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一些人,被失眠及抑郁症日益困扰着,其背后与复杂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关联。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是冉冉的新近大作,就是对其关注和探究。这部作品把目光聚焦失眠抑郁人群,以细腻熨帖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一位重度失眠患者如何自救,如何战胜自我,且给更多人带来希望的故事,成功塑造出主要人物“甄妮”由自傲自大,向宽容慈悲大爱的崇高形象的华丽转身。
这部小说有三个特色,版面设计深沉大气,让人爱不释手,读来回味无穷。
特色之一,选题比较新颖,且衔接乡愁
小说以催眠的角色切入人性改变的主题,揭示人生过程,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主题。我们常常读到的要么是反映当今重大主题、重大事件的小说,要是重要历史题材、爱情永恒主题的小说,或是悬幻小说,或是科幻故事等。读了冉冉《催眠师甄妮》后,才觉得这个选题角度比较新颖,之前也有以催眠职业摄入主题的小说,但那不是写人性的由不好转变为好,而是写人性的坏恶丑。2013年7月,悬疑推理作家周浩晖的小说《邪恶催眠师》出版,这是中国小说界第一部“催眠犯罪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催眠师之间正义与邪恶的斗法。2016年5月,赣南作家杜书福创作的长篇小说《催眠师手记》,它是以“精神病学调查”为体例推衍叙事的小说。冉冉主席这部,正好与《邪恶催眠师》《催眠师手记》相反,从心理学的角度,人性转变的转变,成功地歌颂人性的真、善、美。这种新颖除了角度新外,还表现在主要人物的前后变化非常明显,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切合实际,先抑后扬放之绝处而逢生处理得比较恰当,小说结构完美,用笔驾轻就熟,耐人寻味,手不释卷。
当然中间也有脱贫攻坚、乡村建设(今称乡村振兴),涵盖廿年的历史,又与当下接地气,并且是小老百姓的故事,主要是女性的故事。像前些年重庆作协副主席刘运勇的长篇小说《山民》间接写彭水县一样,冉主席在一些地名中涉及到渝东南尤其是酉阳等县,如“普旺”好像就是酉阳的“麻旺乡”,又如“茅儿盖”“插旗山”“梅子河”地名就像是酉阳、秀山、黔江、涪陵一代的地标,“麻将薅得薅不得……薅不得”的方言,就像是酉阳的方言,一些诗词如裴医生用方言朗诵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使人联想到酉阳桃花源,小说中写到种植黄连,实际上石柱县、酉阳县万木镇莲花村都产黄连(小说里有“莲花村”),使人感到小说故事就离我们不远,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作者是渝东南酉阳土家族人,写她深知极熟的故乡,既令人联想起乡愁情结,又在情理之中。
特色之二,人物形象完美,塑造鲜活
作者成功塑造了甄妮人物形象的丰满完美。以诗性的语言、灵动的笔法,以正叙、倒叙、白描、诗歌、对联、书法、绘画等艺术手法,采用先抑后扬,先有伏笔铺垫,后答疑落实,前后照应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甄妮丰满的人物形象。小说作品在第17页末段,就埋下伏笔,设计了甄妮赴死的告别场景,留下悬念,她的人物命运到底怎么样?给读者留下思考,欲罢不能,必须继续读下去。直到读完,最终才知,催眠师甄妮果真走了。而且走得很有意义,医生裴加庆、老师卢燕玲、律师马新绿等很多人为她送挽联、挽章、挽幅、诗词。说是先抑后扬,正如作者自己在《后记》写到:“甄妮先是偏狭放任、自傲自弃,然后一步步走向柔韧宽容、慈悲大爱。”从甄妮身上,我得到这样的深刻启示:毎个具有潜能的人,经坚持不懈的拼搏奋斗,最终能从根本上战胜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改变自己的命运。自我革新得相当好,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小说差不多有点像《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她开始对达西存在的狭獈偏见,后来通过一件件事情的真相揭开,逐渐改变她当初的看法。原来达西是多么值得去真爱的一个好人,一个以身相许的大好人。《催眠师甄妮》小说,好像就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影子,或者是受到其启发。《催眠师甄妮》小说后面通过几方面,展示出甄妮性格前后迥异的性格变化。当然医学硕士、自发乡村振兴知识分子裴加庆,有新式启蒙教育经验的乡绅后代新月婆婆,老师卢燕玲、律师马新绿,小说里的这些鲜活人物,在此起到烘托最主要的甄妮人物形象众星拱月的作用。从审美角度来看,荷花虽好,但需要绿叶扶持。甄妮就是美好的荷花。当然裴加庆、新月婆婆也是小说的重要人物,相对甄妮而言着笔要次一点,这两位同金枝、舒那茜、卢燕玲、律师马新绿等一样都是绿叶。
特色之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有人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部小说是重庆的,因放在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区,也是中国的,更是反映世界的一部作品。说它是重庆的,主要如前所述,一些地名和方言来自渝东南。既是重庆的,必是中国的。说它是世界的,因世界的整体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催眠师甄妮》小说就是多样性的一个呈现,同时还因有反映外国的歌曲如第18页《斯卡布罗集市》英文民歌,第104页女子乐队播放的《现在我想向你道歉》的英文歌曲,第111页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弗雷的《安魂曲》,第164页裴医生登台演唱了荷兰民歌《白兰鸽》,第169页裴医生吹起了口哨秘鲁民歌《老鹰之歌》,第19页甄妮朗颂聂鲁达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诗歌,第273页艾米莉·狄金森《关于草原》的诗,多数是用中英文双语写出。第141页小说介绍了牧师出生的哲学博士——阿尔盾伯特·史怀哲,第318页“薛教授具备GPST-IH国际催眠师认证资格”,也是有力佐证。由此证明,渝东南这一代土家族苗族人聚居地也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接收新鲜,向世界文明靠近,不再是封闭自守的一片独园。
同时,美中不足的有两点,值得商榷和思考。一是建议作者今后改版和创作新作品,将“村主任”职务称呼替代“村长”。如第136页、第170-172页、第186-187页、第256-258页、第261-262页,有多处“村长”“王村长”“栗村长”“栗村村长”的表述,这与现实法律相悖。村长是1949年以前对一个村落领导者的俗称。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以来沿袭“村长”称呼。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村长”这一称谓,要改为“村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简称),这才合法,因为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只有“村委会主任”职务,没有“村长”。像第186页顺数第三段称呼为“村主任”,就起到了正常宣传法律的作用。虽然“村长”一称呼以前是老百姓的口头语,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现代语境下,人们渐渐也在改变这种称呼。如果小说小品等文艺作品不改变不该坚持的旧习惯,已不适应的旧称呼,似乎就成了一个问题。2007年春晚,小品《策划》讲述白云、黑土家中有只公鸡下蛋。这时擅长炒作的牛策划带着摄像机来村里拍片,要把这只会下蛋的公鸡炒红,花两万块钱从老两口手中把鸡买走。可就在这时,公鸡不翼而飞,老两口不但拿不着钱,还要退四万块预付款的故事。其情节中有这样的约定:如不能按时拿出下蛋的公鸡,白云说不是四万而是两万元(预付款,其实属定金)的十倍20万元赔偿。白云和牛策划还签了这个合同。这无形之中向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宣传错误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规则。此小品演出后就遭到法律界的抨击,有一位法官对此专门写文发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上,作了法理分析和文艺批评,中心意思主要是——不能为了演好小品,就违背法律规定。本人在此并没有批评之意,只是就事论事翻出来说理。愚见只是个人观点,建议对与不对,仅供作者参考与甄别。当然瑕不掩玉,整体颇好。二是建议内文字号,今后如改版时再放大一点,这样读起来就不会觉得视觉困难。
如有得罪之处,恕我直言,还望海涵。祝愿作者的小说越写越棒,登上中国甚至世界的高峰。
总之,这也是一部传递正能量,自我革新,自我改变的好小说,也是一部含有法治内容的小说,因为其中有律师、有法律对联“德风熏漆县;法雨润苍生”、有打官司的故事情节。小说封面设计一片深蓝色的山水展示了月光下和扑在水里的女人头相,大气十足,山静水明,美观悦目,给人深层思考,内文行距设置和章头章尾留白也显大气。小说因“催眠的意义于此获得完美体现——对无常人生的转化及对生命本体的发现。”凸现柔弱的女性,之前之后是判若鸿沟,由自傲自弃、偏狭放任的自大形象,变成柔韧宽容、慈悲大爱的崇高形象,柔弱女子催眠师实现华丽转身,所以此小说非常值得一读,爱不释手,让人荡气回肠。
(陈鱼乐 何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