仰望。那一种神祗的仰望,在天水一方,在长安,在洛阳,在你我共同醉梦过的恢弘大唐。

 

2017年暑假,手持北大继教院英语专业的学生证,于案前回望自己过去十几年的求学历程,我感觉自己如同一个作家一样,在一遍一遍地修订着自己 “本科专业学业”这部庞大的作品。

这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带给我文学写作灵感的求学经历,也是我个人全部青春情感的寄托和归宿。多年以来,我沉浸在这段记忆中不能抽离,确是因为这段青春岁月太过沉重。

 

从2001年9月到2005年7月,四年的俄语专业全日制本科学业课程的学习;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两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学制网络课程的学习;从去年一年的成人学制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再到今年(2017)春季,转入英语专业的课程学习,不经意间,我已经跨越了三个本科专业的学科领域了——俄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

不同专业领域的本科课程学习实践,过去的,现在的,在一遍一遍、一重一重加固着我的本科专业基础。我期望着,在今后复习考试的实践中,学习与复习考试的过程,能够治愈自己曾经在本科学业中害得的病疾——考试分数、专业能力的不均衡发展之疾,直至痊愈。专业课考试成绩拿得出手,专业能力出类拔萃,便是“痊愈”。

 

但这一发展过程,定非随心所欲、一帆风顺的。像我这样多年北大考研未成之人,在学习方法、知识积累过程中,是存在问题的,且问题很严重。这个严重的导致在历年北大考研考试中,成绩偏低的问题,究其本源还是专业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

从俄语专业的学习,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再到转换为英语专业的学习,三个本科专业的学习,到今日,我自身能力发展较为突出的,还是统领这三个专业学习的方法论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从专业学习自身的层面上来说,此三个专业课程内容本身的学习,于我而言,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与精进。昔年在首师俄语系学习俄语,懵懂年少,无力抽身,幸有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英语培训课程相伴,让我不至于因俄语学习而荒废了英语学习……

如今,成为了北大继教院2017级英语专业的学生,虽是旧友不再,念影难寻,但那颗青春妙龄的探秘之心,依然执着。此番重入继教院英语专业的学籍,重温当年象牙塔内的情怀万千,提笔写作之外,提高各门课程的考试分数,让自己的考试能力,能够到达北大考研水准,才是真谛。

 

想来,提升考试分数的一程努力,定是一段艰难地跋涉与攀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为北大英语专业的学生,即便是继教院业余学制的学籍,为了心中多年不变的执着,也终是再无法退却,无法辞离。

扎实立足本专业的学习,对我怎么那么难呢?想来,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不喜欢自己被迫做任何事情,而专业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如此,硬着头皮学下去,就是在强迫自己学习心中不喜欢的内容。

但是,只有将这种专业学习的强迫进行到底,我才能突破专业学习的壁垒,眼下,在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无非是最最为基础的单词、语法的问题,攻克了基础难关,再谈能力,对我将不再是什么难题。当然,这种强迫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我不能让自己的学习情绪,到达“弦断”的地步,造成从此无心再学的严重后果。

 

这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的建立,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无从逃避,就像隋朝将灭,而唐朝将兴一样。学习的规律无法抗拒,历史的潮流无可阻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上一个章节《降斩邪魔道无极》中,所引《唐盛唐衰 壹 秦王破阵》中“魏徵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取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之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在《西游记》中,魏徵梦斩泾河龙王和秦叔宝、尉迟敬德守宫门的故事之后,还有唐太宗地府还魂的故事。此故事大致是说: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守卫宫前门,而魏徵手握诛龙宝剑守卫宫后门,“虽是前后门无事,只是身体渐重。一日,太后又传旨,召众臣商议殡殓后事。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国家大事,叮嘱仿刘蜀主托孤之意。言毕,沐浴更衣,待时而已。”

第十回中接下来写,魏徵让太宗给冥司的酆都判官崔珪捎去一封书信,(崔判官)“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太宗魂灵在阴司见到了崔判官,将魏徵的书信交予了崔珪。崔判官看后,“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臣已早知,甚是夸奖不尽。又蒙他早晚看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太宗魂灵与崔判官一起到了森罗宝殿,与十王礼毕,驳论泾河鬼龙告太宗许救而反杀之之罪,太宗辩驳不知魏徵一梦而斩。言毕,十王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崔判官见生死簿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阎王看后,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回)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开篇首段,作者借阴间崔判官语道:“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唐王听说,点头叹曰:“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第十一回接下来的情节,着笔的便是太宗还阳后,修建大相国寺,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宰相萧瑀奏曰兴佛法,弘佛道,“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

次日,魏徵与萧瑀、张道源三位朝臣,从聚集的众僧中选出了一名有德行的高僧,法名唤做陈玄奘。玄奘西游自此而始,在《西游记》下面的章节中,玄奘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后,一路斩妖除魔,最终到达西天,谒见如来佛祖,求取到真经。

 

在神魔小说之外,正史载:玄奘于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过玉门关、戈壁滩,途径天山进入中亚,又南进至今阿富汗东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半岛。玄奘在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643年,携带大量佛经沿丝绸之路南线返回长安,行程两万五千多公里,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壮举。

玄奘西行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玄奘历经重重磨难,从天竺取得真经归唐后,太宗皇帝为他专门设立了翻译场,诏令他在新落成的慈恩寺(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担任主持,修建大雁塔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

 

从《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到玄奘西行的历史事件,文学和历史的结合再一次为我们奏响了恢弘大唐的盛世乐章。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唐朝,但欲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还需安邦定国的统治谋略。

唐太宗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世之人赞誉有嘉。帝王之术,在御统,在天下归心。有唐一代,佛教盛行,儒释道三家教统并行不悖,彰显了一代盛世的华彩流章。

 

指点迷途总关情,这情已超出了男欢女爱的靡靡之情,放到泱泱大唐的历史中,便是纵横江山的各种情思。君臣情,神魔情,君主情,臣民情,凡此种种,亦包括后妃与帝王的万种风月之情。

不思量,自难忘。

 

 

历史以无可更改的事实,一次一次向人们诉说了权利交锋的血泪过往。如果可以小国寡民,如果可以天下大同,李渊父子何不安居关陇一隅,安享太平之世?烊帝的残暴统治,大兴土木,建造龙舟,三征高丽,触动了民之根本,以致引发了隋末倾覆朝廷的农民起义。

李渊父子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凭借关陇贵族的身份,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成为了推翻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建立大唐治世的功业先祖。李渊父子为李唐后世及华夏子民,奠定了盛世伟业的基石,初唐的繁荣,盛唐的繁华,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书写了最为华丽的篇章,谱出了最为优雅的乐曲,为后世之人代代吟咏,口耳传唱。

 

穿越千年的历史画卷,等待末世的你我相见。

大唐王朝的建立,应谶了李渊父子的誓言,

却留恨于匪贼败寇。

江山摇曳,纵我何往?

 

风雨飘摇之中,大唐王朝建立。

而唐朝初立之时,政权不稳,面对内忧外患,李渊、李世民父子也是寝食难安。外患未平,内忧——储位之争,还未凸显。此时的外患,最惹李氏父子头痛的,便是对太原虎视眈眈的刘武周了。

刘武周,河南景成人,少时骁勇果敢,善拉硬弓,擅长骑射,曾杀死隋朝马邑郡太守王仁恭,而自命为太守。隋灭而唐立之时,刘武周依附突厥,占据雁门,乱世之时,其势力逐渐壮大,便自称为帝。

 

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宋金刚率数千众人来投刘武周。乱世之中,宋金刚本是在上谷起兵造反之流,后来在战乱中退至西山,不肯投降于窦建德,便投于刘武周麾下。

刘武周知宋金刚善于用兵,遂予以重用,封其为宋王,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他。宋金刚在刘武周帐下,为其筹谋与大唐争夺天下之略,“入图晋阳,南争天下”,即攻取太原,以为据点,一路南下,直取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和宋金刚率兵两万,并引突厥之众,南攻并州。至四月,已近太原成。

九月,占领了晋州以北府郡的宋金刚,兵临太原城下。太原道行军元帅李元吉领兵出战,却因寡不敌众,而至全军覆没,溃败而逃。李元吉快马加鞭地惊逃回长安后,跪在李渊面前不敢言语。

李渊见四郎元吉满身尘垢,盔歪甲斜,显然是奔于逃命的模样,骇道:“晋阳强兵数万,粮食补给可支十数年,兴王之基,竟一旦弃之!?”又念元吉为幼子,不精熟时事,不忍杀之。

 

为解太原之危,李渊先后派出众多大将,如太常少卿李仲文、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及宰相裴寂,众将皆无功而返。至十月,宋金刚已攻陷晋州、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东南)。龙门在汾水和黄河的交汇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宋金刚若据此而南渡黄河,不日便可攻取长安,长安危矣!

关中震骇,李渊虽不愿李世民的势力再壮大,以威胁到太子,威胁到自己,但现实的太原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皇位怎保?于是,李渊派出了二郎李世民,对阵宋金刚。

 

李世民出师前,李渊亲率百官至华阴,在长春宫为二郎送行。帐鼓雷鸣,李世民一身戎装,登上点将台,分派队伍……

十一月隆冬,秦王李世民领兵出征,大军直趋龙门关,乘着冰冻坚实,渡过黄河,在柏壁安营扎寨,屯兵蓄势。柏壁地处大龙门东北,汾水下游,是太原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李世民在此密布刀枪,严阵以待。

 

 

李世民屯兵柏壁,仿佛一把尖刀悬在了夏县吕崇茂的脖子上。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出了尉迟敬德、寻相两员骁果猛将,前往夏县以解吕崇茂被围之困。尉迟恭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唐军。唐将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被尉迟敬德所俘。

唐高祖李渊为救回被俘诸将,用了一招反间计,派人招降了吕崇茂,并拜为夏州刺史。同时还让吕崇茂暗中除掉尉迟敬德,尉迟敬德闻讯,将吕崇茂杀死。

尉迟敬德、寻相击败唐军后,还军浍州。李世民闻讯,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大军,尉迟军毫无准备,殷、秦二将不负期望,成功截击尉迟敬德和寻相,还斩杀其部二千余人。

 

尉迟敬德成功突围,还军浍州后,整装精锐,前往河东,准备突袭唐军。尉迟敬德行军至黄家洼,见山势陡峭,地形复杂,便知此处定有埋伏,做好了迎战准备。

一路前行,小心翼翼,也没有发现周围有伏兵,眼看就走出这片林密水泊之地了,心底稍有松弛之念,忽见眼前一众兵马现于眼前。

“来者何人?”尉迟敬德喝道。

“秦王李世民!”

话音落时,一阵羽箭声响,朝尉迟敬德的人马射来,众将匆忙躲闪,尉迟敬德手挥长槊,抵挡羽箭。忽闻一声弦弓巨响,一支粗大的羽箭,已极速射向尉迟敬德,好在李世民这一箭只射马而未射人。尉迟敬德坐骑中箭倒地,尉迟敬德以槊点地,支撑住自己的身体,才未摔倒于地。

落地之时,尉迟敬德依然惊魂未定,但闻李世民道:“久闻将军乃河西名将,今宋金刚已成败势,以将军之能,何不归顺于我大唐,与本王同打江山,共想富贵?”

两军交锋,成败乃瞬间之事,尉迟敬德哪里顾得了李世民的规劝之言,此刻,杀出一片血路来,才是上策。

“看槊!”尉迟敬德喝道。

 

落雪纷纷,秦王李世民和自己身边日后的骁将尉迟敬德,开始了彼此相识的搏命一战。两人的内心都有着对彼此的敬重与钦佩,虽是搏命之战,但于要害之招,还是点到为止。

交锋不过十几个回合,尉迟敬德只听四下一阵锣鸣之声,伏兵四出,已直插尉迟敬德兵众的后方,与李世民的正面交锋,成夹击之势。

尉迟敬德自知取胜无望,便用长槊虚晃李世民一招,瞬间便闪身夺了一匹战马,冲出了伏兵的包围圈。

 

 

龙门山寨内的宋金刚,和屯兵柏壁的李世民,就这样彼此遥望着僵持了数月。其间,李世民派程咬金烧了刘武周运送给宋金刚的粮食,断了宋金刚的粮秣。

时至来年四月,寒意消解,春暖花开,一日清晨,唐军见宋金刚的寨门大开,定睛瞧去,是寻相领兵出击唐军。

宋金刚久未出战,粮秣已尽,今却为何突然主动出击?李世民登上唐军山寨的高处,观察敌阵,但见挑战兵将,只是摇旗呐喊,却无出师之意,忽听探子来报:“秦王,宋金刚昨夜三更已率军北逃了,眼下寻相所部,为殿后兵众,假意出兵是为障眼法,在为宋金刚北逃,拖延时间。”

 

李世民当即率军北向追击宋金刚,秦王清楚,若不在此时杀掉宋金刚,如此放虎归山,他日宋金刚必成大患,危及大唐江山。追了一天一夜,沿途所欲的宋金刚的兵将,都被秦王人马所杀,追出了二百多里,斩敌数万,唐军已尽精疲力竭。

李世民望着众兵将,说:“今宋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散,我等当乘胜追击,至胜利之时,何愁酒肉难酬?我等心系大唐,当与唐朝江山共存亡。”

众将不再言饥饿之苦,随李世民追击宋金刚人马到了雀鼠谷。多年前,世民与父亲晋阳起兵,曾在这里与隋军交战,而如今,还是在这里,与反唐的宋金刚所部交战。改朝换代,物是人非,但世民成就一方霸业的雄心,始终未变。

 

此时,寻相已经追上了宋金刚,与宋金刚、尉迟敬德一起北逃,宋金刚想越过浩州,达到突厥领地,便可摆脱秦王人马的追杀。

尉迟敬德对宋金刚说:“我等中原人士,兵败而入异族,岂非羊入虎口?”

而此刻的宋金刚,先想的怎样摆脱李世民的追杀,寻相劝宋金刚踞守介休。

尉迟敬德又道:“介休小城,粮秣匮乏,如此坚壁自守,加之时日,唐军援军到来,我等岂非瓮中之鳖,坐等被擒?”

宋金刚别无他法,只好传令布阵,待时出战。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