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很重要,我的中文写作基础,全部依托中文教育(中学时的语言教育,本科时的现代汉语课程,成人教育体制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包括上个学期英语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而塑成。所有这些学过的课程,和自己平日的写作实践,让我有能力完成小说以及各种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且有意识自己或许可能,在作家的人生道路上,闯出一方天地。
经常阅读历史书籍,自是要从史书中汲取些智慧,应用到外语学习中。特别是英语学习,在学习时需要一些谋略。很多外语(特别是英语))学习的成功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种学习谋略,但其实,他(她)们在其学习过程中,自然遵从了某种成功的法则,此处是为谋略,因此,他(她)们成功了,他(她)们成为了我们今日学习的榜样。
而我们,尝试了很多次都未成功的学习方法,便需改一改,变一变,把通过阅读史书典籍汲取的智慧,运用到英语学习中,才可出奇制胜。到时,我们就会成为榜样了,何须再去羡慕他(她)人?
假如我们学习者是阵前的一方,而所学内容是阵前的另一方,我们在与所学内容的交锋中,是要以智谋取胜的。如果学习的是一本精读教材,那么,我们就是手持长剑的武者,而这本待学的教材,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能用手中的佩剑乱砍乱杀,一定要掌握战术,才可决胜千里。另外,学习中,还要注意不要掉进陷阱,落入坑中。
隋末之时,晋阳宫事变,给了我如下学习启示。
晋阳宫事变:
隋末,炀帝统治岌岌可危,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势力日渐壮大。炀帝派去监视李渊的王威和高君雅,想借晋祠祈雨大会之机,除掉李渊父子,以绝后患。617年5月,李渊在晋阳宫处理政务,旁侧坐着王威、高君雅。王威、高君雅以为自己欲除掉李渊父子的计谋即将得逞,想看看李渊如何做最后的挣扎。
而李渊已然知晓此二人的诡异心思,今日让此二人前来,就是要来个“瓮中捉鳖”。一会儿,刘文静引着开阳府司马刘政会进到晋阳宫中,说有密事禀报。李渊推却一番后,接过状纸一看,是告发王威、高君雅潜引突厥入寇,图谋造反之罪的。
王威、高君雅欲辩无门,此时,炀帝已不能主宰此二人的性命,李世民早已在晋阳宫外“列兵马布于街巷”,二人无路可逃,其手下将领在李世民的布控下,也不能救出二人。此时,晋阳的局势,已控制在了李渊、李世民父子手中。
王高二人密谋欲除掉李渊父子,李渊就是利用此二人的诛已之心,用此二人“通敌谋反”之罪名,反将此二人一举擒获,投进监狱,而后斩首示众。
有时,我们在外语学习中,就会掉入陷阱,落入如“李氏父子欲被王高杀之”的生死劫中,而我们应用慧眼识别个中凶险,学习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反诛之计,而让自己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凌驾于学习之上,而不能被动地被学习牵着鼻子走。
就如我们背了很多英语单词,记了很多英语语法条文,做了很多阅读题目,而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却上不去,为什么?单词、语法与练习,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在考试中,阅读测试的关键除英语基础外,还有思维。
这思维,便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反诛之计,识破王高计杀李氏父子的阴谋,先发制人,一击取胜。在考试中,能够破解命题者的命题思路,答出正确的答案,才是提升正确率、提高分数的关键所在。
知“道”而不能入 “道”,怕是世人最难忍受之事。我当年在首师外院学习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总感觉想学的知识太多,可现实中学到的内容又太少。整个本科四年,我都在外语专业学习的蜀道中艰难地行走,在上有险而下临渊的狭道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我人生中四年的本科时光,就在那样一种“悬爬”中悄然而逝了。而今,距离我大学毕业已有十二年之久。我现在的生活,和那时心中所幻化的模样,早已恍若隔世,那时心中所幻化的一切,现在看来,不过是一场空灵而美丽的梦境。
在英语学习的旅程中,我渐渐失语。如果说在曾经的大学本科阶段,我对外语学习的方法论研究还算是较为深入和精辟的话,那么在离开大学校园后诸多年的时光里,我离外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的成功,却是越来越远。
失语,是双重的。一是外语学习本身的状态停滞,使我心中对外语学习充满了恐惧,曾经的豪情千丈,昔日的万千憧憬,如今都变成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消失在时间的尽头,等待岁月的无情淘汰。
另一则是失去了外语学习的实践阵地,昔日在校园里,因为在外语专业学习,虽说我的外语学得不怎样吧,俄语是七零八落,英语是根基不稳,但我在这种实践中,还可以获得指引外语学习正确方向的方法论。而离开校园,任凭心中再怎么想拾起英语,却也早已没有了那方语言学习的实践阵地。
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本科毕业时,就应该通过本专业的专八考试,而拿到学位证书。但十二年前,我虽拿到了首师外院俄语专业的学位证书,但俄语专四都是没能通过的。那时的管理还不像现在这么严格,不过俄语专四,也能拿到俄语本科学位。
我当时的外语学习,是从外语学习的方法论层面入手的,把学习重点放在了怎么学上,而不单单是学了什么上。选择这种学习方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所付出的代价,便是俄语、英语至今学得都不精深,十二年后,单拎英语,尚需翻工重塑,遑及俄语?
俄语,语法结构复杂难懂,词形变化非常之多,加上我这不善于学习外语语法的学习习惯,在当时的专业学习中,简直是进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我挣扎在俄语学习的困顿中,不能自已。正是这样一种进无门、退无路的状态,把我推向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那时,我的英语虽然学得不怎么样,但我有基础啊。这样,我在首师俄语系和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课堂中,在两门外语的学习中不停地转换着。那么短的时间,我怎么能够精熟地驾驭两门外语,熟巧地像我今天用中文写作一样?
本科阶段,因为时间、经历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我的英语和俄语的两门外语的语言实践却是没有达到预想的高度,但我的外语学习方法论的研究,却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这种高度,足以支撑我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倾雨一梦拾玉觞》的写作。如此想来,我的本科时光,是充实而丰沛的。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外语(特别是英语)学习兴盛的时代,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的。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整个地球变成了村落,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是联结这个地球村落中人们情感的纽带。
当今时代,在高校中,无论你在哪个专业中深造,其实都离不开英语,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我们,不懂英语会怎样?
在隋唐时代,华夏子民哪里需要学习外语,学习英语?那时封建社会中,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便可繁衍生息。而当历史的车轮翻转到近现代时,不学外语,不懂英语,哪里能在社会之中立足?
今日在北大继教院英语专业学习,比起十二年前,我曾经的大学同学,已经考过专四、专八的,我确实算不得成功。但若把英语学习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读过隋末唐初的断代史,看过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开国史,便觉自己的本科时光不曾荒废。
若无当年在首师外院俄语系的学习经历,若无当年在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学习经历,若无过去那些年里,北大的考研经历,我想,我至今都不会明白,正是我外语学习的艰难过程,和经历的尘世沧桑,塑成了我今日的写作能力。曾经,外语学习的艰难,内心情感的压抑,无从发泄,便诉诸于日记本上,这是后来我小说写作的练笔与积累。
一边读史书,一边学英语,别有一番情韵。历史不能穿越,往事不能回头,我仅是在阅读中,在回眸中,寻找着心底的真实。一剑在手,缘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