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鳕彦的头像

孙鳕彦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08
分享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很早就知道这句话,但很少去深入地思考其中的道理。直到进入不惑之年,经历了世俗人情的磨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苦苦思索,才渐渐想去古哲先贤那里寻出路,想将自己的眼光从“向外求”转向“向内求”。很自然,这句话就浮现在了脑海。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器”是相,是形,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对于一个人,器就是指他外显的身份、职务、技能、角色……“不器”,就是不能固化自己的思维,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开放的姿态、不断前行的状态活出一个活泼泼的自己、热腾腾的人生出来。

君子不器,需要有“容”。接纳自己,包容一切。历史上的海瑞大家都不陌生,绝对的清廉代表。过节买二斤猪肉,也能轰动全城,这阵仗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更别说他抬棺上疏的大义之举,更让世人感佩不已。但明世宗一句:“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可见他的政治主张无法付诸实施。海瑞过于刚直迂腐,备受排挤,他道德洁癖的不良倾向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每去一地,官吏们像躲瘟神一样地躲着他。试想海瑞如果稍稍做些变通,做些调整,对一些可以不追究的小事多些宽容,争取多一些的支持,尽可能化解为官行事的阻力,或许还能有更大一番作为。

君子不器,需要用“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要想有所作为,必须经历磨难。且磨难越大,成就越高。勾践能忍尝胆之苦,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司马迁发愤宫刑之耻,都与他们刚强的意志和明确的人生追求分不开。但用“刚”不是只关注它“刚硬”的一面,《道德经》曰:“水至柔而至刚。”看似最柔软的东西实则是最坚固的东西。三国时,诸葛亮可谓用兵如神,屡战屡胜。但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折戟而回。虽有小胜,但并没有占据有利局势,反而被魏军一再牵制。特别是五丈原之战,诸葛亮有一倍于司马懿的兵力,诸葛亮屡屡引诱司马懿迎战,但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派人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想激怒他开城门迎战。谁料司马懿欣然接受,丝毫无愠怒之色,继之对使者好生款待,席间和蔼可亲探听诸葛亮饮食起居。诸葛亮得知原委后,口吐鲜血,后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可谓用“刚”、用“柔”的高手,就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没能躲过他的狡黠手段。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遇到艰难险阻,不要只会金刚手段,还要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水滴石穿,功成名就。

君子不器,需要知“变”。了凡先生是知“变”改命的典型。了凡幼时遇一老人,将其一生算定。于是他淡然无求,优游卒岁。后遇云谷禅师,禅师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若不反躬自身,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了凡深刻分析自己认定自己无福相、无子女的原因,尽情改刷种种陋习,积德行善。后中进士,49岁时生子。原来算定了凡只能活53岁,后了凡享年73岁。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清朝名臣曾国藩也是一个改命的高手。曾国藩笨小孩的故事世人皆知,七次才考取秀才,资质很是平常,甚至可以说有些平庸。但他从不气馁。30岁时立下做圣贤的志向。几十年如一日的写日记,非常人可比。但做圣贤岂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曾国藩的愤世嫉俗、纯钢至猛,让他处处碰壁、动辄得咎,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对象。之后带兵办团练,完全不被长沙官场所容,八方龃龉,举步维艰,甚至被迫离开长沙。适逢父亲去世,曾国藩回乡守孝。这是曾国藩一生当中的至暗时刻,也是他涅槃重生的时刻。他开始对困境的反思,认为自己为人处世四大缺点:“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就是偏激好名,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过于怠慢。怎么做呢?“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节庄敬”。做事平心静气、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多表扬他人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待人接物要更诚更敬。两年之后,曾国藩脱胎换骨,再入官场,人人都道他与以前大不相同。最终实现了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功绩。毛泽东也对曾国藩由衷称赞,说道:“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旅程。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在。千万不要因为工作或生活中一时的去留得失,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和天地。但愿我们都能有容、用刚、知变,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