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维凤的头像

陈维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7
分享

过年轶事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团圆、幸福、和谐的象征,也因而成为国人最看重、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或“新春”,这都是官方、字面上的称呼,而在民间、在老百姓,都称之为“过年”。一个“过”字,将静态的节日名词动化,瞬间升腾起欢渡新春的热腾腾的烟火气息。且不说一入腊月就忙年的隆重,也不说不出正月仍是年的滋味绵长,单是过年的“过”程,就叫人回味无穷——千里万里之外的人飞着驾着奔回老家,尽享团圆;劳累一年的人们置新装、吃美食,犒劳自己,尽享幸福;忙忙碌碌一年无暇走动的亲朋,趁着过年走亲访友,传情达意,接续和谐互助的亲情。过年,总会“过”出几多生动鲜活的新年轶事。

(一)

早些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单位便开始派车轮流送干警走亲访友。开始时条件有限,同一路线的干警两三家要合用一趟车,大家把各自的住址和要去的地方告知司机,由司机统筹安排路线,挨个上门接送。后来车辆条件好转,各庭室自己安排,相对宽余方便许多。

还记得前些年,大姑二姑三舅均在世,我所在的板泉法庭也有了自己的专用车。每逢中秋春节,轮到我时,司机小孙带着我先是接上县城里的二姑,再去看莒县的大姑。如果我们计划在家多玩会,就不用单位公车。先生开着自家车带着我和儿子,也是先接上八十多岁的二姑一起回我老家,然后再带上比二姑小两岁的父亲,一起去看望九十多岁的大姑。

耄耋之年的老姊妹仨聚在一起,手挽着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时不时地裂开豁牙的嘴,开心地笑。二姑带了大姑爱吃的大对虾,说笑的功夫,煤炉上的大虾已煮熟,二姑仔细地去头剥皮喂进大姑嘴里,大姑原本想让二姑和父亲吃,可是父亲和二姑都不依她,大姑只好美美地独自享用。父亲知道大姑爱吃牛肉,每次都将我们送他的牛肉分一半给大姑,日常有啥好吃的,也总想着留给我大姑。这份亲情相见,带什么礼物去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难得的相聚。每次去,我都记得带着相机给父亲姑姑们照相,留下珍贵的纪念。

三舅是妈妈的娘家门上最后一位长辈亲人。虽然母亲早早离世,但大哥总是叮嘱我们,一定不能让这份亲情因亲人的离世而淡漠。三舅是个五保户,住在乡镇敬老院里。如果不与二姑同行,我们就先到镇上敬老院看望三舅,然后再回老家。第一次去看三舅时,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带路领门,其他的五保老人纷纷站在各自的宿舍门口,满脸羡慕的看着我们从轿车上一趟趟地往下搬烧鸡、火腿、炸鱼、肉丸、点心、水果等食物以及衣物。临走,老公掏给三舅三五百的零花钱,三舅总是羞涩地笑着,想推让但又想留下,小孩子般可爱。有时我们也先回老家,与哥哥弟弟们结伴一起去看三舅,各家带着各家的心意礼物,忽啦啦一堆人站在三舅面前,红黄蓝绿的礼盒摆了一大堆,三舅总是满足地嘿嘿直笑,他为妈妈欣慰,更为我们高兴。而我们每见三舅,也如同再见娘亲,替母亲照顾三舅,是我们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二)

近年,生活奔小康,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也因为中央八项规定禁止公车私用,再加上春节放假晚,干警们便自行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串门走亲。县城里的亲戚一般就中午或晚上走动,路远的亲戚安排在周末。因此,下班后,县城的主干街道上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仿佛全天下的车都跑到街上来亮相,半天挪不动一步。早有聪明伶俐的人士带着精简却高档的礼品,骑着电动车一溜烟地穿梭而去。

我们大多是借周末先去我娘家,白天哥哥弟弟们忙着干活,我们则趁机先拜门,因为要去的长辈亲朋较多,于是一切从简从速的将节礼送到,简单寒暄两句,急忙赶到下一家。

早早拜完门,我和先生回家先准备着晚宴大餐。我帮忙摘菜洗菜打下手,先生烹炒煎煮,一口气十几个菜摆上桌,地锅柴火煮全羊咕嘟咕嘟冒热气,汤白浓稠的时候,大家都忙完归来。晚宴开张,大哥、二哥、弟弟及我们四大家人与父亲欢聚一起,开怀畅饮,把酒言欢,中间再与东北的三哥视个频,阵阵欢声笑语,一年的劳累与积郁都随这欢庆的气氛一扫而光。

不知不觉就晚上十点多了,我们赶紧告辞回家。哥嫂弟妹们忙不迭地将提前备好的馒头、发糕、板栗、花生和香菜、胡萝卜等农家菜,以及笨鸡、笨鸡蛋(农家养的鸡叫笨鸡,喂饲料的大棚鸡叫肉食鸡)等绿色环保食品,一袋袋的往车上装,瞬间后备厢塞满。其中,发糕、板栗是我娘家的特色产品,嫂子弟妹们年年都特意多准备出来,让我们回婆家过年时带给婆家的亲朋。

(三)

回婆家也就是回自个家了,程序就要多。先是腊月二十六回老家上年坟,顺便将肉鱼等年货捎回老家,让婆婆提前享用或是走亲用。腊月二十九晚上或三十上午,春节放假了,家里也收拾干净了,后备厢装满烟酒奶茶及各类食品衣物礼盒,一家三口才真正踏上回家过年的路。

车多慢行,一个小时才挪到家。车刚停好,儿子就肩扛手提地跑进院喊着奶奶,婆婆应声急忙迎出来,一起往家般东西。祖孙俩相互吹捧着“孙子胖了,奶奶还不老”的感言。

闲话一会家常,我们三口人便趁着头晌一起去拜访姑叔长辈,同样也是长话短说、余情后续。急忙归来,儿子与侄子负责贴对联,他们先在奶奶家的煤球炉上煮好浆糊,一边贴一边说着那过去的文盲不识字,误将“肥猪满圈”贴到炕前、将“身体健康”贴到猪圈的笑话,哥俩笑得前仰后合,新年的喜庆早早播撒了满院......

午饭后,我与婆婆准备过年的饭菜,因为年夜饭是都在大哥家一起聚餐,哥嫂准备的齐全,况且炸鱼、炸肉丸子、煮鸡、定制猎头糕等这些费事的活,婆婆早就提前做好了,现在只需做些简单的炒菜即可。因此,我与婆婆的工作很轻松,两人和好面、剁好馅,基本也就完成前奏。到隔壁哥哥家帮忙打下手,一会儿功夫,“海陆空、红黄绿、酸甜辣、冷热荤素”摆满一大桌,一家人围坐一起,就着春晚,举杯庆贺。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先生是惯会装腔作势的,这么重要的时刻,总要高调发表些总结讲话,虽然都是些老套的祝福祝愿,但搁不住人家口才好呀!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总能赢得满堂彩。饭毕,我与嫂子、婆婆、侄媳三人,边看春晚边包饺子、包汤圆,中间不时的收发回复贺年信息。不知不觉午夜12点,新年钟声响起,春晚结束。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拜年是过年的重要仪式,记得刚结婚那几年,清晨六点来钟就要睡眼惺忪地爬起来拜年。近年来年味变淡,七八点钟才起床。今年情况更特殊,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家拜年比较低调。初一早上来家里拜年的明显稀少,我们也只拜了本家长辈,然后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看电视。

下午三点多,三婶给婆婆打电话:“听说本村及周边村有疫情风险区回来的人家,派出所、医院已经上门调查了,快让孩子们早点回去吧,等安稳了,啥时不能玩!”婆婆虽有些恋恋不舍,但形势严峻,商量之后,我们决定晚饭后连夜回城。

于是婆婆开始不停地收拾东西。与来时不同,生鲜鱼肉均已变美食——猪肉变成炸好的肉丸子,鲜鱼虾成了炸好的黄龙龙的鱼块,驴肉、白菜剁成饺子馅分装不同的盒子里,回家只需加盐拌好即可;青菜、水果、儿子的零食,自家磨的面粉、炒米、煎饼,一袋袋、一包包,婆婆与老公一趟趟地先把东西送上车,又急忙回来做饭,做饭的间隙又想起还有卤水豆腐没装、地瓜凉粉也没装,婆婆又急忙放下锅铲去找出来,装好放在显眼的地方,生怕临走时忘掉。晚餐有我爱吃的鸡、儿子爱吃的猪肉丸子、老公爱吃的鱼,一应俱全。美美的饱餐一顿,告别亲人连夜回到县城。

一进家门,我与先生一样一样的往冰箱、前后阳台归放东西,儿子负责给奶奶电话报平安:“奶奶,你给我的压岁钱我放您枕头下了,您年龄大了,自己多买点好吃的,要少干活多吃饭。”

“告诉你爸妈,给我的钱放你电脑包里了,我自己有钱,你们还要还房贷......”

2021年,这个特殊的春节,不一样的爱,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