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峡谷、悬崖、峭壁,猛虎般阻挡着当地女孩走向山外的路,封建、贫穷、狭隘、自私的魔爪,折断了女孩们飞翔的翅膀,人们以为女孩长大的价值和使命就是嫁人生子换彩礼,世代重复着牲畜般的生活。愚昧像骨刺样长在人们的肉里,这是电影《我本是高山》展现的云南丽江华坪县的风物画面。
张桂梅,是“七一勋章”获得者,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其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怀着对她这位时代楷模的崇敬,有幸随众文友到影院观看了《我本是高山》。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基于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影片中张桂梅倾其所有创办的女子高级中学像一团火焰,落在了华坪这固若金汤的穷乡僻壤里,1800多名女孩发生了凤凰涅槃般蜕变,获得了人生架构的重塑。这所专收山里贫困女孩的免费女校学生,用读书解除了贫穷、野蛮、狭隘、自私给山里女孩下的魔咒,用读书给山里女孩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用读书给山里女孩的骨子里植下了“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的自信自强基因。 两个小时的观看毫无倦意,走出影院,意犹未尽,情绪被海清等人饰演的故事情节包裹着,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感动遗憾相交织 。
影片中,面对学校因缺教师、缺学生、缺资金,只得听从教委安排,分流停办的困境,张校长无计可施,只得认命。在清理移交教师档案时,偶然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她眼前一亮,心中燃起了希望。心想抗战时只要有1名战士在,就表明阵地还在,现在还有6名战士在,说明我们的学校就还在,用读书带领女孩们走出大山,改变山里女孩三代人命运的阵地就在。于是招来6名党员在手绘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将“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作为入学誓词。 看到这一幕,我忍不禁壮怀激烈,热泪盈眶,仿佛自己就是他们团队里的一员,不忘初心 ,豪情万丈,誓为教育事业燃尽余生。华坪女中6名党员教师在党旗下的誓言,让山里的男人们愤怒了,父母们愤怒了,因在他们的眼里女孩长大是拿来嫁人生子换彩礼的,不是拿来读书的,读书无用,耽误下地干活,可女孩们的福音到来了。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沉寂的山窝沸腾了。
“抢人”上学的序幕就此拉开:张桂梅拖着病体上千次的家访,与村民为夺孩子读书出语相向,去家里、去工地 “抢人”,山英就是张桂梅从她家人手里“抢”到学校来的。学生忘我学习,教师忘我工作,舍小我顾大我的序幕就此拉开:学生吃饭流程从打饭吃饭到洗碗10分钟内完成,从华坪女中走出去又回到华坪中学的付春盈老师怀孕时“孩子生下来我婆婆带”到最后的“高考完了我辞职,多陪陪照顾孩子”的这些画面让人泪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成为华坪女中老师潜在的誓言,他们用言行诠释了一线教师的使命和内涵。作为教师已被深深的感染着,作为家长被深深地感动着,作为学生被深深地打动着。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影片,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反映了一线教师的艰辛和他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有信仰就有力量,志存高远,奋发向上;团队同心,其利断金。
个人认为海清饰演的张桂梅形似而神难似,原形张桂梅比饰演的张桂梅气场更加强大,更加善良理性。比如影片中的张桂梅工作作风表现得简单粗暴,付春盈老师告诉她怀孕了,张校长直接就是叫她走人,不要来了,激怒了付老师,引起付老师对她的回怼,这些不可能在原形张桂梅身上出现,与一个老师的师德师风不符,与一个领导的素养不符。还有对张桂梅创办华坪女中的初衷有失公允。张桂梅创办华坪女中分明是对山里女孩的救赎,是扶志扶贫的大爱,并非是影片中所反映的是张校长丈夫死后,无处解忧而为,华坪女中是她的解忧法器,这样的话她倾其一生的事业,都是从“我”出发,而非共产党员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格局,这与事实相违。
还有华坪女中在创办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支持她办下去的力量,是他已故丈夫而不是她的信仰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再说他丈夫生前也没有喊她去办学呀,能否办下去与她丈夫没有逻辑联系,让人感觉张桂梅办这所学校的思路和初衷是混乱的,只是歪打正着迎合了时代成为了热点。不过,这些都是愚见。
总的来说,《我本是高山》瑕不掩瑜,值得一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向尊敬的张桂梅校长致敬!
(陈鱼乐系重庆作协会员、秦中萍系石柱一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