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书名《紫色苍茫》的瞬间,我的第一感觉:饱满、浓烈、华贵。差不多就在同时又闪现出与紫色相关的字句:大红大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红得发紫。等等。我想,这种色彩和格调大概就是诗的青春期。因为诗的作者也正年轻。待细细地品读完全书后,当初的感觉被无声的诗句彻底地颠覆了。回头再看封面上“紫色苍茫”那几个紫色的字,她们仿佛在波动、在浸染、在弥漫,在神奇地变幻成一丛丛,一片片紫色的叶,紫色的花,紫色的蝶,苍苍茫茫,把村庄、田野也映衬得紫紫的。
徜徉在这如岚如霞的苍茫紫色中,若用心细细地看,她原是由无数个星星点点的小花、小叶、小芽相拥而成的。那花、那叶、那芽如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怯生生的,水灵灵地,光鲜鲜的,用紫色的语言诉说着紫色的情怀。如《没有人会理我》一诗中,作者如此吟咏:
风不会理我
除了暴虐时
掀翻我的口袋
扯动我的枝条,用雨点
把我的叶面打出虫蛀一样的洞
太阳不会理我
他忙着照亮那些已被照得透亮的叶子
那些排队等候的叶子
他嫌我:矜持、老态、颜色发黄
脸面也不一定光洁……
天上的云不会理我,他飘来荡去
一遇到楼顶上那坚硬水泥墙的棱角
就会后撤,绵软的身子
匆匆把雨下到那些
花呀,草呀,泥呀……什么的上面
……
在这是不温不火的紫色写意吗?貌似平和的字面下凝结的是紫色的血块般的黑紫色。若取其一小块放在水中稀释,那将是一杯鲜红的,让人目不忍睹的血水。然而,作者给予读者的是凝固后的紫色,这种冷却和凝固是作者捂着疼痛在岁月的寒风中慢慢地完成的。她不想将这种感知诉之于众,却又不愿让它随风飘去,便用紫色将它涂抹苍白的纸上,苍白的一生中,“一支笔在纸上无序地涂抹/我苍白的一生亦如一阵孤雁的悲鸣/倏然划过”(传凌云《紫色苍茫·秋》),这纸究竟有多大?也许小过一个巴掌,也许大过整个天空。作者在诗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你不说话,你不回答,只用透明的笔在天空的白纸上作画”(传凌云《紫色苍茫》之《远方,最后一次月光》)。这种紫色的底色绝对是血红色,你听“风不会理我,除了暴虐时”,这里的风有可能是狂风,是暴虐的,更有可能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惠风,醉人的暖风,然而这惠人的风就是吹不到“玉门关”外,它和诗人是绝缘的。寒寂的诗人如山间的雪莲,守着亘古的冰冷独自开放。即便是如此,她也逃脱不了狂风的暴虐和摧残。因为,它生长在雪域,她不是杨柳,不是桃李。只是无人知道的小花小草。这是命运的安排呢?还是天意?屈大夫仰头问天,二千多年过去了,天下还是如此的,风还是如此的暴虐。时至今日,我们还有必要再问天吗?在如此这般的冷暖中,我们只有带着几分怜惜、同情仰望那寒风中的雪莲。
第二节中,作者写到:“太阳不会理我/他忙着照亮那些已被照的透亮的叶子/那些排队等候的叶子”,太阳是有选择的,他喜欢的是鲜美的叶子,即使已照得透亮,他也不愿离开,他乐于锦上添花。而叶子呢,自惭不鲜美而一时得不到阳光的众多的叶子们,就想方设法地去争取近水楼台先得月,去拥挤,去排那长长的队,甘愿在保安的训斥中等候。他们坚信,要生长就要靠近太阳;要旺盛地生长,就要让太阳多多地照亮。而被太阳遗忘了的枯黄的、老态的又不想去拥挤去站队等候光照的叶子,只有在别人的阴影里守着那不被人看好的一点自尊,在时光的交替中反刍陆放翁那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为阳光灿烂的天地间留下一点醒目的反差。
紫色,有各种各样的紫。在《紫色苍茫》中,她的紫色是多元的,既有血色的紫,也有玫瑰色的紫色;既有心灵深处透射出灵性的爱情的紫(传凌云《紫色苍茫·紫色爱丽丝》),也有反映现实、映射世界的紫以及抒发自己胸臆、块垒和壮怀的紫,如《目睹一场车祸》《输液:魔法施与者》《遭遇童年的“花媳妇”》《雨越来越大》《运载车辆中的牛》《鱼儿的报复或诅咒》《流浪微笑哥》《诗祭少年闺蜜》《好时光》《流水账》《梅巷观梅》《荒野中飞翔》《我不是故意要来的》《谒司马迁祠》《代黄山迎客松叙》《秦人·秦俑》等等。
细细地品味全书,差不多每首诗都源自作者的心灵深处。诗中所涉,可谓丰富多彩,有日星月、天地人、风雨雪、花鸟虫……而这一切又如一个有机体,他们虽形状各异,色彩有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那就是作者自我的感悟和思考。“是瓶水之冰,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其实,只要解读《没有人会理我》这一首诗,我们便可以从诗的血缘上理解《紫色苍茫》的韵味。古圣贤云:“诗言志”,而作者传凌云的诗可谓是“诗言‘我’”。这个“我”既是小思小感,细碎到一缕思绪、一次等待、一个“黑暗时刻”的情绪的“我”,也可以是她在貌似对“小我”的抒发中,所折射、反映、映射或携带出的,或者作为背景隐隐约约存在于每一句、每一首甚至每一字背后的我们的生活、世界、困顿窘迫逼仄的生存和生命状态。圈子也许不大,却也丰富多彩。一片雪花、一滴水、一点尘埃,一丝远方的云,一角生活之景,一个人生的顿悟均可承载着诗人进入苍茫的紫色。
《紫色苍茫》作为一部诗集,是作者习诗多年,思想,生活体验、阅历,感悟,以及在诗艺上追求和尝试的一次小结,通读全书,就会发现这是一本纯粹的诗集,不沾带功利气息、时下的商业气味。作者对诗有着一种固执的纯粹、痴痴的爱。这种爱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爱。作者与诗相伴二十多年,因为爱和尊重,她拒绝一切杂质进入自己的诗。在冷寂、漫长、苍白的日月里,守着自己的清洁,也守着诗的清洁。
在后记中,作者写了一个少女时代的同学,因“底层生活的卑微、艰辛、无望和焦虑,终于摧毁了她的耐心和健康,夺去她生活的方向和希望,最终使她选择了跳楼。以此了结自己全部的爱与恨、现实与命运、屈辱与自尊。”在另一段她这样写:“与她不同的是,我有诗相伴相慰,因此没有像她那样对生活彻底绝望。从这一点上说,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诗歌,我真的不知道会不会也有今日的宁静和平和,真的不知道会不会像闺蜜那样孤苦无告,对人生失去信心,从而走上那条通往黑暗的不归之路。”
生活是如此的残酷,诗歌又如此的有力量、有魅力。她可以使人弱到不经一阵弱风,也可以支撑一个人的生命。与诗相伴的传凌云是幸运的,已经拥有或者必将拥有诗一样的生活,诗一样的苍茫紫色,暖暖的日月,暖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