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老弟,今年还是回老家过年吧,我还等着你写对联哩。”放下电话,我心里一片温暖。时光荏苒,一年的光阴仿佛转瞬即逝,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已经在指尖溜走。记得去年的今天,我在家乡已经开始了……
墨水的香味飘散开来,大方桌上,斗笔在红纸上落下去,落下去,转瞬之间,一个俊逸的“春”字脱颖而出。好字!几个人喝起采来,一边鼓掌,一边将滴沥着墨水的对联铺展在地上。放眼看过去,大红的对联让室内生辉,一股节日的喜气扑面而来。在大红对联的映衬之下,所有人的脸上闪耀红色的光晕,它吉祥、喜庆、安宁。
耿伢,给大伯也写一幅,你看,我给你掏钱。
我一边应着,一边裁纸、研磨、比划尺寸,一幅对联的联文在脑海跳跃而出。上联是,虎奔千里留雄劲,下联是,兔进万家报吉祥。吟罢,拿笔记在纸上,转过身对大伯说,这就给你写,哪里要你的钱,你这是给我提供练笔的机会。大伯说,这哪行,说罢,把一双骨节粗大的手搓得发热,走过来,抖抖索索把红纸展平,仿佛迎接一个新的生命,生怕闪了。
撇捺如刀枪,这字没说的,还是你爷爷教导的呢,童子功就是厚实,就是厚实,你看,这字一点不虚呀,就是拿到集市上也能卖得好价钱。旁边的乡亲就说长青伯,看你这话说的,外行呀,人家耿伢哥学问深,不是这层关系,请都请不到呢,哈哈。说的在理,说的在理。我的乡亲这样搭讪。这是一种亲情,也是融洽的看重。我也不推让,饱蘸墨水,笔走纸上,一幅奔放的春联展现在眼前。它带着我的祝福和心愿,呈现在大红纸上,满满的吉祥。
呀,好字,好年成好兆头呀,长青伯,你这是大吉大喜呀。
大伯咧开嘴笑了,两颗牙豁着,十足的憨厚。
过年写春联,这是祖父给我培养的习惯,数十年来,这个习惯一直保留,没有丝毫改变。犹记得,小学四五年级,祖父就教导我写毛笔字。他说,字是门面光。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俊与丑全在上面。说罢,他教我点横竖撇捺,一笔一划,扎扎实实,不走半点虚功。五年级时,祖父已经让我写对联。第一年,没有经验,斗笔行走在大红纸上,抖抖索索,有些虚飘。但是,祖父觉得好,连说出了秀才,出了秀才,大大方方张贴在大门前。
正月初一,我担心自己写的对联露拙,跑到门前去看,还好,没有人指指戳戳。经历过这一次磨炼,再写对联就自如起来,就像河渠的流水一气呵成,别提有多俊秀。这是我耿伢的字呢,你觉得看得看不得?祖父这样谦虚,内心其实早已有了几分得意……
去年腊月二十五一大早,我驱车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早在半月前,乡下的亲朋好友就盛情邀约,一定要回乡下过年,那热情,那发自内心的呼唤,不由得你不答应。就这样,当即答应下来,答应得异常畅快,简直毫不思索就答应下来,这是内心的回应,不容犹豫。
回到家乡,走走看看,有了许多感触:这哪里还是我的家乡哦,曾经低矮、猥琐、阴暗的房屋变得高大敞亮,村舍一排排、一栋栋,带着新农村画一般的俊秀,当年村头的小河也变得雅致清秀,弯弯扭扭被疏通拉直,两岸石块护砌,齐整划一。沿河两岸,景观树临河顾影,真是最好的美景。原先的池塘也改变了模样,塘岸水泥护砌,岸上作了护栏,沿着护栏是花花草草,整个是城镇公园的模样。乡村振兴,已然消除了农村与城镇的距离,站在这里,简直不知哪里是城镇,哪里是乡村。
记得小时候尚在读书时候,墩里的读书娃子都集聚在一起,正月初一到各家各户看春联的习惯。看一眼春联,这家有什么喜事、心愿,清楚明白……
干南老人读过中学,在墩子里算是个读书人,农村实行责任制后,他办起了轧米机房,为周边百姓轧米。写岀了:“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家长美,奋发图强农机承包显作为”;“老机司开老机生意老好,新春节迎新春再立新功”。他每年都会根据自己家的生活、收入、愿望情况来撰写对联,以示标榜个人才智。
最令人难忘的是本村一户黄姓人家,是个跛着脚的剃头佬,媒婆为他介绍过不少女人,由于自己相貌丑陋、苦于讨不到老婆,于是拟出了:“相相于公瑾,勾践代夫差”的春联。
看得多了,就萌发了些春联的冲动,祖父为我购置了笔墨,让我自己书写春联,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学习引路人。
写春联,看春联,看似简单,这里面实实在在蕴含社会发展进步的喜悦。你看,大婶家的春联就是:金稻银棉畈上,花开风景秀;橙黄桔绿园中,果熟画图新。这景致,这画页,就是再好不过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