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鱼乐的头像

陈鱼乐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06/16
分享

对秦良玉“兼通词翰”的考究(校正稿)

巾帼英雄秦良玉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军士将领,她用其非常辉煌的一生开启了我国女将首次载于正史的先河。秦良玉成就的伟业在明代三朝,挥军平叛、抗击后金、京都勤王、平定奢乱,保境安民,几百年来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和楷模。明史载秦良玉“兼通词翰”。本文着重就秦良玉文化里的“兼通词翰”,对其诗词书法作品进行考辨,抛砖引玉,有望方家深研。这对激励后世文化自信,鼓励文武双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很有必要。

一、诗文

所谓秦良玉文化,是指人们围绕秦良玉传奇的一生以史书、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形式加以记载传播及其遗物遗址为核心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其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秦良玉大都督府、古战场遗址万寿寨、三教寺良玉陵园、雕刻、碑刻、牌匾、蟒袍、朝笏、印章文献、土司谱牒、礼器兵器等重要文物。而其“非遗”则指与其相关的民间故事、兵器制艺、兵法运用、军事思想和各式文学艺术作品。“兼通词翰”显然属于后者。

秦良玉到底是否通辞翰?清代张廷玉《明史·秦良玉传》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明史虽有此记载,但因无具体的诗词书法作品记录让我们见到,所以引起人们怀疑,也在情里之中。今细读2018年版《秦良玉史料全集》《千年石柱》《石砫厅志》①等,吾以为一品诰命夫人、忠贞侯秦良玉,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真是兼通诗词和书法的女将军。

秦良玉博览群书,发愤读书,用赋诗填词来言志,以至文武双全。她在娘家时的励志诗“荷花亭”曰:

溪水如带柳如烟,莺闹燕舞色更姸。

待到明年春意满,一枝红杏出墙园。

此诗虽然平仄存在瑕疵,但从古绝来说,还是可以的。不过以“红杏出墙园”来暗示自己志向远大,不愿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平常女人,很不错。

再看她的“擒虏回”诗云:

红颜岂必锁深闺,功业何须让须眉。

力挽狂澜问谁是,巾帼沙场擒虏回。

这首古绝诗,则是抒发她将为国征战,擒虏回来,展示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远大目标。

秦良玉在娘家时,暗自读诗书,题诗明志,他父亲秦葵并不知情。有一年,忠县要举办赛诗会,她秉明父亲,要去参加赛诗会。他父亲开始完全不相信女儿会吟诗作对,就不让她去。为证明她的文思泉涌,父亲指令她以“惊盗”为题作一诗。她立马命笔作古七绝一首:

鸣玉溪水翻碧波,青女乘风上高阁。

夜半楼中珠帘卷,芳宗难觅望银河。

秦葵眼前一亮,大吃一惊,一看内容切题,词句优美,只是把那夜半飞贼太美化了,而且字迹娟秀工整,笔峰苍劲有力,于是让良玉参加赛诗会。

秦良玉随父走到赛诗会场,魏世雄眼见秦葵之女良玉艳丽迷人,指定她以“甘宁祠”为题,即席赋诗一首。秦良玉一听,挥毫泼墨,顿时一首《咏甘宁祠》跃然纸上:

西陵太守家临江,百骑破曹贼胆丧。

千秋烟火湖边祠,义冢犹存侠骨香。

这首七绝,虽然有几处平仄存在问题,但即兴所作,词不害意,一作毕未经推敲,就展示出来,众人欢呼雀跃,齐赞“人美诗更美”。

以上四首诗,载于《千年石柱》②。经考证,这几首诗来自蔡玉葵的《桃花马上忠贞侯》③文章。蔡先生编史志20多年,想必他在此文中言明这四首诗是秦良玉作的诗作,《千年石柱》也采用这几首诗,姑且相信不是他杜撰。如有方家指出更有力的佐证,那便锦上添花。

到底是秦良玉能赋诗填词,还是后人为她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而凭空代言,故意说成是她的作品呢?让我们再看一例四首诗。民国张森楷在《张森楷史学遗著辑略》④一文中称:“庄烈帝优诏慰劳、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金传只用‘帝召见平台’五字、今用《明史》赋四诗赐之、以旌其功)诗曰:

1.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婴。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2.间关百战扫尘埃,绩奏三朝亦壮哉。为国忘家何以报?报卿应筑女云台。

3.边关风景近如何,沧海烟蜂警梦多。忠顺膺封曾想象,输卿大节壮山河。

4.北寺荆蓁未尽锄,东林杞梓莽萧疏。冠绅举效昙笼义,四顺烦忧可顿舒。

良玉口占依韵奉和诗曰:

a.聚精金铸剑锋成,蓬鬓犹能矢结缨。尽使忠镡清带海,木兰吟改棹歌行。

b.愿辉金镜绝纤埃, 元首赓歌至治哉。果使虞旋环舜陛,不希巴妇筑秦台。

c.升平仰答计云何,当代英才布列多。底事悬机烦庙算、亟恢群力整关河。

d.仅随樊灌佐耘锄,敢比芳兰映綷疏。大起膺滂屏甫节,伫看寰海尽安舒。

奏御,帝尤嘉之。(《明史》只‘赋四诗旌其功’六字,今从《金传》补帝赐诗,从《芝龛记》补四和诗。”这里张森楷先生已指明秦良玉的和诗四首,出自《芝龛记》。这四首和韵诗,都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诗,各首平仄均无问题,诗意不错。与前面《红杏》《擒虏回》《惊盗》《甘宁祠》四首相比较,真有天壤之别,和韵诗从平仄、押韵形式上看,按平水韵检测,没有任何纰漏,明显比之前的那四首好多了。但关键是此《芝龛记》是否董榕所著,它是史书,还是文学作品?这个留待后面进一步求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王槐龄《补辑石砫厅新志》(1843年刻本)上记崇祯皇帝,所赐诗四首中,仅有“蜀锦征袍手制成”这首大致相同的。一个是“蜀锦征袍手制成”一个是“蜀锦征袍自剪成”。这个可能是手传时笔误所致,但不影响整体。

而其余三首完全相异,判若两人,请看一一

1)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2)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婴。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3)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4)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歌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再看崇祯皇帝身边近臣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中国野史集成(第28册)》之《崇祯遗录》⑤:

1.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内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2.西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婴。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3.露宿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臙脂。

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4.凭将箕帚扫妖奴,一派欢歌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这三个版本,都证明崇祯确实赐诗四首,以旌其功,事实不假。王世德的与王槐龄的两个大同小异。而《金传》所载的另三首为何截然相反呢?到底是《金传》有假,还是王世德和王槐龄两者版本有恙?这也有待方家进一步考证其准确性了。

《金传》选用了《芝龛记》,言秦良玉依崇祯帝诗韵和诗四章,确系鲜为人知。《芝龛记》是传奇剧本。清代董榕所作。榕字念青,直隶丰润(治今河北唐山)人。以石砫土司秦良玉、道州守备沈云英二女子对抗张献忠为主线,反映了明万历、天启、崇祯至明清易代之时的政局和史事。滕新才《秦良玉“平台赐诗”考论》⑥一专门从赐诗始末、赐诗内容、赐诗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但未见有《金传》所补录的另外三首诗,也未提及良玉和诗一事。看来,其和诗四首到底是否秦良玉所作,是否董榕伪造,还是他选自其它史书,也有待方家广泛查阅,旁征博引,深入细考。

而秦良玉武艺娴熟,并善词翰,谈吐应对,游刃有余,颇有学士风度,就早有人论证过,一如她的《固守石砫檄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措辞精彩,慷慨激昂,又饱含情感,明白如话。表明驭文能力非常不错。二如她的一些军事奏请,遣词造句精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崇祯三年六月,在平定奢崇明叛乱后,良玉上书说:“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粮,累奏红岩墩诸捷,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渡河一战,败衂归营,反闭门拒臣,不容一见。以六尺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又崇祯十三年与陆透之论川中形势,佩倪而谈,贴切中青,虽老成宿将色不能过。危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

再如祟祯十三年与陆逊之论川中形势,她说:“邵公(捷春)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农民军)据归、巫、万山岭,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验,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杨嗣昌)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李龄。今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此所谓侃侃而谈,贴切中肯,这不是在运筹能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如此言词风采,出于封建时代女人之口,斐然成章,真乃桃红李白光千古是也。后人即清代陶澍将她与南宋文天祥相提并论,有诗赞云:“闭关坐卧小楼中,大节直同文相国。”

再值得一提的是明史中的“召见平台”的平台到底在什么地方?聂树平先生在《明清时期史学与文学文献中的秦良玉形象》⑦一文作了阐释:即召见大学士的地方。到崇祯时,大学士的地位接近今日的总理之类的中央领导人之列。据朱彝尊、于敏中《日下旧闻考》载:皇极殿之北,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即华盖殿也。再北曰建极殿,即谨身殿也……殿居中向后,高踞三缠白玉石栏干之上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曰平台也。凡朝对阁臣等官,或于平台,即后左门也。当时的阁臣,也即大学士才有资格在此得到接见。崇祯在这个平台召见秦良玉,这无意中提高接待规格,其用意在激厉明朝将士勤王。即使如此,秦良玉也挽救不了垂暮的明王朝,正如陈攀凤《太保祠十绝诗》之八慨叹:“只手难回明社稷,遥遥北望哭斜曛。”

二、书法

秦良玉通辞翰,是位诗书之人。如以《红杏》《擒虏回》《惊盗》《甘宁祠》为题的诗,就是例证。秦良玉不仅会写诗,而且书法也不错。

秦良玉古战场遗址在万寿寨。此寨位于石柱县城东16公里蚕溪乡(今属三河镇)与河坝乡(今属南宾街道)交界的万寿山上,寨前有缺门、驻马关。寨上约20万平米,分前、内、后三寨。前寨即第一道寨门上的对联为“奇山奇水此间亦有奇杰;寿民寿国随在可为寿征。”门眉上“万寿山”三个行楷横排阴刻大字李良品等人⑧称之是秦良玉手书,端正工整,可谓遒劲有力。

在第一道山门右下边不远处一巨石上,又是“万寿山”三个楷体竖排阴刻一尺许见方的大字,字迹稍为模糊,但笔力隽秀,仿佛宋体字印刷在石壁上,仍然清晰可见,足见书法功底了得,传为良玉所书,有待详考。

还有土司前堂有“帅忠堂”三字匾额,是秦良玉笔迹。“帅忠堂”这三个字是载于清王萦绪编《石砫乡土志》第一册里的大都督府楼里,现在虽然看不着墨宝,但凭史志记载,就可想而知:“‘帅忠堂’条云‘土司前堂有帅忠堂’。三字匾额,秦夫人良玉笔迹也,字大尺六寸,笔力遒劲”⑨这也是秦良玉文艺能力的旁证。

反之,如果秦良玉没有诗词书法作品问世,清张廷玉会在《明史》中称赞她“兼通词翰”吗?猜想张廷玉一定看到过良玉的笔墨文章。否则,肯定不可能添油加醋,让她锦上添花。

总之,深入探究秦良玉文化之兼通词翰,我也相信她是“兼通词翰”的,这对激励后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鼓励文武双全很有必要。秦良玉文化既是土司文化的代表,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典范。研究石砫土司秦良玉文化,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利用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坚持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对促进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深远,一举几得,裨益多多。

2023-06-15修改

注释

①蔡玉葵主编《秦良玉史料全集》(2018年10月,重庆出版社)

②石柱县委县政府编著《千年石柱》第三章“长河星辰”第一节《巾帼英雄秦良玉》(P97~99)一文(2018年10月,重庆出版社)

③《桃花马上忠贞侯:巾帼英雄秦良玉记略》(《石柱人文》,县文联的刊物,2014年6月,总第1期)

④张森楷在《张森楷史学遗著辑略》(《秦良玉史料全集》之《历史资料卷》P136)

⑤盋山精舍抄本,巴蜀书社,2000年1月版;另见录于陆廷灿《南村随笔》(1735年刻本)

⑥滕新才《秦良玉“平台赐诗”考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⑦《秦良玉史料全集》之《研究论文卷》P569)

⑧李良品、冉建红、吴冬梅《石砫“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与保护》(《秦良玉史料全集》之《研究论文卷》P421)。

⑨彭福荣、冉建红《石柱马氏土司文学述论》(《秦良玉史料全集》之《研究论文卷》P444)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