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森平的头像

周森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31
分享

凯本之行

凯本之行

初登小顶山

早上六点的雾笼罩正着浓浓的睡意,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敲醒了熟睡的梦。“起床爬小顶山去了!”凯本小顶山——岑巩第一高地,怎不叫人兴奋?

车辆在云雾间穿行不久便到了小顶山的脚下。抬头仰望,一座山头叠在另一座山头之上,让人望而生畏。一位美女画家,不知是被山脚的这一弯溪水所吸引,还是被这座山给吓倒,索性拿起手中的画笔,就此歇息。

踏着一路山香,清风伴着歌声,一路拍照徐行,十月的稻子等待着镰刀亲吻,开口板栗期待一阵秋风的到来,一路青油油的木桨花调戏着来客的胃口。沿着一段新开挖的公路没走多久,一片高原脆红李基地就出现在眼前。如果我们来的是时候,就可以饱餐一顿这连天接地的果子,可惜我们来时已晚,只能谈“梅”生津了。枯黄的狗尾巴草铺满果园,密密的,软软的,真想以此为床,闭上眼睛,美美地走进奇遇的梦境。

穿过李子林,便要进入一片生态林,转过身,看着远处的山渐渐地多了起来。山路脚下也渐渐陡了起来。渐入森林,歌声被喘气声打断,脚步被藤条牵绊,荆棘时而与我们牵手,时而与我们来一个猝不及防的吻,让人哭笑不得。年长的姜老师几次都想打退堂鼓了,可是在一人难敌众口之下,继续坚持。

林子越来越密,几乎看不到天空。山路更是越来越难行,有的地方要巧借树枝而上,有的地方要躬身前行,有的地方要拽藤而过,有的地方要匍匐爬行……文友们拄拐相互搀扶而行,如此一来,有的文友体力早已耗费过半,前行的队伍被分成几段。

我与姚力、姜老师,张部长等人一路向前,似有“乌蒙滂沱走泥丸”的气势,看着山路在脚下渐渐矮去。更是倍增了我们征服小顶山的勇气。我们一边探路,一边刮树皮、打草标为后面的文友做标记,不时还来一阵狮子吼。前呼后应,声音在山间回荡……

看!这里的映山红开得正艳。睢!那里的洋桃(野生的猕猴桃)挂满树梢。哇!还有红红的野栗子,如同一个小足球,特别招人喜爱。一阵阵惊喜,一场场发自内心欢笑,此时此地,我们早已忘记了世俗的繁文缛节,无拘无束地让心归于自然。打八月瓜、摘秤砣果……儿时的记忆一一被唤醒,小顶山之行便充满了山趣。

翻过几座山头,眼看小顶山的山顶就在不远的前方,我更是带劲了,如同穿山甲一样,双手扒开密密的石竹林,第一个到达岑巩第一高地—小顶山山顶。一声声呐喊在云层下飘荡,一种征服感油然而生。看远处的山层层叠叠尽收眼底,终于领略到了“一览纵山小”;终于感受到了云层之下,山顶之上的那种“山高人为峰”;似乎还读懂了什么是“苍茫大地”!

水美坪牙

从小寨出发,思绪还沉浸在那童话般的树木里,直到哗哗的流水声将我唤醒,“水美坪牙”四个鲜红的大字占据我的眼球。一幢幢小洋房从一排苍劲的古柏间显现,石敖寨--一个人勤水美的地方。水是这个寨子的灵魂,澄澈明亮如明镜如同这里的人。用一颗颗勤劳、纯洁的心守护着这一条瀑花如雪的河。

坪牙之水,是一种纯净的美,是一种和谐的美。是人与水的和谐,是鱼与水的和谐。清水从水泥桥管潺潺而出,一条白练呈“S”形慢慢舒展,游鱼成群结队地往岸边挤来,或像是来给我们条招呼。杨主席干脆脱下鞋袜捧起一捧河水洒向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下,瞬间变成了七彩玲珑珠。鱼群啄食着河水中的人影、树影、山影,炊烟在河水中慢慢地散去……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句俗话:“水清则无鱼”,而今对这句话也应该有新的提法了。

随社会的发展,有的人一心向钱看、一切为自己、目无他人、胸怀狭窄,到处散发着不满的情绪。好像是故意把水搅浑了,他们弄虚作假,混淆黑白。人为地破坏了水的自然属性,使人们的身心受到了严重影响;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生态遭到了严重损害。而坪牙的水依然纯洁,实在难得,既可以水为净,也应以水为镜,以水为鉴,掬一捧,荡涤灵魂,饮一瓢,沁润心田。

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所有生机,包括人类,而且构成人身之主体;水博大精深,既用宽阔温暖的胸膛包容人间万象,又用豪迈奔放的气概荡涤世间污浊。坪牙人选择与水相生相息的大智慧不正与孔子不谋而合。

水的景致与人的灵感相碰撞,可以合成另一种美丽。王勃骋怀于滕王阁的飞阁流丹鹤汀凫渚,从而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苏东坡沉醉于赤壁之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而描绘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诗情画意;戴叔伦来到兰溪,唐诗里便有了“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清新灵妙;周密雅游西湖,宋词里便有了“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的清绝境界。诗人们这些奇思清峙的神来之笔,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大自然原始的美赋予了更深刻、更广泛、更灵动的意境,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温婉细腻,有的沉雄浑厚,有的清新雅丽,使人产生一种未识其人先闻其声的向往,感觉到大自然生命的律动。坪牙水美,就是水的景致与人的灵感相碰撞合成的美。在于它“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清澈;在于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幽清明静;也在于它“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的淡泊无争。坪牙水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撷取大自然的精华锤炼成的一道亘古永存的风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的升华……

下寨那石,独岩那树

下寨,一个岩石充满神秘的地方。寨子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几只鸭子正与一排钓竿在河中竞赛,而冷落了突然到访的客人。河对岸的山耸立着一对仙石,关于这对仙石,这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传说。在我看来,这对仙石好似一位不忍夫君离别的妇女,背着襁褓中的孩子为披甲欲征的丈夫送行。

顺流而下不到1公里,河床中,一顶“轿子”立于河中;“轿子岩”上游右边的岸上有两块巨石,一块形如狮子,叫狮子岩;一块形同蛤蟆,所以叫做蛤蟆岩。传说,这里有一对神仙眷侣到这里游玩,看到那里的人们因村子前的一条河流给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于是就想连夜为人们修一座桥,可四处到难以找到合适的石头来做桥墩,于是将他们的轿子化着石头立在河中央,可是由于一时找不着桥面,错过了时辰,神仙眷侣也化着一对仙石立在山腰,守护着那个寨子。河岸草丛里的蛤蟆、狮子被神仙眷侣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也相继化着石头,与仙人岩一同守护这一方水土,保佑着这一带的人们。

那些岩石不仅模样惊人,来历不凡,更让人为之震撼的是那些石头竟然能盛开“吉祥花”,有初绽的梅花,有堆叠的铜钱花。同时岩面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文字呢!石头能开花这已是世间罕见,加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真是堪称一绝。这可是让我们一行人大开眼界,赞叹之余不禁想:那些花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还真是一个谜!

除了奇石,独岩的树更是一个神话。相传当年红军经过此地,连夜大雨导致山洪暴发,溪水湍急,挡住了红军的脚步。前路有险,后有追兵,在这紧要关头,路旁的一树根来回弯曲横于溪水上,让红军顺利通过。如今,我们沿着红军的足迹一路前行,听着潺潺的溪水讲述昨天的故事,汗水洗去沿途的疲惫,感动得泪荡涤扭曲的灵魂。萋萋野草也掩映不了历史的真相。红军的脚步踏醒了一棵树,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树。青冈树冠,柳叶缠腰,树形独特。虽已时值深秋,然而从树冠到树根满树青翠葱茏,立于溪岸,荫翳一隅。弯曲的根竟是天生的桥,记载着串串红色脚印。一阵风吹来,满树的叶好像唱起了昔日的歌……

“看哟,这还有一片朱木林!”“这打破了只有龙田才有的朱木林的神话!”……同行的文友欢呼着,赞叹着,惊讶着,蜂拥着一起奔入树林。被践踏的红花已不入眼,“长枪短炮”齐齐对准那些古老的树。手机咔咔,留下一根根苍劲挺拔的树影。你在我的眼里,我在他的镜头里,互相一个劲儿地拍照,生怕错过每一秒的精彩。鸟儿清脆婉转的歌儿,文友们牵起了手跳起了舞,舞着舞着,风也羡慕地牵起了几片落叶。几方斜斜的太阳透过茂密的树林射下,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树林就是一个美丽和童话世界。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好像刚刚沐浴过一样,洗去了尘埃,洗去了烦恼,洗去了往日的一切伤害。树林边沿,鸟儿愉快地在这片墨绿色的海洋中穿梭着,唧唧地叫着,没有丝毫疲惫。在飘香的丛林中,我吮吸着花草的芳香,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我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独岩的朱木林,我还可以在你的怀抱里发一天的呆吗?

走进凯阳

走进凯阳,已是晚秋时节,岑巩县文联“百名艺术家下基层”采风创作活动,我有幸受邀一同前往“生态水乡魅力凯本”。第二天,从小顶山上下来,潘老师开着越野车在曲折的山道上蜿蜒前行。同车的几位都是陌生的摄协会员,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如何补光,怎样选择镜头之类的话题。我压根儿插不上话,只好把目光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我不时看见一棵又一棵站立在山际的树,在晚秋的凉风中渐渐脱去华美的叶子,萧瑟的树枝向明净的天空伸展,似在顽强抗争,又似在沉默守望,彰显出几许孤独,我觉得这些树很像一个洗尽铅华、孤独坚韧的老者,在大山深处守望宁静的岁月······

路旁漫山遍野的芭茅在微风中开得披靡无敌,涂画出无穷无尽的宁静。车内舒缓的音乐,此情此景,引起我与同行者的强烈共鸣。艺术家们摇下车窗,把镜头拉长,不停地咔咔。我打开车窗,试图让自己的纷乱的思绪在无垠的天空飘散……

凯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之前在《守望思州》里得知:凯阳是一个有着苍凉的屯堡文化的村落集散地。然而,对于什么历史啊,什么文化啊,我的小情感几乎是全然不懂了。

想着想着,凯阳村终于到了,四面青山环抱之间,有一块旷阔肥沃的田坝子。真不愧是一个军事屯堡的好地方。凯阳作为交界之地,土地肥沃,益于驻扎军队,加上四面都是高山,从战略上来讲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据说,凯阳作为古军事屯堡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同行的毛老师告诉我们这有古墙,那里是公馆,这里适合写生,那里最好摄影……不知不觉间一条清澈的溪水出现在眼前,一条溪流将田坝子一分为二。一边是小屯,一边为大屯。看!那就是传说中的金丝楠木,对于树,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我并不怎么感兴趣,然而听到“金丝楠木”这几个字,我还是为之一振。《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金丝楠木生长缓慢,而其生长规律又是大器晚成,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金丝楠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再加上它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气清新宜人。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帝王龙椅宝座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金丝楠阴沉木因稀少,较新料金丝楠木更加珍贵。我的目光跟随着杨主席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棵棵精神抖擞,苍翠挺拔,形如蘑菇又好似巨伞。沿着水泥路一路向前,就来到了绿树古木丛掩映中的寨子——小屯。走近一看,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被挂上了牌,每一棵树都有500年的树龄了,真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棵棵价值连城。有的树干上还系有红布带,我想,它们已不再是一棵棵单纯的树,更是乡亲的心灵寄托。难怪北三区区长陈红兵会发出:“宁做土霸王,不做清知府”的感慨。再往前行不到10米,一座带有岁月沧桑的四合院,更是亮人眼球,一幢木质走马转角楼,历经风雨飘摇,人去楼空,略有些凄凉。看陈设显然已是长久无人居住,可楼房仍旧古朴朴地立于寨中,不时还有蜜蜂进出……

从小屯返回,跨过一条溪水清清的小溪便来到大屯,这里房屋错落。寨前有一幢古老的宗族私立学堂,临溪的高墙上书有:“陈氏宗祠”几个大字。跟随当地一个老人的脚步,我们从侧边的“义门”走进了陈氏宗祠,一根粗圆的柱子立在雕龙刻凤的石头上,彰显木质楼房的风骨。室内的墙壁上青藤密布,更是风景别致。这陈氏宗祠原名为“春才义学”,由“春天草木茂盛,人才荟萃”之意而得名。是岑巩历史上最早五所对外招收学生的私塾之一。据说,陈氏宗祠还曾是贺龙的临时指挥部。1936年红军长征路上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在此宿营,并在此召开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会议。在宿营的三天时间里,由于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劣绅分田地、开财主粮仓济穷人,并发动群众积极宣传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为红军在群众当中赢得好口碑;同时还发动了邓云安、吴永彩等十多名年轻力壮的青年参加了红军,壮大了红军的队伍。如今,在陈氏宗祠左右两边墙上还隐现有“取消国民党一切苛捐杂税”“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寨子的中间还有一棵当年贺龙亲手栽的桂花树,时间匆匆流逝,已然物是人非,只是那棵依然是大屯人民的精神支柱,不时便有人前来祭拜。

走进凯阳,我才发现,这个村子风景优美,人们更是热情而朴实,让我感觉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一切都那么熨帖与舒心。顿时,我回到了自己那鸡鸣单调犬吠寂寞、炊烟缭绕流水蜿蜒、民风淳朴亲情浓郁,令心灵倦怠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家。

欢愉的时光总是飞快地,匆匆间,告别阳凯村的时刻已然来临,而我的心已被这一溪碧水洗涤得干干净净,被这一番情义烘得温温馨馨,孤独感早已了无踪迹。回程路上,脑际不时闪过那一排碧绿高大的古金丝楠木树,以她们秀美而挺拔的身姿守护着小屯村寨的宁静。车里舒缓的音乐流泻在归途,悠扬婉转,温暖亲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