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中记起是黎明。先是起了一阵风,接着是雨,密集的雨点被风吹着,密层层打在窗上,不久,听到了雨水流动的声音,清亮的,伴随浑浊的风。不知道水流来自哪里,又将流淌到哪里去。滴滴答答,汩汩而流。朦胧中,这声息似乎生发于村头的小河,又仿佛就在我居住的小区的水沟,若隐若现,时有时无,飘摇恍惚……
渐渐地,我醒了。昏暗的光明正在变得亮堂。终于听到孩子嘤嘤的嘀咕,接着是不满的哭泣,依稀是说妈妈你怎么偏心给我这样的书包,上面没有卡通画,一个都没有,妹妹的有,为什么偏偏我没有?妈妈说,妹妹是女孩子啊,你是男孩子,有花花草草一类的画面别人会笑话的。这上面有字很好的?妈妈可是在商店为你挑了又挑哟。
猛然记起是九月,开学了。
孩子,书包,学堂,好些断片似的记忆浮现。孩子时的情景浮来眼前,首先想起的正是那有字的书包。哦,少年时代,我们有书包,但是,那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布书包。上学前的那些天,母亲向来是在灯下比比划划,先是裁剪,接着是缝制,几个夜晚,书包就缝制成功了。记得我背的那个书包也是有花色的,那是母亲绣制的为人民服务的金色字样。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有缝制书包,孩子们于是炮制,却是装过果冻的塑料袋子。这样的袋子是透明的,装几本书和作业本绰绰有余。它拎在手上,一点也不比布书包差。
上学的孩子忽然多了起来。一个个的小脑袋,却背起硕大的书包。那里面或许还有些课外书吧,《西游记》《聊斋》《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躲在教室,趴在书桌上,偷偷看课外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是学生的最爱,更是不言的乐趣。
七十年代末,那个年代的乡村,还正处于贫困时期。小学和初中时代已经在岁月中变得模糊,它们伴随生活的琐碎被尘封,被弃置,留在记忆中最深刻最不能忘怀的大约是高中时代的那些记忆,它们林林总总,混合着苦辣酸甜的味道,刺激着多难的人生,在前行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无论有多么艰苦,无论有多么苦涩……
进入高中的那一年, 已经十六七岁了,祖父笑着看我。按照老辈的规矩,这样的年龄应该回归乡村,回归田园,做一个庄稼人。但是,我的志向不在这里,不在土地上。朦胧中,有一副画,很美,很飘逸,但是,它仿佛又隔着一层朦胧的轻纱,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
我的高中时代,其实极其艰苦。因为需要在学校住读,所以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就早早准备,一根扁担,一头是大米,那是一个学期的粮食,一头是柴禾,学校规定柴禾要好,要硬实,这里所说的硬实是指树枝、片柴、树木等一类,它们不禁好烧,也耐烧,因为质量好,市场上也卖得贵。我很羡慕那些吃商品粮的孩子,他们不必挑柴挑米,因为有商品粮,他们可以享受与教师共一个橱窗打饭的待遇。这真是一桩美事。因为父母给的大米少,每个星期才五斤多一点,这点粮食很难喂饱正长身体的我们。饥肠辘辘,饥肠辘辘,这是我们的常态。常常,我们站在打饭的橱窗前,放不下碗筷。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粮食,一周的粮食就这么一点,全然是按照一周多少天、多少餐安排好的,哪一顿多吃了,下一顿就要饿肚子。这是铁的冰凉的事实。为了补贴我们,祖母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还要给我们的书包装上一些熟红薯以及放置在竹筒里的白菜。那些白菜很特别,是在滚烫的水里捞过的,它们被切碎,放入辣椒爆炒,一个星期都不会坏。
开学的日子,家中其实格外忙碌。母亲悄悄准备着,准备新打下的稻谷。那些稻谷还是湿漉漉的,带着稻花、阳光和田野混合的芬芳。母亲将这些稻谷晒干,脱去谷壳,用心淘洗,放在石臼里舂,一层层细箩的筛选,细细的米粉流下来,流下来,这就是上好的米粑的材料。母亲制作米粑极其讲究。她将米粉兑水,加入发酵粉,然后盖上被子,任其发酵。发酵是一件细活、技术活,发酵不到位,米粑蒸不出蜂窝一样的柔弱细腻,发酵过头了,米粑有一股子酸酸的味道。母亲总是守在等下,一个钟点不到,她会掀开被子看上两次。发酵过的米粉飘散香甜的味道。母亲会麻溜地动作起来。片柴在灶膛噼噼啪啪燃响,水慢慢沸腾起来。蒸笼里白色的米浆在蒸汽中唱着歌,白色的温暖的蒸汽缭绕而上,渐渐地,房子里都是白色的雾气,都是。母亲在房间里忙来忙去。房子里飘散米粑的清香,母亲熄灭灶膛的火焰,那些米粑仿佛艺术品,一个个,玉白玉白,散发香甜的味道。如今已是普通食物的米粑,在七八十年代,竟是那般难得,只有重大节日才有享用的机缘。
带着米,带着柴,带着母亲制作的米粑,上学的路没有艰难。
学校宿舍紧张。犹记得第一个学期,我们住在阁楼上。阁楼是木板搭就的,走在上面咯噔咯噔响。住在我们楼下的是一位体育教师。为了避免打扰他,我们总是提心吊胆,蹑手蹑脚。最不习惯的是洗漱。早晨,我们拿着水盆毛巾、牙膏牙刷到水井边洗漱,晚上不得不将热水端到阁楼上。我们谨小慎微,生怕把水溅到地板上。直到第二年,我们搬到了平房,忐忑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高中时代,我们常常用脸盆给学校的菜园搬运泥土,我们常常在山坡开垦,开垦出可以种植红薯的土地,我们常常在缺电的日子到河汊里给食堂端水……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磨砺了我们的斗志,无论条件多么简陋,无论生活多么寒酸,求学的光明始终在引领我们前行。
开学的日子想起已然遥远的记忆,竟然在内心充满愉悦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