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鱼乐的头像

陈鱼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3/04
分享

鸡公蜈蚣与船工

看过《西游记》小说,或其电视连续剧的人,都知道蜈蚣的天敌是公鸡。到底公鸡是不是蜈蚣的克星?还是让事实说话,曾在抖音看到这样一个小视频:一小伙子偶尔捉到一条蜈蚣,用矿泉水空瓶装它回家,来到地坝,先用苞谷籽引来几只成年鸡,然后将蜈蚣先倾倒于空坝,一只公鸡见到鲜活的蜈蚣,就不再吃苞谷籽,赶忙过来啄食蜈蚣,鸡嘴一啄,蜈蚣一扳(自然伸卷),再啄再扳,经三啄五啄,公鸡便将蜈蚣全身吞下去……

巧得很,有人讲过鸡公(岭)啄石蜈蚣的故事。

那是五一长假,下乡去三河镇釆风,调查民间文化,在大河乡(今属大林村)街尾碰到当地一位名叫温万安的古稀老人,他就讲了山鸡公啄石蜈蚣的奇怪故事。

大河嘴地处于南边的龙河和北边的龙沙河相交的北岸石山上,大约在清朝雍正年初兴起赶集。左边咆哮如雷的龙河在此宽阔平坦,右边小小的龙沙河一路水流到此不再急躁而显得柔美温顺。一大一小两条河流在大河嘴场对面的鸡公岭相遇。鸡公岭对岸的泥沙冲积层边的石山上,就建立起约五百米长的场镇,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大河嘴场。这个地名,一直沿袭至今。当然,这里也是石柱县2001年撤区并乡前大河乡的治所。

站在大河嘴街上,前看隔河相望的鸡公岭,后靠磨子石,左临龙河,右依观音庙。沿河边建街,恰似一个弯弯枷担的驿道,穿场而过。此为“五马归槽”的小巧地形,也像一条大蜈蚣。蜈蚣,石柱土家人称之“雷公虫”。以前,人们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场上常常发生火灾,有一年火烧40多家,搞得街容街貌面目全非。就今天目击而言,场镇临河边街房也不是连排修建,都留有一些缺口。为何会这样?因利于下到龙沙河取水扑灭火灾。以前,频繁失火,人们把原因赖到鸡公(岭)与雷公虫的头上,传说是这鸡公在捣鬼。鸡公岭就像一只火鸡公,只要它十分兴奋或者发威时,就使劲啄食,非常霸道——啄到石头,石头就冒火星,火星子飞过龙沙河,引燃街上的易燃柴禾,就造成一次次火灾,大河嘴场就真的遭殃了。

曾有一个过路的先生讲:大河嘴场就是一条雷公虫,公鸡最恨它,一见即啄,一嘴啄击石上,便飞火星,由此酿成火灾。这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人们不在于它玄乎不玄乎,而在于防止,就问这个怎么预防呢?过路先生说,只要有人天天拿着竹竿吆鸡公,让它远离大河嘴,就可免遭火灾。人们思来想去,有谁天天去吆鸡公呢?莫不是过路先生捉弄人吧。但想了很久,人们还是相信先生说的话,去试一试,最后想到——只有划船的人,才会天天手握竹竿划船撑船,舞来舞去,又像在吆吼鸡鸭。这样,人们就在大河嘴下场口木柴市场处河边设一个渡口,与龙河对面的王爷庙渡口连成一线,正式兴起划船过河。说来也怪,划船的人天天在河里划来划去,果然大河嘴街上失火的次数就少得很了。其实是人们更加注意用火安全,才免其灾。船工吆喝鸡公、鸡公啄石蜈蚣,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不过,船工划船也有一定风险。当船划到“马骑塘”时,稍有不慎,就将船底搁在河中“磨船石”上,船就无法前行。说它叫磨船石,只因船底搁在此石上,无论你再怎么使力划呀撑呀,船都在河中打旋旋,如左撑竹竿则船往右转,如右撑竹竿则船往左转,船始终不会向前滑行。而有经验的船工,脑壳灵,办法多,他会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采取移动船上的乘客,使船离开石头,把船向前划走了。船工总结出多年的经验:如果磨船石一旦显露水面,就预示这年天将大旱,至少连续三四十天不下雨。另外,大河嘴原供销社生资门市部后面的沙滩约十来米处,河中有一砣“窝窝头”样的石头,从河底拔地而起,露出水面两三尺高,直径约有五尺,石顶兀突,人们就叫它“毡帽石”。船到毡帽石,两丈多长的划船竹竿都撑不到底。一遇河水猛涨,此石被淹没,如不小心,船底触及到此,就可能出现危险。所以,每遇此情,船工特别小心。

大集体生产时,船工靠记工分分得口粮,每月固定称给大米45斤,以解决其生活。包产到户后,船工可以收点微薄的渡船费补贴家用。

如今,党和国家出钱,乡村出力,修起跨越龙河的大林村平桥,过人过车,既安全又方便,船工失业。即使划船去对岸的,也是割草,弄柴,甚至偶尔的荡舟游乐者。从此大河嘴场也淡出人们的视线,渐渐成为记忆。大河嘴街上的人们也更加注重用火安全,鸡啄蜈蚣起火的故事,就成了三河镇多年流下的传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