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储刘生的头像

储刘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7
分享

永不停歇

每一次离家,都是为了生活;每一次回家,都是为了牵挂。打工人一直在离家、回家、出发、再出发的路上,多是不舍、无奈、心酸、苦楚。这条路布满荆棘,尽是坎坷。想要改变现状,何其困难。芸芸众生中一粒尘埃太过渺小,微乎其微,不足道也。

年纪大了,回到家乡。打工人重拾农民身份,依然还需劳作,还在劳作。这是农民的本质,从不得闲,直到生命的尽头,永不停歇。

--题记

1

今年中秋和国庆相差20天。妻子和我商量说,中秋放两天假,就回桐城吧!国庆节我们再回岳西!我欣然应允,也提前和家人说了情况。父亲爽朗的声音透过手机,那是应该的。让我多买些东西,好好的多孝敬两位老人。母亲也在旁边附和着,让我们在桐城过个开心的节日,一再叮嘱定要代向岳父母问好,并送去他们的节日问候和祝福。

国庆前两天,儿子下晚自习后,打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知道小孩子是在想我们了,我们又何尝不想家人呢?想念,在心底里滋生出太多的牵挂,让每一个节假日都变得难能可贵,倍加珍惜。

近年回到了家乡,我和妻子在临县上班。家近了,回家不再是奢望的事情,不再是犹豫不决,左思右考的事情,心自然也安了。

邻居见我们经常能回家都很感叹,说离家近就是好,哪像他们的孩子常年在外难得回一趟家,顶多视频看看、聊聊。就当是“画饼充饥”,排解思念。

我和儿子聊了几句,让他早些休息,明天还要起早上学。妻子急不可耐地接过电话,问小孩下晚自习后饿不?如果饿就和奶讲。儿子说,奶每天都有弄吃的。妻又问要不要到网上再买些吃的寄回来?问小孩子想要些什么?儿子回答得很简洁,随便。

我家两个小孩这点倒是蛮好,上街、逛超市、买东西,他们都会挑选最合适的,从不买最贵的。没有攀比之心,知道节约,知道赚钱不易,农村的孩子都有这些优点。妻接着说,你奶喜欢吃面包,我就买些面包、袋装熟食和方便面、水果寄回来吧!你告诉奶奶,明天到小店自提点去拿。妻又对儿子说,我们国庆节早上回去。

那端,母亲接过电话,晓荣啊!如果你和刘生30号下了班回来,我就烧好饭菜焖在锅里,等你们一起回来吃晚饭。妻子亲热地说,妈,下班后时间来不及,又要整理东西,回来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搞得急忙急促的。现在天又黑得早,晚上开车不安全。母亲回答说,是滴!晚上开车不安全。妻又笑着说道,国庆节那天回去还能省50元过路费呢!妻把买零食的事情和母亲重复了一遍,母亲答应明天去拿。又让我们1号回去赶早饭,用嫩干玉米粒炖排骨。接着又问我们放几天假?现在还不晓得,妻说,要等放假的时候才知道。顺便看向了我,我摇了摇头,表示也不清楚。

今年这行情,实体企业都在艰难的活着。我们企业也一样,主要是帮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做配套出口业务。受疫情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们企业受到不小的波及。前期大批的货在上海港发不出去,现在订单又萎缩。我和周边电子行业沟通交流时,他们也都说今年实在太糟糕,只能苦苦支撑,相信总会好起来的。

做实体企业,就有操不完的心,尤其是当下,苦难重重。比如说,现在即使来了订单也是小单、急单。客户恨不得你今天捉了一只小鸡,明天就能下蛋。质量要求高得离谱不说,赶货更是催人命。事实就是,闲的时候闲得要死,忙的时候累得卵朝天。

客户都是把压力转嫁给供货商,不备库存,我们作为供货商更是不敢做库存。这年头,做库存风险压力太大。主要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外部环境和疫情变化不定。订单随时有被取消的可能,做了库存变成了废品,占用了资金流。所以我们也只能是见单生产,看米下锅。最多就是把常用的,通用的主要原材料备齐、备足。

企业的时间安排都是根据客户需求合理制定的。客户还有客户,一环套一环,我们只是其中一环,一个关键点而已。最终的客户是市场。只有等到30日下班的那一刻,没有订单来,没有客户的特殊需求,我们才好确定放假时间。最怕的就是碰到客户自身的管理,在某个环节出了差错。譬如:仓库管理上的漏洞,没有及时更新出货情况,账面依然显示还有物件。当月底或放假盘点时才查到没有库存。客户才不管你放不放假,即使是半夜三更也会下单给你。原本放假的计划又得再改,还得磨破嘴皮和员工好说歹说,帮帮忙,自掏腰包出加班费。这也是常态,虽不可取,却无力扭转。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不赔本就算是优秀企业了。不像网红张张嘴、伸伸腿、扭扭腰、撒撒娇就会赚得盆满钵满。做企业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招工难、用工荒、融资难、收款难等。

企业自身的风险和上下游企业倒闭,带来的继续寻找有长期的新供应商的困扰、困难和打水漂的货款等。有人说可以打官司啊!?可以起诉啊!?现实确是很残酷,恶意拖欠货款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法律健全了,大家都在遵守游戏规则,讲诚信。

货款、工资都支付不了的企业,几乎都是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倒闭。即使打赢了官司也要不到钱,这类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早就抵押给了银行或担保公司。就是变卖、拍卖、出租所得,也是先发工人工资,再还银行的钱。

也有供应商联合起来组成债权委员会的情况,都商议、签字、画押保持供货,继续生产,最终只会是越陷越深,“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心早已涣散,都只想往自己的口袋里多挠一些,回了款就被几个大债权人给分了。小债权人是雪上加霜,鸡飞蛋打,陪他们玩了一场无私奉献的游戏罢了。

妻又问母亲,要带些什么回去?家里什么都有,不需要带,母亲说,冰箱都放满了,中秋节堂姐、堂妹都买了好多猪肉没地方放。婆媳俩舍不得挂电话,聊了好一会家常,无边的温暖在传递。

2

回家就得买很多东西,老人的、小孩的、吃的、穿的、用的,大包小包的,前一天装上了车。

10月1日,举国同庆,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怕高速路堵车,我们特意起了个早,在菜市场买了些菜,买了些包子、油条、大饼之类的带回家。

我们迎着朝阳出发。太阳冉冉升起,阳光温暖。一轮红日,蒸蒸日上,如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东方,发光发热,"一带一路"照耀着全世界,温暖着全世界。

高速路上都是车。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近年已突破百万亿元。2020年至今虽受疫情影响和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肆意挑衅与打压。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稳就业,稳增长,经济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从高速路上可窥一斑。

高速路最怕的就是车祸,一旦发生基本都是连环撞,伤亡几率非常大。高速路上的车祸大多是由疲劳驾驶、违规驾驶、爆胎、天气等原因造成的。堵车基本是由车祸造成的,也有一些智障的情况,如:车辆长期占着超车道低速行驶。我感受最深,最怕的是:我正常行驶,合理保持车距,对方不打方向灯,强行变道超车;还有更可恶的,你想超车,他加速,你减速,他也减速,还和大货车并排开。就让你一直跟着,后面的车辆都排成了排,喇叭声不断,灯光提醒不断,无济于事。高速路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就是照妖镜,形色各异的人原形毕现。

在高速路上开车,必须要高度集中精神,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开小差。所有事故的发生都只是在一瞬间。我是从来都不会在高速路上打、接电话的。还有,变道一定要提前打方向灯,不要没把握的冒风险超车或变道。那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是对自己、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

每次回家,我都是归心似箭,所有回家的人都会一样。家是永远的牵挂;是快乐的源泉;是自己的根,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慰藉;是舔舐伤口的地方;是有着太多,回不去的美好记忆的地方;是永远长不大的地方;是给你鼓励,永不嫌弃你的地方;是你无论身在何地,身居何位都会思念的地方,都会魂牵梦萦的地方。

儿子打来电话问我们到了那里?妻子告诉小孩,到潜山了。

潜山是古皖国封地,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2018年,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潜山是岳西进出的必经之路,以前没通高速的时候,我们所有进出的车辆都得走318国道,经潜山县城、野寨、水吼、割肚......外地人多不敢走潜山至岳西段国道。记得我们村,有一远嫁浙江的女儿回家省亲。车子开到此路段,其夫见都是弯道,又是悬崖峭壁,浑身打哆嗦,害怕得颤抖。没有办法,只得靠边停车,打电话让家人找司机去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只要是岳西的车,都会在潜山被交警查。还有潜山地理位置优越,最早就有火车站,岳西外出的人多在“天柱山”站换乘。在利益的驱使下,火车站附近,停靠了很多用醒目的大红字标识的牌子:“潜山-岳西”。吆喝、拉扯着乘客上了车,收了钱,中巴车刚驶出县城就停下来说车子坏了,开不了。大家只得等。最终是分批的把乘客卖给从杭州、上海、合肥、安庆等地回来的岳西车带走。象征性的给一些钱,车子要是不带,就不让走。那几年大家满是委屈,敢怒不敢言,顶多就是在心里偷偷地骂几句娘了事。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全民的素质、法制观念得以提高。尤其是当下的信息、网络发达,个个都是记者,个个都是监督员。社会越来越和谐,这种情况早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碎、消失。

家乡岳西是云端之上的康养圣地,主要是以特色农业和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我有好多朋友来岳西,都说上了潜山,耳朵就开始嗡嗡作响,有高原反应。生于斯长于斯,我当然不会有这种反应。但我没说出来,只是笑笑。我的微笑是亲切,朋友们会感受到,会和我一样爱上这里。

紧赶,慢赶,还是在G35潜山至岳西段堵车了。这段高速约50公里,弯道多,高架多,有三个隧道,限速90KM/H。平时此路段车流量很少,只有逢时过节放假之时才会堵。假期开始是回来的路堵,假期尾声是外出的路堵。足见外出的人很多,家乡的发展更需加大努力才行。就近就业是每个外出人的梦想。家乡的工资、福利、待遇高了,能养活一家老小,谁还会外出求财呢?在家里不好吗?在家里不香吗?守着父母、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人生最幸福的追求。密密麻麻都是车,一眼望不到尽头。这些归家的人,急切的心思在此刻都被蛰伏,只得耐心的等待,无计可施。

我算是很幸运的了,一个地区上班,才刚走了80多公里。他们当中有从浙江、上海、江苏或广东回来的,拼车的居多。他们多会在9月30日晚上出发,一是车流量少,二是第二天到家,刚好国庆节,可免过路费。

每一个打工人,都是会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没有办法,现实就是如此。仅凭工资养活一家子,你不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节约,日子更会是苦巴巴的。打工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尤其是农村人,穷怕了,苦怕了,都晓得钱要花在刀刃上。他们在服务区连份盒饭也舍不得吃,多是提前买了方便面就着服务区的免费开水填饱肚子就好。他们把省下来的钱都买了礼物带给家人,也有些为了面子,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买一包好烟回去散散。远归的人,多少都想有些衣锦还乡的荣耀感。他们对自己最小气,对家人,对朋友最大方。

以前,外出多是坐大巴。司机和饭馆勾结在一起,专宰老乡。绕好远的路,车子驶进一偏僻处饭店。乘客必须都要下车,不论你吃不吃饭,都必须要交20元钱才让你上车。伙食非常不好,只相当于那时3块钱快餐的标准,还不如吃方便面。你要是不交钱,就来几个露出纹身的壮汉恐吓你,揍你一顿,再逼你交钱。你当时如果是泡面,开水收你五块钱,最后上车还是要收你20块饭钱。司机他们却单独的有小包间,吃得好,玩得好,不要钱,还有香烟、酒水送。

车子动了,长蛇一样的公路开始蠕动起来。下车活动、观望、解决生理需求的人们纷纷上车。大家都心急如焚地凝视着前方,急切的想向前移动一步。哪怕就一步,最起码是动了,总比在这里苦苦的等待、煎熬,不知何时才能畅通要强。离家总算更近了一步,自我安慰就是心灵的最大安慰。

我发动了车子,踩下离合器,挂上一档,换了二挡。车子走了几米就又停了下来,如此反反复复,走走停停。启动、刹车,再启动、刹车......木然的机械操作,随时准备着放下手刹,轻踩油门,朝着家的方向出发。

3

手机自带的天气预报程序,可以查看6天内的天气情况,当天每时段更加详细。回家前特意查看了,1-3日最高温度37℃,4日开始降温。我得分别带上夏天的短袖、短裤和秋天的长袖、长裤、西装。天气预报说晴天倒是很准,说有小雨就没准过,我以前没太在意它的准确性。今年不一样,大旱,人们都在期盼能下一场好雨,我和大家一样的心情,渴望下场雨,故此特别留意、关注天气信息。当看到天气预报说有雨,可左等又等就是没有下。只得人工降雨,毛毛雨,斯斯文文,飘飘洒洒,虽有诗意,却不尽人意。

终于是下了高速,排队、扫码、查验、放行。9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到西水岭,再下坡、上坡过一红绿灯左拐下坡,走一段笔直的沿河县道左拐,从月亮组穿过,经沿河修建,弯弯扭扭的“村村通”公路行驶就进入我们村庄了。从一违章建筑的房子绕过,望见家里屋顶上国旗簇簇新,迎风飘扬,这是家人对祖国最真诚的祝福。

车刚停稳,父母亲已在门口迎接我们。每次我和姐姐、弟弟一家人回来都是如此。我们离开时,父母亲同样也是站在门口送我们,直到车子拐了一个弯看不见为止。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回家时父母的高兴、快乐、幸福,离开时他们的不舍和无奈。

回家的心情总是无比的欢畅,我和妻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父、妈。父母亲欣然应答,让我们坐着休息下,再吃早饭。在我们把东西从车上搬下来的时候,小孩从书房出来了,亲热地喊我们,并帮着把东西搬到客厅。

父母亲让我们吃完早饭再搬。只见母亲盛了两大碗,满得快要溢出来的排骨汤,端到桌子上。她走得飞快,烫着手也无所畏惧,就怕我们饿了。

山区人,天生就有善良的基因,像大山一样忠厚、本分、淳朴、实在。无论谁来了,都会把最好的奉上,饭也是给添得满满的,还不停地夹菜,碗头都快堆成了一座小山。我和弟弟曾多次说过,现在人们生活条件都好了,有得吃,有得穿,客人想吃什么会自己夹。父母亲当时记得,过一会又忘了,就生怕客人扯理吃不好,招待不周。这种好客之道,淳朴的秉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孜孜不倦流淌在血液里的。

妻子和母亲一样麻利,把小孩和父母的东西分类的交给了他们。我也把新买的内里毛绒皮鞋交给了父亲。父亲高兴得像个孩子,立马就试了试很合脚,说弟弟买了鞋子都还是新的,其实不用乱花钱。母亲接着说了很多吉祥话,说父亲穿了一千二百岁的。我们也说着祝福的话,父亲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我们那有个习俗,不管是谁穿了新衣服,新鞋子,都会说些吉利的话。

在我们家,父亲的东西是我和弟弟买,母亲的则是由儿媳妇买。妻子把母亲最爱吃的油条、包子、馒头递给了她,母亲打开袋子叫父亲也吃,又叫小孩子来吃,一家人其乐融融。虽然只是一份普通的早餐,但在父母眼里,就是金贵的,是买不来的快乐。

深藏在大山皱褶里的村子,这几年发展得很迅速,家家都盖了“小洋楼”,装上了网络,接收新鲜的文化、事物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母亲喜欢刷抖音,还会自娱自乐拍上一个段子。父亲则喜欢看战争片,关注国家大事。忙完农活后,他们又多了一种消遣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我之所以没有把小孩带出来读书,最主要的还是怕父母亲孤单、寂寞,其次是离学校近,辅导小学和南岳中学教学质量好。

父母亲喜欢住在乡村,舍弃不了乡村。弟弟要他们去宁波常住,父母亲都是拒绝,只是去旅游一下,去看看,十天,半个月的就回来了。他们担心家里,舍不得让土地荒废。他们说,城里不好,住的房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身在异乡,每一片土地都是陌生的,踩在脚下,心里都不踏实。在家就不一样,每走一步都是亲切,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有传承,有精神寄托,觉也睡得香,人也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既如此。

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让我慢些吃,不时地把端来的小菜往我们面前推推,示意我们尝尝,开开胃。饭间,父亲乐呵呵地说,今年的收成非常好。母亲接着父亲的话说,你父实实在在,每担都要堆得满满。家里的大田今年打了18担,小田打了6担,枫树岗今年种的是糯稻,收了4担。父亲点燃了一根烟,美滋滋地吸了一口,吐出烟雾,笑容里有些许羞涩说道,今年换了一个品种,灰包少,产量高,新米都碾了试吃了,米质也非常好,发饭,有嚼劲。我说,父啊!您都快七十岁了,少挑一些,不要扭了腰。

母亲笑看着父亲说,你父就是这个样子,一定要实实在在的装满才算一担,才放心的知道今年的产量如何。以前中秋、国庆放假,正好赶上收割,可以帮上忙,很是欣慰,今年只能在心里惭愧。我再次劝慰父母亲要量力而行,要服老。

我们山区好些地方,到现在都还是人工收割,主要原因是山区多梯田,路窄,没法机械化。今年中秋的时候,我特意问了稻子什么时候收割,得知还要十来天,我就陪妻回了娘家。对于我们晚辈来说,双方父母都是父母,都要尽到孝道,老年人什么都不缺,就是盼望着子女能在身边热闹些。

4

深秋,太阳热得不踏实,一到下午就凉了,早晚还有些寒意。只有中午时的太阳才像个打了鸡血的小伙子,血气方刚,有些强烈。

我在家附近四处转转,到大伯母家去坐坐,到四妈家去走动走动,陪老人们聊聊天。本想叫上小孩一起,他们都不愿跑,都说吃过晚饭后陪我去散步。

乡村的天空都是湛蓝的底色,鲜活洁净。太阳发出刺眼的白光,大片大片的白云团团絮絮,羊脂似的,调皮得惹人爱,惹人怜,惹人疼。顺着村村通公路走着,田间一片六谷还没有成熟,茂密如林;一大片桑树,枝繁叶茂,宽大的桑叶沃若如荷,翠绿欲滴。

秋收后的田野是属于万千生灵的,欢快也是它们最多,幸福则是属于农人的。

乡村的空气无比的清新,一阵微风吹来,稻子收割后的草木气息十分强烈,放眼望去,田里都是收割后的稻茬,最为生动的是家禽在田间觅食,各种鸟雀也在田间觅食,它们很和谐的共存在大地之上。喜鹊是成群的,麻雀也是成群的,其它鸟雀也是三三两两,就没有孤独的鸟儿,远不像现在的空心村,都是老人、小孩,尽显孤独。

成群的鸟儿一会飞到这,一会飞到那。它们每到一处,喜悦、热闹就在那里。它们把气味留在那,似乎是要占领更多的生存空间,宣告属于自己的领地一样。

我在鸭子的嘎嘎声中;在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中;在公鸡追逐母鸡求爱的咯咯声、咕咕声中;在喜鹊喳喳声中;在麻雀叽叽喳喳声中。踩在杂草缠绕且枯黄,黄豆叶覆盖的田埂上,发出瑟瑟声,走向田间。我也想去分享它们的快乐。田间的淤泥有很多的裂口,结着白膜的网,我拾起一根稻草捅了捅,几只像蜘蛛一样多脚爬行的虫子,飞快地找着罅缝躲藏。我的脚步声,时不时的惊起逃过一劫的蚂蚱,蹦跶着躲进杂草丛中。

家禽见我来到田间毫不避讳,喜鹊、麻雀见我走近了,才无奈地扑腾着翅膀飞到稍远一些的地方去,也没有一点害怕人类的样子。乡村就该如此,田、地、物、村庄、家禽、家畜、牛、羊、鸟雀、万千生灵一样都不能少或缺。生态平衡,万物和谐,才是人类命运发展的大道。

只要是在家,我都睡得特别踏实。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母亲已经挑回来两担黄豆萁。秋风起,黄豆熟。老得快的开始炸壳,烈日下尤甚。田埂上的黄豆多是在清晨拔扯出来,再轻敲掉根须的泥土。要是砍倒的话,会留有坚硬、锋利的桩子,来年不烂,农耕不利,会扎脚。

母亲将黄豆萁均匀地铺在水泥地上,阳光也随之滑落,铺洒开来。过一段时间翻一下边,待太阳落山时就用梿枷打。我也打了一会,总感觉不称手。不像母亲动作连贯,行云流水般,轻松无比,啪啪哒哒声响彻屋场。母亲陶醉其中,父亲陶醉其中,我也陶醉其中。

在农人的世界里,甩戽桶的砰砰声,镰刀收割的咔哧声,是他们最熟悉的声音,是这世界上最美,最动听,最感人的声音。只有经历过大饥荒时代的人,才会感受至深。父亲接过母亲手上的梿枷打给我看,动作和姿势不亚于母亲。母亲站在旁边笑,阳光照在她的脸上。笑容比阳光丰富,母亲脸上呈现出少女一般的神态,宛若花朵一样好看。母亲的笑容是最好的鼓励,最好的赞美与柔情。

父亲的身躯高大挺拔,有着无比的喜悦、幸福、快乐的神情,有着小孩子受到夸奖般的自豪、兴奋。在阳光下,在子女身边,父亲的动作像母亲的笑容一样自然、流畅、真诚、洒脱,有着幸福感和成就感,甩打得更加清脆有力。

父亲和母亲生了我姐、弟弟和我,父亲年轻时经常出门做生意,家里的农活都是母亲在做。田里的事情也是母亲帮着父亲。母亲没日没夜的劳作,只想让家里生活好些。她当年砍了好些柴火,请窑匠烧了几窑的砖瓦,请石匠打了很多的石头,还在山脚下,最坚硬的地方开辟了屋基场。这片地基太过偏僻,后来挑土改成了良田,现在栽种了茶叶,是“乡里香馨农园”示范基地中的一块。

父母亲从来没有叫过累,把气喘吁吁的每一天,都过得很轻松。不像我做一点事情,都叫累,这是妻子对我的评价。我没有那么不堪,只是笑笑,夫妻间少吵嘴,省了麻烦是高妙。

以前的日子紧巴紧凑,家里每年还是要杀一头年猪过年,做成腊肉瓮在梅干菜里,从年头吃到年尾。猪油也腌好放在坛里,管吃一年,这种腊油特别香,现在很难吃到。

再苦的日子,父母亲从不亏待奶奶和我们小孩。有好吃的都是先给奶奶,再给我们。我们更多的是沾奶奶的光,逢时过节或其它一些时候,父亲买来新鲜的猪肉、猪肝,母亲做好,打好汤端给奶奶喝,我们也能打打牙祭。

5

4日,重阳节。妻子前一天就买了“糍粑”,商家还配送有咸味的黄豆粘子。我也吃了一小块,是家乡的味道。以前重阳节,我们那每家每户都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是个重力活,现在年轻人多外出,家里人也少,不自己打了,都外面买来。糍粑可以蒸着吃,炸着吃,煎着吃,烤着吃。我最喜欢的还是粘着咸味的黄豆粉或芝麻粉吃,非常香,也有很多人喜欢吃甜的粘子。

妻子和女儿要去登高,选择较近的一处,刚开发的山头--“飞旗寨”去玩,叫我和儿子也一起去。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山窝里就有我的家,大山自然是司空见惯。这些山,我小时候都爬过。去挖过桔梗、苍术、柴胡、百合;去摘过毛栗、毛桃、杨桃、秤砣、绿蔸、毛楂......那时,十万大山都踩在脚下。大山,如亲人般熟悉、亲切。至此,对于爬山,无需刻意。父母亲和我也有安排,去小姑家。儿子哪也不去,说帮爷爷看家。

姑姑家在北山。路:窄、陡峭、蜿蜒、弯道多,急弯多。只有山区的老司机才驾驭得了这条路。我每次去,都会心里祷告,千万不要在那几处陡坡、急弯处碰到车。

沿路的风景倒是很美,北山的红叶更是壮观。一路很是顺利,车子不少,行人不多。只有几个老人家在路上蹒跚着,他们就像秋天倔强地挂在枝头上随风摇摆,失去水分的树叶一样,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姑姑、姑父两人也都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走路轻轻巧巧的,趿着走,步子碎小,好似是怕踩到什么。在我的眼里一直认为姑姑、姑父,包括父母都还年轻。可是,仔细的看一看,光阴留给他们太多的沧桑和沉淀,他们是真的老了。他们把汗水洒在土地里,辛苦的养活了一家老小。土地吞噬了他们的青春,消磨了他们的时光。回家的时候,姑姑、姑父一定要送我们。我的车停在表哥家的新别墅那,下去有一段路。

风有些凉,鼓鼓地吹着,树叶哗哗地响,屋场前的一片玉米地也是哗哗地响。

我扶着姑姑下坡,她的脊背太薄了。我想起了奶奶,以前去哪里,我和弟弟左右搀扶着,也有这种感觉。上了年纪的人都像秋风中的树叶一样单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子孙。姑姑有心脏病和哮喘,走了一段路,到了屋场,她舒了口气,仿佛是放下了一件沉重的事情。

房前,两颗石榴树缀满枝头,就像表哥的事业一样红红火火,硕果累累。姑姑总是那么热情,要我们摘些回去给孩子,一再说多摘些,多摘些。我摘少了,姑姑有些不高兴,我只能再次去多摘些......

我发动了车子,按下车窗。我们向姑姑、姑父挥手示意,让他们别送了。姑姑、姑父佝偻着身子站着,目送着我们,风扯着他们的衣角,他们有些颤抖。我看到姑姑眼里有些泪花,那是幸福的忧伤。

我看向父母,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不敢多想,心里禁不住打了一个趔趄。

5日,假期结束。母亲让我们带了很多蔬菜、腌菜,还有刚打出来的黄豆,一再交代要再晒干。每次回家都舍不得走,出发时间是一拖再拖,从下午一点,两点,三点到四点。妻子也是磨磨蹭蹭的不想走。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明天。我如同一位给孩子断奶的母亲一样狠下心来,发动了车子。父母亲出门相送,小孩子没有出来。妻子告诉我,他们正透过大门的缝隙向外张望。直到我们远去,父母依然还站在门口眺望着我们离开的方向,妻子抽出纸巾扭过头去......

外出的人,一年年辛苦着,到头来,也没有什么积蓄。家乡的丰盈都在心里,对家乡的热爱,不会比在家的人有任何减少。穷其一生,颠沛流离,永不停歇的活着,我们都走不出故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