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迎春的头像

赵迎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7/15
分享

生命呢喃三则

〖生命的路程〗

人一生,也许有很多地方可以为家,但总有一个地方,无可替代!站在生命的渡口,思考如何自爱与爱人,以及在残缺的世界怎样成全生命的路程。任风云变幻,都是在路上——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相逢又别离的过程,但愿相逢少怨恨,惟愿别离不伤悲。我们一路行走,难免会有走散的亲友。虽不可能一直同行,可曾经拥有时的感动,会在心底积蓄温度,继续温暖我们的前路。

这个世界,有太多奥秘待解,而每一个生命的体验都是解;这个世界,变化不可抗拒,而我们终其一生,就是在变化里,寻找那个恒常的自己。散乱的世界,会依着我们内心成长的秩序,而不断调整归位。心力生长得越强大,向内的觉察会带来更多对立的融合,营造出充实的平静、爱意的距离和不争论的坚定。每个生命都有黑暗的部分,我们活着,就是要不断自我精进,以智慧心灯驱散那些阴影,开创出一条光明的回家之路。而我们每一次的进退取舍,都是依据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来细致处理的。现实中,很少有人真的有能力来界定现在的损失到底是一种损失,还是为了未来更大收获的代价。一个因对未来用功而自信的人,他会用自己的努力,让那些付出过的代价变得闪闪发光。别花时间逃避又抱怨,那样往往让我们在逆境里面拖延,反而陷得更深。有时我们只是太累了想要抽离!抽离一种自己感觉无能的状态,把心空出来,以便鲜活的能量可以进来,把生命继续护持。如果暂时不能为世界创造什么,就先努力设法减少因自身生活方式造成的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每个生命都有黑洞,大多人试图用忙来填充,结果可能愈填愈深。只有少许人敢于归零,尝试获解新的能量,才可能有机会找到生命自身的光芒。人生难免错过,错过去某地旅行的最佳季节,错过一次良好的工作机会,错过对亲人的爱心陪伴,错过……有些错过是因为无法预料,更多所谓错过,则是源于我们想要的太多。无论遇见什么事情,只要活着就都会过去,但是经历过的总会留下点什么,不是沉淀在心里,就是印刻在皱纹里,抑或是长在脊梁上。

性情寡淡者近草木,可自然是那么丰盛,没有一颗宽广的心,如何盛得?怎安得?通过“耕”满足“读”所需的物质基础,再以围绕“读”展开的文化活动来丰富精神上的享受,长久以来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了中国乡村的耕读文化。让我们读过自己的命运,看过面前的是什么后,再走向未来吧。雨天宜读,只因心思澄明。读书不是为了累牍,而是了解多重可能,生发新思维,最终得回归到自身的生命探索中来。除了读书,还要阅人,更要眼里有风景。每个人都有故事,每天都有美景。人要有那么几次独自远足,除了自己一切都是陌生的,可明显感觉到有新的东西在萌发、生长……成长很多时候是在看不见的时刻发生的,人与人相知,有时也是不经意的发现。当那些来自生命深处的光芒闪耀时,足以点亮黑暗,驱散孤独,心因此变得更从容与安暖。喜欢初春阳光下,新发嫩芽细碎的光影,微风吹来,轻柔地跃动,犹如新生婴孩般好奇与欢畅。我们的生命中,除了少数的重大时刻,更多的是这平凡细碎的时光,唯愿这些小时光也能照亮我们的路程。不要忽视那些发光的瞬间,更要珍惜那些让我们的生命发光的遇见。生活总是泥沙俱下,捞取其中闪亮的部分,余下的,就让它自然地走过吧。过了大寒,就是立春,寒极时知藏,方有幸沐春。不要跟天命较劲,才无畏死亦不惧生。生命有时由强势突围,有时从弱点打破,这个突破口无法预料,更不能设计。遵从内心的召唤吧,相信给予时间和空间,每个生命都有自愈力。

有些习惯需要自己痛定思痛才能建立,别人的建议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就不能坚持,当然也不会有效。局限生命的是我们对生命的认知,生命本就是一场有限旅程里的无限拓展运动。每个人都有他/她生命的命题,如何破题,取决于对自身生命处境的清醒了解;向何方突围,是基于不断刷新的对于自身生命的认知和期许。生命的核心永远都是指向自己,其他人或事都只是在帮助我们认知自己。就像每天写字,虽然只写一时半会,可是越来越享受这样专注于自身,让情绪自然流淌的时刻。先临帖稳气息,待情绪饱满时再自然释放。写字如画画,字里行间笔画起落之际,亦见真情在。

家就是爱与成全,这其中不仅有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也有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为突围原生家庭的桎梏,自觉生发的新能量对家的反哺,对父母的重塑。父母的心有多大,孩子的天地就有多大。我们在每一个当下的投注,都带着我们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判断。过去成就现在,现在铺就未来。父亲,滋养了我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审美,唤起我女性意识的全面觉醒;女儿,重塑并成全我的母性涵养。因为爱,我们一起变好;因为爱,就成全他/她活成自己的模样。我们即是父母,也是孩子,终身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还有自己爱自己。 

 

〖生命的文艺〗

艺术创作的动力,源自生命能量的涌动。在生活里汲取,在创作表达中输出,从而实现生命能量的再平衡或升级。绘画与我而言,是生命的又一次觉醒,一种新的探索自己与世界的方式,那么艺术理念与生命姿态,必然相生相长。哗啦啦排泄污秽,与创造高级的美,对生命而言,同等重要! 艺术创造,发掘和满足人对高级审美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因此隐藏回避或否定,人的基本生命需求,相反会因此更加懂得尊重并欣赏,生命本相。人性是复杂的,而活着除了有凝视深渊的勇敢,还要能用自己的生命之光打开灰色按钮,并投射出温暖。尽管我们竭尽所能,想塑造出生命中的欣遇或哀伤,可最终发现,其实只能表达那极少的接近欣喜或伤痛的部分,因为完全沉浸的惊喜与悲伤,我们根本无暇也无力把自己拎出来,更有大把的时光只是呼吸之间就过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低估这些时光,反而希望有朝一日,不再有记录的念头,只有全部拥抱当下。

活在当下—— 就是可以自己控制生命力量与行走方向的自由。这个世界是全方位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不会为谁屏蔽掉他想要逃避的一面,当然我们都可以选择以什么姿态面对。逃避找不来平和!真正的平和,是因我们对事情的认知角度和看待心态而呈现的从容。开诚布公,既便争吵,也比曲意迎合更能安慰人心,除非对方不可理喻或无可救药。自然是最好的导师,它既不给人承诺和奖赏,也从不鼓励人将它理想化、故事化或神圣化,它只是将我们丢回给我们自己,然后退回到远处与我们默默同在。自然呈现出异常的单纯,同时也极为尊贵和开放。每个生命注定都是孤独的,为了摆脱孤独或生命虚无的困惑,人们总是企图抓住些什么,以证明自我的存在。有时可能是来自他人(社会)的肯定,有时甚至只是想找人吵一架或打一仗,也好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对美好的事物也不可过于贪恋,即使当心有所动,镜头对准时,也是努力想尽可能多地传达那一刻当下浑然的感受。实际上,常常想留住的稍纵即逝……

看每一个人都没多大分别,即使他是残缺的,我们也不因此真正觉得他生命卑微;即便他比我们位高权重,我们也不因此自惭形秽。能不泥于外物,无论怎样的生存际遇,都是可以带我们回家的路途,如此便真正自由了。活着,不只有匆忙赶路。叫停,需要勇敢、大胆和真诚地面对自己。倾听世间不同的声音,为的是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活成自己渴望成为的那个样子。儿童快乐,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并常常满足于小小的喜悦!多思量和感恩对方的好,自己的心也会被爱充满。再平凡的日子都有光芒! 就是这样的—— 快乐和悲伤交替前行,扭成了粗壮的生活!

人生上半场拼的是智勇双全,下半场靠的是爱与成全。没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过的人,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也会流于散淡。背景太过沉重,光就透不出来;底色过于散淡,灵魂则无法驻足。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文学和艺术都是对生命思考的表达。以这个思考为圆心,可以画三重圈 ,由内向外依次是:审美的(着力于好的)、哲学的(好坏是相对的、会发生转化的)和自然的(融通“归一”的)。

 

〖生命的长成〗

世界从来不是一元的存在,而是多元并存。就像阳光下飞舞的,有蝴蝶、蜻蜓和蜜蜂,也有苍蝇、蚊子和臭虫。我们的情绪,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选择相信什么和捍卫什么。当新冠疫情猝然爆发时,有人逆行担当,有人模糊敷衍;有人慷慨捐赠,有人趁机发财;有人自觉隔离,有人拼命逃跑;有人自我反省,有人事不关己……病毒无界!人类最终的结局,就看自身觉醒的力量能否抵得过盲流意志。我们每一个人的抉择行动,都在决定着方向。所有的病都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自然反馈的力量,最终会抹平人类自身发展造就的种种壁垒。地球生物是命运共同体,敬畏自然,尊重天理。我们都是自然之子, 现代化无论走多远飞多高,传统是根,是一路陪伴,并最终可以带我们回家的那根牵绳。可辨识可追溯甚至依然可归依的土地和老家,是人生幸福的载体。城市发展,抑或任何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都不该以摧毁它们为必然的代价,否则我们愈走离幸福却愈远。 无论是年少时,在乡村泥泞中艰难跋涉,渴望努力逃离,还是如今在钢筋水泥楼宇间、雾霾里,对自然四时的期盼回归、对土地的敬畏,都说明生命的原始动力源自山林田野。近些年来,更加怀念读书时的暑假,我坐在庭院的竹椅上看书,妈妈就在不远处桐树下的井边打水,几只蜻蜓绕着我们飞,还有一只停靠在我的肩膀上,当时我内心涌起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胜过了我佩戴任何的奖章。我们一直是在与自然的对话里,了解自己,进而懂得世界的。

自然整体的生态平衡与持续稳定是物种生存的根本依据。人类也像其它物种一样,依赖于这一整体而存在。尽管我们的依存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但仍旧有赖于此。地球有规律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周围有均匀的大气保护层,地球表面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生命存在所必须的生存空间和条件,但这一条件本身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些既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量,也没有无限制维持这一有机平衡体的能力。因此,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一个终极的限制,那就是不能破坏这一自然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延续性。人们需要按照自然要求生活,这就意味着与我们赖以生活的大地系统的法则和谐地生活,意味着与我们自己躯体的法则和谐地生活。但是,为了找到这种外在的与内在的和谐,我们必须再次学会自然与躯体的语言,倾听它们的话,认真审视而绝不能漠然处之。众多的思想家总是教导说,人类是自然世界中最可宝贵的存在,而绿色理论则针锋相对地指出,自然才是人类永远的导师。现在看来,人类之所以成最宝贵的存在,恰是因为人类懂得尊重并自觉运用自然规律。

这次疫灾下的大多中国人,也许没有可能挡在瘟神面前,救死扶伤赴国难,也没有机会做志愿者,参与外围作战,只能打好配合,坐在家里自我隔离,至少不做病毒帮凶害己祸人。但所有中国人都在安静里,前所未有地深切思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像地球有地心引力一样,每个人的小宇宙也有“向心力”。思维逻辑清晰的人,更易于在自我生命的梳理中,觉察到那个本我【向心力】,并建立起自身融通的生命体系,以发展开放的姿态直面挑战,同时消减内在冲突,从而愈走愈笃定从容;思维逻辑混乱的人,常常纠缠于自我制造的矛盾冲突中,无法自拔突围,且遇困境总归外因,致自己知行不能合一,因而难以自我救赎。思维就是创造力!没有什么所谓“没有问题的人生”,若有的话,也是无聊的。人生带着问题而来,为解决问题而活。当感觉到自己能量不足,说得有点多,情绪有点儿乱,那就闭嘴吧。退后一步转身,多读书、多观察、多行路、多做事,更重要的是多休息、爱自己。很期待每日间辛苦劳作后,坐在桌前闻着花香,读会儿书或随便写点什么,哪怕就只坐着发会呆也好。这样的时刻尽管不多得,却也是琐屑生活的一点滋养。还有我们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并不一定要做专家学者,而是想从中获得启示,结合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好比在黑暗中,燃起一盏心灯。

焦虑,其实是缘于为自己想要的想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同时还不想放低姿态,降低期望。管理自我预期和增进自己的执行力,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梦想吧,不要急功近利或投机取巧,双脚踏实且努力地走在大地上,这样即使面对艰难,因为自我承担时的尊严感,我们也会坦然从容许多。优秀与优越感不同,优秀是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则是感觉自己比别人好。再大的爱,再深的怨,总归谁也不能替谁活过一生,最终都是自己对自己的交待。心想事成,原不是因为想得多,却是因懂得为自己真正想的事,果断有所舍弃。因为舍弃而专注,因为专注而笃行,梦想便落地生根,日渐长成。如此,即便最终原事无成,也必定会揽获一路逐梦的日月星辰,不会不甘,更无抱怨,顺着长成转个弯,朝着下一个路口,复向前。


       2021.7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