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凌云的头像

传凌云

鲁迅文学院学员

文学评论
201902/26
分享

传凌云:诗歌精神和道义的践行者董颖夫

长安师友诗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长安师友诗相问,一片晴空在心头。

星期天渭南有雾霾,长安诗友寄来了董颖夫先生的《沣浪集》及《平凡人生——董颖夫影集》,心头顿时晴空万里。关于董颖夫先生,我以前听过他的演讲和诗朗诵。诗和人俱真诚、质朴、智慧、激情,甚是喜欢,今日拜读先生诗集,对他更多了一重敬佩。

董颖夫先生最大的功劳是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再现和重新树立了柳青的形象,并且把自己活成了柳青式的人物。这些年,董先生先后自费修建、维护柳青墓,策划了一系列纪念著名作家柳青的活动,在西安市长安区策划设立柳青广场,柳青纪念馆等,亲自编写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剧本,亲自促成并设立了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和“柳青文学奖”。柳青的精神核心就是:忠于人民,与人民一道前行,视文学为神圣;坚持现实主义,他不但是对文学,甚至是把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贯穿于工作和事业的一贯追求中;一种忘我地、持续地,为社会主义、为理想、为事业而奋斗、献身的无私精神。这三者都在董颖夫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他和更多的社会贤达共同促进、努力下,一个精神的柳青伫立起来,而在伫立起来的柳青背后站起来了更多人。一个辅助柳青在长安这片土地上站起来的人,一个扶助长安文化站得更稳的人董颖夫先生,以及以柳青精神为榜样而站起来的更多人,甚至更丰满地站立起来的还有陕西和长安精神及文化,由此而推动长安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

董颖夫先生是诗性的。他的生活因为爱诗、爱文学而一直漫漫长路漫漫着诗。他的所言所行,已足以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节奏铿锵、抒情且催人上进而纯净的诗。他在苦难中的成长历程,他在苦难的成长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对诗性、诗意的贯穿始终的挚爱,他对祖国、人民和当地文化事业、公益事业、建设事业的热爱和贡献,完全是在践行诗歌的精神和道义,践行一个诗人的伟大、纯真的理想。他在这种追求中对文化的挚爱,则更像一个诗人对文学的朝圣。

他的诗性还体现在对文学或者诗艺的具体实践中:他在这些年,先后写作和发表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作品,其中诗歌就有朗诵诗、政治抒情诗、散文诗、儿童诗、歌谣等多种。他的诗作寓教于乐,寓期望、厚爱于诗。几乎他创作的每一首(篇)都做到了质朴、真诚、激情、强烈的感情抒发,洋溢着一种几乎要随时喷涌出胸膛的爱和热情。随时可见由挫折、底层、基层和诗(文学)素养而带来的过人的智慧。那种来自生活中的扎实、踏实和历练、智慧让人敬佩。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经他做过的事好像是很容易成功。光是经他采写、提交上去的提案就有110份,80%都得到了落实。要调动那么多人力和资源,这是何等不易啊。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几乎点燃了身边的所有人,让人觉得他这首诗是那样值得信赖!有人说现阶段“好人”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了,我始终不这样认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好人,一直是我给自己的目标和行事标准。当然这里的“好人”不同于我们平常调侃时说的老实巴脚“老好人”。

一直认同一个观点,所谓人品就是诗品、成功品。因此,在他的身边团结着各色的优秀人才,而这各种各样的人才都爱他认同他,愿意跟着他、陪着他、支持他、受他感召。我想这便是他的魅力,诗性的魅力,董颖夫先生身上一直具有的诗性的纯贞魅力。

农民的身份和底层苦难的经历给了他一种特别接地气的、乐观向上和扎实务实的行事风格和精神气质,这也是我在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看到的共性优秀品格。他的生活经历、精神风格,展现出大气、始终向上的风貌,也给了年轻人一种生活和精神启示——拥抱苦难,不怕苦难,勇往直前。河流虽然也弯曲,但它的目标一直朝前。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必去刻意追求困(苦)难,但也无需畏惧,在生活、生存面前保持一种从容。

他的诗情、诗意、诗性是开阔的。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比和他同一层次的人看得远,有一种行事和眼光格局的前瞻性。这是一种诗人的气质,诗的气质,诗本应的属性。这种特质也让他在通常情况下比寻常(人)采取的措施更新更正确。这种不同于普通人的大气质、大格局,还使他具备了与常人不同的胆识和气魄。所以才可以使他做出远远超出他的农民身份,业余文学爱好者身份所能做出的事情,使自己的诗、文、事业、生活十分大气。比如,他每次的事业、项目成功,充分发挥社会职能,他的110个提案和建议成功立项并80%被采用,他组织商会、担任商会负责人并成功发挥导向和带头作用等。从这个角度看,他比一些专门做诗,或专门经商、从政、从事管理的人都更像诗人,更是诗人,他的人生也更加诗意和诗性。

有不少人把他定性为业余作者、文学爱好者。我以为他比大多数诗人更像诗人。他的诗就是人生,他的做人更加诗化,他的诗牢牢地把握住了感情、真实、真诚、紧贴时代、现实,是名副其实的真诗。

在初期自己身体力行从事文学创作,后期因生活原因不能亲自投身于创作时,便一心扶持别人,支持文学,扶持并投身于陕西及西安市长安区的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不计任何代价。董颖夫先生全身心付出,忘我的精神感动了一大批人,笔者与董颖夫先生见过两回面,就在短短的接触中,被他的言行所感染、感动,常想为他写些文字。在准确地辨识出了天时、地利的条件下,他的这种精神使他占尽了成功、成事所必须的“人和”这个因素。正是以上原因促成了董颖夫今天的成就,也正是上述原因,我也愿尊董颖夫先生为长者及带头大哥,在有生之年,尽心尽力为诗歌、为文学、为热爱的文学、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长安师友诗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长安师友诗相问,一种精神永向前。秦东大地雾霾已经散尽,我期待一场春雪,春雪真来了,这是董颖夫先生春风化雨的精神必然催开长安,陕西,乃至更大范围的万紫千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