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阳光,哗啦啦地从空中洒下来,洒到大盘山山顶,顿时山韵飘然;洒到村中,村子里瞬间有了光束的流苏;洒到村外的路面河面,竟有了种霓虹的意味;洒到庄稼地里,粗线条的庄稼们竟被美了颜。
孔子大道、会盟路、夹谷河、会盟桥,似粗犷的线条,寥寥数笔,就把绿凡崖村定位到这处赢牟大地上,一尊孔子像,引着我们来到齐鲁夹谷会盟遗址的广场上。
广场的国槐树,热情地向我们讲起了一段历史故事:公元前500年的夏天,齐鲁两国在夹谷举行会盟。会盟时,齐景公的手下人,想用武力劫持鲁侯。而孔子采取“文事武备,以防不虞”的战略,早已部署好了军队,机智化解了危机,还趁势收回了被齐国强行索去的国土。从此齐鲁两国以和为贵,结为友邦。
国槐树讲完,就把话筒递给了一旁的会盟桥,会盟桥轻轻点了一下头,接着对我们说:这使齐鲁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的重修兄弟之好的故事,史称“夹谷会盟”。由于孔子在“夹谷会盟”中建立的历史功绩,从而奠定了其古代伟大政治家的地位,“夹谷会盟”,便成了孔子短暂政治生涯中的高光时刻。齐鲁“夹谷会盟”作为我国古代史上,“以和谈”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范例,而光耀史册。“山韫玉而辉,村有史则名”,这个曾易名为“议和沟”的绿凡崖村,就是此故事的发生地。
微笑的会盟桥,把话筒递给了桥头的老核桃树,老核桃树清清嗓子,声音洪亮地介绍起村子来:绿凡崖村是史书上记载的夹谷会盟处,该村位于云台山与笔架山的夹谷峪,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百草丰茂。依山傍水的村子,民风淳朴,居民和睦,耕地面积1100亩,荒山面积3500亩,绿化面积占60%。该村将以弘扬“和文化”和孔子的仁礼思想,借助媒体组建团队,加大宣传力度。
会盟路领着我们参观了绿凡崖村村展馆,唐代所立的古碑,碑文“会盟在兹故”清晰可见。从村史馆出来后,边听着潺潺的河水,边听着会盟路热情洋溢的总结:和文化一直在这里世代延传,生生不息。随着全域旅游及城乡融合的发展,加之现在高效、便捷的新闻及网络宣传,绿凡崖村——齐鲁夹谷会盟处遗址也正在深入人心……
二
历史的烟云在讲述中先浓后淡,散去后,是清雅的千嶂叠峰,是豪情恣意的村景,是潺潺淙淙的河水声,还有一首温润的家园恋歌。
孔子大道带领我们,来到了“山楂之恋博物馆”,“用智慧改变农业,使年轻人爱上农村,让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的企业使命,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的企业愿景,热情欢迎我们到来,领着我们一处处参观,并作以详细介绍。
被普及了FD冻干食品常识的我们,纷纷品尝起了“大南山”系列品牌的山楂产品,酸酸甜甜的我们,看关于山楂的起源与演化过程,听山楂在各个朝代的状况;甜甜酸酸的我们,还对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极为感兴趣。唇间有香味,耳畔有故事,眼中有景致,几处搭建的山楂树实物小景,让我们纷纷打卡留念,一位同伴的嫣然回眸,被我赞叹为“烟视媚行”。
见我们从博物馆里出来了,几棵挂着青果的山楂树,邀请我们到林中走一走。
野草葳蕤,覆盖着原野,山楂树在自家的地盘上,或沿山势而长,或随着坡度而生。这看似毫无章法的成长,恰是保存了果树的天性。着绿裙披绿纱的山野,将捧出玲珑的红山果。
成片的山楂树,还给我们介绍了左邻花椒树林,右邻柿子树林。品相美品质好的它们,被着力打造为特色产品,“夹谷会盟”是它们共同打出的品牌,被精美包装后,在远销各地的同时,也最大回馈着村里人的辛劳和付出。
山楂树牵牵花椒树拉拉柿子树说:“夹谷会盟”是美名也是责任,我们要起到“头雁”的作用,与众农产品形成合力,在这方土地上共赢获得感成就感。这就是在努力中,体现着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果敢机敏,也是在传承着夹谷会盟的历史意义和精神意义。
三
孔子广场,面积720平方米,用花岗石和彩砖铺设;“齐鲁夹谷会盟遗址”的牌坊,高6米,宽8.6米,两边立柱雕刻的对联是: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孔子的雕像在会盟台之上,高3.6米,宽1.2米,是以礼相待据理力争的形象。
这里是传统文化精髓之地,世事苍茫中早已形成了某种磁场,随着山势与地形,随着河水与远路,呈扇形状向四处扩散。
遗址是岁月埋下的伏笔,碑文是石头记录下来的有力证据。在推倒拆毁中重启工作,在挖掘整理中重新证实。今天的我们,要用文字和影像,借助纸媒网媒,对人们说:夹谷会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和文化”的最早例证!
而“夹谷会盟”文化传承大会的召开,又以N次方的形式对外传播,这是大声地对世界说:齐鲁会盟里的“和文化”,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绿凡崖村被两边山峰捧在手心里,河水如梵音传向远方,鸡鸣太吠的村庄有欢声笑语,虫鸣鸟叫的田野有养人的庄稼和果蔬。孔子广场如文化的圆心,层层叠叠的同心圆,对外传递着和美与暖融,传颂着人间慈悲与大爱。
山色与田园呈层次之美,果树与庄稼们,各自绘制着乡村振兴的画卷,村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再写新生活的史书。这是对岁月伏笔的衔接与升华,更是为生态优美宜居宜游的村庄,新添写的热情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