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会双的头像

曹会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1
分享

做足“小文章”,信手拈“华章”

 

做足“小文章”,信手拈“华章”

                    ——记茶业口镇下温峪村及驻村第一书记柳珂

 

樱桃时节,你若来,会有樱桃枝柯牵你的喜悦,会有玲珑俏果黏你的视觉,更有枚枚大樱桃让你齿颊生津。这可爱的樱桃,送你满腹缱绻,这掩唇笑的樱桃,送你十指诗意。

秋收时节,你若来,花椒树枝上挂满酡红的生活体悟,板栗树枝上托着糯甜的贴心语,山楂树捧着的是对辛劳生活的欣慰和颖悟。

是的,你猜中了,这就是莱芜区茶业口镇下温峪村。

 

那些年的下温峪村

 

下温峪村,全村89户229人,党员13人,耕地面积187亩,山林700亩,以经济作物为主,有大樱桃,花椒,板栗,山楂等。

该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38年),勤劳朴实的村民,经年中靠勤劳双手,开荒山垦良田寻水源,得以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步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信息闭塞的下温峪村,依靠农业吃饭,却没充足的水源,村里人连吃水都困难,没水浇的庄稼只能看天的脸色。改革初期,见村里山场面积大,树多林密,村里人就因地制宜,开始发展蓄牧业,并承包荒山,栽上了板栗山楂等树木。1990年,在原石坝基础上加固,提供了一定的蓄水量,同时打了5眼机井,在需要水的山沟里修了拦河坝,基本解决了土地浇灌问题。1994年,在大北峪沟土坝下方挖了两眼水井,铺设管道2000米,使村民们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交通不便,是困扰下温峪村人的长年问题,平时只能沿河边行走,夏季洪水期,更是无法出行。1980年,下温峪村修建了一条宽8米,长500米的乡间大道,与其他村的村路友好衔接,与外面精彩的世界有了会面。1995年,又加高加厚了沿河大堤,提高了抗洪能力,路边栽上的荚菩树,也渐渐绿荫遮地。这枝繁叶茂的树,是闯世界的起点,也是建设家园的起点。

 

醒悟中的下温峪村

 

日子需要步步登高,生活需要节节攀升,奔富的信念时时有,奋斗的脚步就不止。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存之本,有了水山有灵性,有了水地有富分,有了水庄稼才茂盛,有了水人们才受滋养。2000年,下温峪又在村东修筑了一座2米的石坝,提高了河水位,提升了水资源。河水潺湲,绿村倒影,雀儿啁啾,植物蓊郁,成了夏天不可或缺的盛景。

2018年1月,新的党支部村委会建立以后,党支部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和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学习相关精神文件,为的是使村民尽快脱贫摘帽,早日奔向富裕,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经党支部总结分析得出,本村致贫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山高坡陡没有路;二是山高水高没留住;三是经济树收入断档;四是牛羊上山放牧,毁坏经济树所造成的。

脱贫要从根上脱,摘帽要从心底摘。党支部相当于参谋长,参谋不好,整个工作会是白忙活,脱贫工作就像是打仗,指挥不对,就得全盘皆输吃败仗。对村情进行“望闻问切”后,开对药打对针治好病,村子才会康建才有发展。想个好点子出个金点子,将有事半功倍的功效,避免了下蛮力使蛮劲,点子用在心刃上,会得众助会入人心。

不等不靠的脱贫思维,由被动转为主动,为的是让下温峪村的日子更上一层楼,让村民们的生活多些富裕,多些富足和舒心。没有条件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没有资源也要打响脱贫这套“组合拳”。纳谏集良策,试趟新路子,让下温峪村开好的局,起更好的步。搭好台子,想好点子,弄准路子,这才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支部。

 

蝶变中的下温峪村

 

有了前瞻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良策,就依村情量体裁衣,以村况打造制富“金钥匙”。

经广泛讨论研究,下温峪村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一是禁止牛羊上山放牧,实行圈养,为发展经济树林做好准备;二是修生产路,村里大部分耕地都在4条山沟里,运送肥料难,小型农机具进不去,收获庄稼靠肩挑人抬,劳动强度大。通过两委成员的带动和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得到莱芜公路局驻村工作组、莱芜区人民武装部及镇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三年来完成了三条千米以上的生产路并全部硬化;三是留水,根据地理地势,三年来新建塘坝漫水桥两座,既能当桥又能做坝蓄水,两坝蓄水三千余方,保证了小河不断流,保障了农作物及经济树的灌溉;三是发展经济树,以四大板块为准:水源能浇到的地块以大樱桃为主;半坡山地以花椒树为主;山岭贫瘠地以板栗树为主;地多面积大的地方农户发展一部分山楂树,做到错季收获。十年后,让村经济收益达到人均2万元,不再是梦想,而是成真的事。

穷则变,变则通,山通了,水通了,路通了,人心也就畅通了。理论大于实践,实干大于空喊,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沉淀的干部们,领着全村人把昔时撂荒地,变成了绿水果山。强支部,聚民心,补短板,求实效,是正道更是王道,党支部的奋斗路就是村民们的幸福路。

当然,脱贫工作没有句号,乡村振兴是条长路,这条光荣的征程上,要变的是思路是方法,要赢的是成果是效益,万万不可变的是初心。

 

有柳珂的下温峪村

 

柳珂,妥妥的一枚90后,2016年从东北大学金融系毕业后,同年考取了选调生,现任茶业口镇团委书记、宣传干事,文旅站长等职。

自柳珂担任下温峪第一书记以来,她致力于驻在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心系贫困村民,将改善民生为己任,褪却了青涩,撕掉了矫情,扑下身子扎扎实实。白天,她或在田间地头或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晚上,她是个梳理见闻,学习理论,研究政策的勤勉干部。

平时,柳珂揣个小本子,常在上面写写划划的,记录着村民们的一系列问题,已办结的,正在办理的,有难处的,都一一作了标记。柳珂说:“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村民们多做些实事。”

问诊把脉,找准脱贫致富路子。“用真心聆听百姓心声、用耐心服务百姓难处、用细心为百姓办事”。她一次次座谈交流,一次次走访,一次次通话,在全面了解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后,再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这份真诚使她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

凝心聚力,抓党建强基固本添活力。柳珂深知下温峪村是个小村,党员人数不多,但是要想让该村党组织“活”起来,必须狠抓党建工作,只有拥有一个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发党员的责任感。疫情防控期间,村里党员多次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捐款,于是柳珂跟村两委商议,组织了一次自愿捐款活动。84岁的老党员刘坼堂,冒着寒风和细雨赶到村委,一时间,党员带头,群众紧跟,一场热烈的支援疫情防控的爱心捐款活动,让整个小小的村委会洋溢着暖流,充分体现了下温峪村的党建力量。

承接地气,真情服务赢得民心。疫情防控期间,柳珂天天蹲在防疫站,做好排查工作。下温峪村村委年龄偏大,大多APP不会使用,凡事她亲力亲为,并手把手教村委APP的使用方法。一日三餐就在村委架起来一口大锅,跟村里的女同志做一起饭吃,真正扎根到了基层。在这种带动下,下温峪村两委、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冲锋在前,作出了表率。

扶贫是个苦差事,生活的艰苦工作的艰辛,足可以让一个城里女娃打道回府,也足可以让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子借此锤炼,迅速成长,柳珂选择了后者;扶贫是个累且繁琐的工作,让一个爱美的女孩颜值減分,气质下移,却能让一个经世事耐历练的女子,锻打成钢,独当一面,柳珂还是选择了后者。

扶贫工作中,有委屈有困惑有困难有无所适从,柳珂就跟着各级领导不断学习,揣摩经验,一路淬练一路进步。驻村生活,让她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是她变得强大的第一场地,也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最近场地。她想做个驻进百姓心窝里的“扶贫天使”,也想做朵扶贫一线的“铿锵玫瑰”。

 

拈“美篇”的下温峪村

 

农家日子就是瓢盆锅碗的碎杂,村里工作就是千头万绪的忙活。脱贫需要专心走心和耐心,扶贫要有爱心恒心和痴心。脱贫要精准稳,靠脚步精心丈量,扶贫既要“授人一渔”,还要“授人一愉”。党支部要当好“参谋长”,扶贫干部要做好“协调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成绩,不仅写在工作簿上,更写在百姓的脸上心上。这方方面面枝枝节节,都是暖心的事,都是民生的事

这些林林总总,零零碎碎的脱贫事扶贫事,如同平时发表的“豆腐块”,篇篇累加就是攒勇气积经验,集腋成裘;篇篇相摞就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有了美篇就有了精华篇,有了第一篇就有第二篇,将来会有更多篇。

站位高,角度好,乡村文章的切入点就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的乡村文字,由深刻到深邃。做足“山文章、水文章、路文章,树文章”的下温峪村,美篇缀阡陌,华章铺满地。你看,路边的绿荫路,正欢迎你来,在这里,你俯可读到民间故事,仰可读到脱贫攻坚的故事,句里段外有樱桃的甜汁,有花椒的警言,有板栗的醇香,还有山楂果嗔怪你不常来的家常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