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捡起岁月深处的叹息
——鄂东黄梅县牌楼湾走笔之二
程耿
阳光透过树枝落在地上,一地闪亮的光斑。
微风吹拂,满畈的稻禾摇曳起伏。穹隆高远,大地越发空旷。
杉木乡鹤鸟湾。一个迷人的连鹤鸟都喜欢栖居的地方,陶氏后裔们在这里筑屋而居,勤劳耕读,逐渐发达。
岁月真是笑看红尘的创世者。凭借勤奋的努力,到元明两朝,陶渊明的后裔渐渐成为旺族。明正统年间,族民踊献皇粮,这一义举通过一层层禀报得到了朝廷的关注。英宗朱祁镇皇帝非常高兴,钦赐“金字坊”牌匾。族人遂建木牌楼。擎御赐金匾于楼上。
这是一种非凡的荣誉,按照惯例,凡过往军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无不敬仰。有了这份荣誉,村庄声誉鹊起,鹤鸟湾在多次讨论中更名为牌楼湾。至今牌楼高耸,“牌楼湾”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牌楼旁边的碑刻,记载牌楼湾非凡的历史,让人肃然起敬。门楼两侧是一幅长长的对联:“背倚蟠龙面朝日月天宝物华眼界宽,湾源明代御赐牌楼地灵人杰胸襟阔”。让观者叹服此地卧虎藏龙、代有高人。到乾隆十八年(1754),由于族人依仗祖人的威仪,肆意逞强,打死路过此地的新科状元,惹下天大的祸患,陶姓遭遇不测,抓的抓,杀的杀,逃的逃,随后族人迁徙外地,昔日的牌楼遭毁。
清乾隆20年(1756),桂姓先祖桂世会(字朋兰),出资购买陶姓全部田地房产,定居牌楼湾。桂氏家族勤奋耕作,经商发家。桂世会率族人自建砖窑,大兴土木,广布产业,牌楼湾更现兴盛。建有一进四重堂屋四栋,一进两重学堂两栋,民居一百六十余间,石牌楼一座(战乱中被毁)。现存的古民居建筑群,多为当年所建,堪称瑰宝。
牌楼湾古民居建筑群共有八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目前保存完好的有三栋,大致呈弧形,面向东方。远看灰砖黑瓦,硬山式一片房屋,山墙均砌万字垛,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南侧祖堂四十四间保存完好,一进四衙或五重,面宽三至五开间,设有左右厢房。里面皆砖木结构,呈台梁穿斗式,雕梁画栋。有前厅、阁楼、天井、左右厢房、过厅、后殿、厨房等。每栋房屋之间有小巷、回廊相连贯通,当年为典型的村落式民居。居建群四周分布保存有金字牌匾、古戏台(谷墩)、窑址、下马石、旗杆石、界牌、“天赐稀龄”和“朋兰别雅”木匾等遗迹遗物。湾前有日塘、月塘,湾后有国塘,湾中心有明代水井两口。整个民居群既带有安徽“徽派”建筑和江西民宅风格,又有本地文化特色,全省尚不多见,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湖北省四十三个重点保护的明清古民居建筑之一。牌楼湾民居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富裕起来的商人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牌楼湾民居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牌楼湾民居建设时期社会经济已经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牌楼湾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阴沟,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牌楼湾民居选址、建设遵循的是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牌楼湾民居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商业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湖北在黄陂木兰湖所建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里,也能见到它,可算得中国建筑艺术奇葩。
走进牌楼湾祖堂,还可见到黄梅戏楼。高高的楼台,宽大的鼓皮背景,两边“出将、入相”门。宽阔的看场,中有天井,四周有走廊。房梁和门窗都雕刻花纹,板门隔墙都绘有动物、花卉和文房四宝图案,栩栩如生,给人古朴幽雅的韵味,再现当年大户人家看戏习俗和生活气派。
史料记载: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北部的紫云、多云等山区一带,山歌、采茶歌、田歌畈腔、民歌小调被传统采茶戏大量吸收,生成两小戏、三小戏。
牌楼湾古民居建筑群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巨大。牌楼湾先后被列为县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牌楼湾人历代崇文重学,文风久盛。牌楼湾子弟多勤勉读书,勤奋苦读,蔚然成风,正因如此,这里人才辈出,栋梁不少。仅统计清代至民国年间,一个小小的家族,便有赐进士一名,文武举人四名,贡生六名,太学生十六名,文学生十三名,大学生八名。新中国以来,村庄考取一百多名高校学子,多人留学欧美,走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科学家桂裕鹏等八名博士,不同凡响。
牌楼湾人乐善好施,《黄梅县志》载:桂世会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建桥铺路,造福乡里。率族人在县城周边修建桥梁十八座,捐银数千两。
牌楼湾民居,流淌生命色彩的灵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