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西厢记》和《牡丹亭》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了。《西厢记》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众位读者若是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可以从网上、亦或是到书店中找到相关篇章,领略一二。
《牡丹亭》剧本则描写了一个奇异瑰丽的爱情故事:南宋初期,南安太守杜宝夫妇的女儿杜丽娘,贤淑温婉,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而精神苦闷。杜丽娘在《诗经》中诗篇《关雎》的启发下,受丫鬟春香的诱使到后花园游玩,春情觉醒。
杜丽娘惊诧于花园的美景,小睡的功夫,在梦中遇到了一个青年书生,这个书生向她折柳求诗,表达对她的爱情。杜丽娘因此郁郁而终。死前,她对镜自画了一幅小像,并提了一首诗,表达对梦中情人的爱慕和思念。
三年后,青年书生柳梦梅到临安赴试,路过临安至梅花观养病。一天,柳梦梅在园中发现了杜丽娘的那幅自画像,挂在壁上反复欣赏,竟对画中之人产生了爱情。此后,杜丽娘的幽魂出现,与柳梦梅幽欢。
一晚,杜丽娘的幽魂告诉柳梦梅,她就是画中人,要求柳梦梅开墓让她还魂复生。第二天,柳梦梅与石道姑一起开墓,救活了已经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此后,柳梦梅到临安参加考试,状元及第。
最后,在朝堂之上,在皇帝面前,杜宝承认了死而复生的女儿杜丽娘,又经皇帝调解,柳梦梅与杜丽娘结为夫妇。剧作以大团圆结束。
像《西厢记》和《牡丹亭》这样的传世剧作,有着和《诗经》一样的无穷魅力。这样的剧作,也是我在北大继教院所设的汉语言文学课中学到的。在2008年9月,我注册学习北大继教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网络课程时,略微地感知了一下。这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在讲座中再次感受了一下古典剧作的传世魅力。
这学期考试颇多,中国古代文学史听的课不多,讲座共听了两场,一是《牡丹亭》专场,一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场。这样的讲座,于我,从中是可以吸取到很多的写作素材的,从中可以提升我的写作能力,是挺适合我的。
相比之下,几年之前,我的写作能力却不像我的同龄作家那般优秀。我常常是整日空坐,到处游逛,而笔下无言。确实是在2011年春至2014年春,在南山村综检站的三年里,我的写作能力缘着《倾雨》的完稿而提升很快。
那三年里闷头写作的日子,确实挺充实的,但也挺苦闷的。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哪段时间这么自信过,我确信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一定会是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我确信自己的政治命途会缘着《倾雨》的完成,而有所改善。
此前,我算不上一个作家,但我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接受了四年制本科教育。是的,我的俄语成绩真是不怎么样,到毕业时连俄语专四都没过,挺汗颜的。但我真的挺努力的,在四年的时间里,除了俄语,我还有英语、政治等很多内容要学,还有当时考研时选择而今错过的专业——传播学,曾经,我在学业上一度崩溃,却无力改观。
那时的我很苦闷,从首师俄语系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我是在家里,没有工作的。那时,我就想写些什么,来舒缓心中压抑的情感。那些日子里,我常到北大,到湖边、到教室里寻找写作灵感。现在才知道,那时,我在2005年未能考入北大,而此后如此频繁地来北大,背后有那么多人在嘲笑我。
管他(她)呢,愿意笑就笑呗,笑话我他(她)能成为教授?他(她)们笑话着我,我完成了《倾雨》的写作,这么一算,我还是文学写作上的胜利者。他(她)们笑话我的资本,不就是其自己通过考研考上北大了吗?是挺牛气的,我嘴上不服他(她)们,心理也是挺服气的。我和那些我不认识而却在身后嘲笑过我的同学们,就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彼此不服气,而又彼此羡慕着的状态中,共同创造着燕园内的另一段传奇。
2008年3月,我进入平谷区环境保护局工作,手里有了些钱,便可以买些自己想买的书了。前些年里,我卖了些同龄人的小说阅读,如郭敬明、迪安、七堇年、步非烟等同龄作家的作品,近年来还有江南、张嘉佳、安妮宝贝、桐华等同龄作家的作品。
在对同龄作家的作品通读中,我开始习得一些小说写作的技巧,也学习了一些小说写作中的语言风格。我本身就是语言专业的学生,本科是在首都师范大学俄语系读的,同时,又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学习了大量的英语课程,应该说,我人生的本科阶段,就已经有两门外语基础了,尽管,在当时历次的外语考试中,我的考试成绩都是倒数的。
2007年春天起笔的小说,直至2014年春天完成。七年,我的同龄作家都出了十多本书了,这些年里,我在书店眼看着我的同龄作家群中的小说图书,抢占着文学图书的市场,但自己却在艰难地写作旅途中缓慢前行,心底确实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与伤感。
我的小说在2014年就已经完成了,如今是2017年1月了,依然未能出版。其实我深知,是过去那些年里的政治风波,影响了此书的出版。我想通过自己在北大继教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为零。
2008年我进入平谷区环保局工作,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继续写作自2007年春季开始构思的小说便有了经济保障。这部小说的名字我也是几番敲定,才定为《倾雨一梦拾玉觞》的。倾雨一梦拾玉觞,盏中爱情细品尝。燕园情梦未名水,博雅塔下心相随。
到了南山村综检站后,我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写作环境,虽然把我调到南山村综检站的初衷,并不是为写作而为,但实际上,到了南山村综检站,作为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写作,我并无其他选择。就这样,我一边应对着当时身边的烦扰,一边又收拾自己的心情,在自己的一方创作天地间,写着小说。
至今,我依然很怀念那三年中的写作时光,有段时日,环保局排放站先后安排了两个男同事到此。但楼里一层是女生宿舍,三层才是男生宿舍,当时,我是在一层的那个屋子里写作的,男生进入有些不妥当啊。如果环保部门业务工作正常运转,我占着此屋写作,是我的问题,但事实却是相反啊!
环保部门的业务工作无从开展,但南山村公安部门的工作却蒸蒸日上,这些年里,我亲历公安部门检查车辆的地点,从检查站主楼的东北面迁至了西南面,虽然后来的查车地点,离南山脚下坡上的坟墓仅仅一路之隔,有些惊悚,但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阴阳交界之地,能生存下来的,当是强者!
公元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文学写作无疑是种无形的鞭策。中国作家得到了诺贝尓文学奖,证明了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实力已经和国际水准接轨,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力,在日渐加深。
莫言老师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讲中有这样几段话,可能你并不陌生,而我还是从网上摘录至此,与你分享: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莫言 《讲故事的人》
从此,我开始阅读一些与莫言老师同辈作家的小说,像王安忆、铁凝、格非、王蒙等作家,一些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小说。读长辈作家的作品,对我,就很费力了,等于我进入到中国当代文学的专业领域了,哪里像读同龄人的作品那样轻松自如?
当然,写作不是为了获奖,但获奖确是对作家写作的一种鞭策和鼓励。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除了茅盾文学奖外,还有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等,诸多。无论是哪一层级、哪一类别的奖项,颁给不同的作家,都是对作家文学创作的肯定和支持。
同样地,我也盼望着自己的小说完稿后,自己能为其找到一个好的出路,找到一家适宜的出版机构,将其出版。同时,更是希望广大的读者能喜欢我的作品,就像我在《倾雨一梦拾玉觞》中塑造的北大中文系女博士鳞璐儿一样,璐儿的作品在小说中,风靡全国,璐儿的才情倾动了多少同龄男女的春心!
能够完成《倾雨》的写作,除了读小说外,我还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尤其是电视剧,一些情节设置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看后真是让我的文思,能够达到一种奇妙的境地。看电视剧比看小说省劲儿,不用耗费大量的脑力劳动,是一种休闲放松,但是,若把时间都耗费在看电视剧上,也会影响小说写作,劳逸结合是一种最佳的方式。
从儿时到现在,无论是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的,还是在书中读到的,一段一段的故事情节,一场一场的风花雪月,再加之我自身的经历,便在脑中有了小说写作的思源。
文稿一遍一遍修改,我的首部长篇小说已从开始时的青涩,蜕变成了出稿时的成熟,因为这部小说的完成,我可以告别从前的一无是处了,即便再有人用这种方式、这种言语恶意伤害我,我都可以从容以对。
我的心中,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这种认识有我的文字基础,有我的文学作品,现在能够体悟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了。而当初,一场一场考试过后对自己的否定,对内心自信的摧残,都已经被成功地写出首部长篇小说的自豪感所替代。
当然,我知道,一个作家,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作家,拿出一部作品其实算不得什么,作品有质量有数量的作家,才可以占据当下文学市场的主流地位。而我,在这条路上,还有很远很远的路途需要跋涉。
每一部传世的文学名作均有其各自的艺术特色,但并非每一个传世的爱情传说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世间的情缘起灭如何看尽,尘世的离合悲欢如何了解,这一世的爱,一生的情,又将诉与谁听、道与谁悟?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时,已至年关,辞旧岁而纳新春,恋往事而迎新气,这是万象更新、春来福到的时节,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浓浓情意。而我呢,在对往事的追思中,展现着一代人心中的情语。
即便它是文学性的,是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但其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让我无论如何也要将这篇文章完成。也许,在这浩渺的天地间,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我并不知道;也许,在这世间的某个角落,在你身上,就发生过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爱情故事。
那些无名氏的爱情故事,在世间流传,可能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广为人知,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每一段传于世间的爱情故事,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两颗真挚的心,紧紧相依,永不离弃。
这个寒假,于我,仿佛回到了十二年前。若无当年一场记忆犹新的爱情狂想,我又怎能在此后的数年间,都对梁祝的故事念念不忘。虚幻的爱情梦境,必然有文学故事为之传承以后的情感,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任凭你是谁,都无法主宰世事浮沉,都不可能在吉凶难测的尘世间随心所欲。
还记得月初的期末考试,期末复习期间,我因此间参加了另一场考试,到北大期末考试时,已经精疲力竭、体力不支了,有两科必然挂掉。这情景,就像十二年前到北大的考试,不是不努力,真是精力不允许。
或许,还是我资质愚钝吧,我若懂得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充分利用时间,那么,便可以从容应对那一场场考试,考过之后,任何一科,都不再留有遗憾。完美的计划,必然伴有不完美的结局。这是尘世生活中的辩证法,更是任何人力都不能改变的。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十二年较之千年岁月,真是太过短暂,而梁祝的爱情故事历经千年却烂如繁花,经年盛开。千年的美丽,漫过时空,化为轻舞的蝶儿在花间低吟浅唱。
哀怜梁祝同穴眠
半生的情缘,永世的魂牵。那是一场人世间最美丽的繁华,是一场历经千年而永不褪色的婚礼。梁祝故事的结局,是梁山伯忧思成疾,郁郁而终。祝英台在嫁与马家途中,到梁兄墓前祭拜,因哀思至极而在坟上见到梁山伯灵魂,祝英台遂与梁山伯的灵魂牵手而同入墓中。墓合而天色变,梁祝墓被藤蔓所覆笼,顷刻间,两只穿花舞蝶轻飞于墓前。
梁祝墓边,眼见这一切的吟心、四九、马文才及马家家丁,目瞪口呆地看着天地同悲的这一幕。马文才有权有势,却没能娶到祝英台,纵然心有不甘,百恨交杂,却终不能奈何已入墓中的祝英台,从此,他再也不能拆散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这也是梁祝爱情另一难以言传的情节,马文才强娶祝英台,祝英台别无选择,唯有一死,方可明鉴自己对山伯之爱的忠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子从一而终,是传统美德,是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行为规范。在梁祝故事中,祝英台这个形象,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子贤良淑德、坚贞守节的形象。
当然,祝英台在属于她的封建时代,是个叛逆形象。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祝英台却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此叛逆之一;马家势大,祝家为了家族的利益,违背英台本意,将其许配给马文才,祝英台不能忤逆父母之意,却在嫁往马家途中,到梁兄坟前祭奠,至死相随,此叛逆二;祝英台在梁祝故事中,不为金钱、权势所动,只为真情而感,此叛逆三。此三点叛逆,是梁祝故事中,祝英台这个形象最为鲜明的特征。
当我感受梁祝爱情故事时,我知道自己已经沉浸在风情万种的艺术世界里了,心中所有隐秘细微的情感,都随着梁祝故事情节的展开一一浮现,以此为蓝本,我便在自己的小说中编织着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传奇。希望这些故事,这些传奇,能够像梁祝爱情故事一样,感动着千秋万代的读者与观众。
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唯美的艺术世界中走出来时,我知道现实中所要面对的爱情,必然要经历尘世的风霜雪雨,若是这段爱情经受住了考验,必然迎来崭新的局面;而若这段爱情在风雨中夭折了,问题何在,只有扪心自问了。
但无论是哪种情形的爱情,长久的,或是短暂的,存在的,或是消亡的,我想,梁祝之间真诚相待的爱情操守,都应是我们心中最坦诚的回眸。这便应是梁祝之爱带我我们的现实关怀,让我们不至于在现实的社会中被魔念和邪恶所腐化,而可以永远坚守唯美至纯的爱情誓言。
蝶影如风,煽动浓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无力挣脱现实套在两人之间的爱情枷锁,最终以化蝶双飞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两人之间无可违背的爱情誓言。惊感天地,而世人皆悲;撼动诸神,而苍天泣泪。什么样的爱情能让两人如此坚韧而千载相随?什么样的誓言能令两人如此坚贞而永世无悔?
青春的追逐,两心的无悔,相爱到至死无悔;从一而终,不离不弃,任何外力都不可改变的两心相随。这是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爱情箴言。这种爱情坚守,说起来容易,而真正做到却难如登天。怎样的情感可以经受得住从生到死的轮回考验?怎样的坚守可以承受得起至死不渝的尘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