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石
下午7点多,手上旧式小收音机里的5号电池要换了,顺便拐出小区大门,向外面小街走去。
小街空地设有夜市,今晚那边厢相邻的的两支灯柱瞎了火,小商店们内外若明若暗,只有进入店里才人物分明。
我走近那间不太宽敞的“好再来零售店” ,见铺门口坐着一位40好几的女老板,像在发呆,就直向店里“丁”字柜台里面坐着的男老板喊道:“买电池!”
那男老板肯定听到了我的喊话,可他并没动身,只很不高兴地说了句“进来吧。”
当我向他坐着的柜台走近时,只见他的身子前面,并排跪着两个孩子:正面的女孩,约十三四岁,穿着背上印着汉语拼音缩写的校服,长的很秀气。她的一边的是个小男孩,约八九岁,低着头,露出几分稚气,肯定是她的弟弟了。
我原就知道,这段路的新铺子都是乡下人近年来开的,门面不大,都只卖点小东小西,这间“好再来”也属此列。
突然看到这一情形,我竟把买电池的事忘了,仅为两个小孩的处境问起话来:“两姐弟怎么会这样?”
他们俩只用无奈的眼睛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
我退休前就是教师,一种职业的良知就立即让我付诸行动,说:“你们两个都站起来!——有话好好向你们爸妈说。”
“就让他们跪着。——跪着也没用!”答话的竟是他们的父亲。
两个孩子仍然跪着,什么都不肯说。再细看那女孩子,好像流泪了。
我把注意力全部转向那位父亲:五十不到,一头黑发,手脚粗大,有些无奈。
我说:“你这么年轻,就有了这么一对可爱的孩子,还不知足?“
这时,他说话了。他说她正读八年级,要到校外补课,要交好几百元补课费。她向我要。我去年才搬来,开了这个小门面,生意不好,如今连铺租金都欠着……
我劝那女孩说:“你家有困难,就莫去读补课班了。”
女孩说话了:“班上大多数同学都交了。同学说,不去读补课班,下期毕业好高中就肯定考不上。”话语显出几分苦涩。
父亲一听,就接着说:“那补课班就是他们老师办的。有很多题目他们就只在那里讲。——他们学生奶崽能有什么办法?”
我听后,除了同情,一时也说不出什么好主意。只好改问那个小男孩:“你,读三年级?也要交补课费?“
小男孩毕竟不太为难,说:“我要不多,只要花钱买老师发的资料。“
我住到这省城已经好几年了,平时也曾听到某些家长这类似的反映,只觉得有的话可能是歪曲或者夸大。今天看来,那才真正知道这事决不是偶然,更不是空穴来风。
我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劝那位父亲让孩子都站起来,有事好商量。
只见那位原就坐在店门口的母亲,无声地站起来,向里面走去。
我买了电池,在瞎了灯柱的路上往回走。再听收音机,那波段传出的已是另外一种声音了……(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