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鱼乐的头像

陈鱼乐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3/02
分享

艺术之光闪烁西南大地 :《遵义地区石刻艺术》初读

在中华民族艺术历史上,有许多体现民族团结、交往交融的艺术佳话。进入新时代,呈现各民族精湛艺术的主题类作品,深受大众追捧和喜爱,亦成为作家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奋进方向。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余继平先生新著问世《遵义地区石刻艺术》,就是其一。皇皇巨著以写实的手法、诗性的语言、艺术的笔法,深情地回望了遵义地区几百年间石刻艺术的艰辛足迹,展现了黔北大地艺人的各类石刻佳作。全书全景式展示遵义大地民族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历史变迁,独具匠心地再现民间艺术之光,闪烁西南大地。

遵义是一座历史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从这部带有史料价值、研究价值的宏篇巨著中得知,遵义也是一座艺术之城。读罢此书发现,这既是对黔北石刻艺术集成的欣赏,又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扩展,丰富与发展。

文化有区域,艺术无疆界。余继平先生本是长江师范学院教授,曾以《乌江流域民间艺术》一书获山花奖,而遵义有一部分县属于乌江流域,故他却在休息时、节假日不辞辛劳,远到遵义搞石刻艺术田野调查走访研究,探索黔北石刻艺术,是对此深情的追求,这种研究精神,委实令人钦佩,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读此大作的收获。

阵容强大。全书共9章67万字,收入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彩图585幅,是16开本500多页的巨著,包括民间建筑石刻、墓葬石刻、摩崖石刻碑刻、牌坊石刻、古桥梁石刻、民间生活石刻等。从考察调查入手,到正式出版面世,作者用8年之久,为有此强大的阵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幅幅精美写实的彩色图片让人爽心悦目,也是一部视觉效果颇佳的文史图典。一个个重点石刻艺术的介绍与解读,让人眼界开阔,也是研究黔北艺术的重要文献。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艺术欣赏的有益之鉴。书封绿色为底,置入金色隶书体书名,外观给人大气厚重之感,视觉冲击力大,令人折服。

内容博大。此书内容,详略得当,除去概述与后记,各章容量小的在二三十页许,大的如第三章近70页、第四章超150页,每页容字1100多。可以说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思想性除表现在睦邻友好的民族团结精神方面,还体现在儒家、道家与佛教思想方面。儒家的读诗书做文章走仕途的民间石刻吉祥图案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三星拱照”“一团和气”“鱼跃龙门”“五子登科”“马上封猴”这些功名图,“太阳如意” “大孝感天”“哭竹生笋”“乳姑不怠”“安安送米”“卧冰求鲤”等图,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递了正能量的价值观。石刻艺术同时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如“天官赐福”“金童玉女”“八仙送封”“麻故献寿”“松鹤遐龄”“八卦图”,反映佛教的“八吉祥”“佛八宝”纹样,由此派生而出的“连年有余”“童子爱莲”“因和得偶”“连生贵子”“莲生富贵”“路路清廉”等图案,反映了各民族向善心理和追求轮回永生的理想。

民间传统建筑营造体现生态和谐的文化审美意蕴,因平地少,山地多,民族成分复杂,居住就有“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岩旮旯”的特征,建筑凸现“占天不占地”优势,遵照“负阴包阳、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的选址原则,遵循“左边流水为青龙,右边大道为白虎,前边池塘为朱雀,后边丘陵为玄武”的古训,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价值及特有的审美价值观念。

艺术性表现在书体的多样性如风格各异的铭文、对联、诗词、匾额书法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广泛性上。如宋元时期的“杨粲墓”,饰有仿木构建筑、人物、动物、花卉、家具几何图案等精美雕刻。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皇坟嘴“杨粲墓”最具典型性,“杨粲墓花卉纹样雕刻俏丽精工,纷繁富丽;动物造型活泼生动,充满灵气;人物造型形态丰满,衣饰考究,刀法娴熟,线条流畅,人物比例适度,突出了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继承和发展了石窟寺庙雕刻艺术精粹,是中国石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墓室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雕工精湛,栩栩如生,是“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看到这样描述介绍评价的文字,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物,给人美的享受,陶醉于欣赏雕刻艺术之中。石刻艺人在当时审美思想的影响下,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采用夸张与写实的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线刻等技法,强调总体与局部的刻画,实现整体统一,追求造型立体感强烈,形象感生动,结构层次突出丰富,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瓦厂寺是其内现存最大的的佛寺,殿内金柱石磉礅刻有“仙鹤喜莲”“野鹿衔芝”等图案,图案雕刻洗练传神,形象生动,寺中保存诸如楼台宫宇、山野风景、花卉动物等大量精美雕刻美术作品,题材极其丰富,技艺非常精湛,表现力很强。毛石镇蔡肖氏墓石刻图案工艺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其雕刻和书法艺术极具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桐梓夜郎“禁止捕鱼碑”、凤冈永和戒烟碑、公约碑、悔过碑、补路碑、盐道碑等,书法精美,文化价值珍贵,艺术价值高超,“夜郎古甸”石刻还反映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古桥梁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书法艺术创作的见证。

艺术性还表现在各类石刻文化审美、精神内涵、军事遗迹艺术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建筑石刻图像上的梅兰竹菊纹样,工匠们运用“比德所孕育的审美人生境界,给人一种至善至美的感受,彰显清逸高洁,幽雅超俗的审美意识。建筑石刻题材求吉求祥的审美精神内涵.是人类精神、情感和心灵的一种对话、交流方式,其人文关怀更具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尤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传承了土司文化与建筑特色,体现出个性创意和独特构思,气势恢宏是权力至高的象征,且宗教色彩浓郁。其土司军事设施结构合理比较灵活,石刻工艺技术成熟是其社会地位的折射。祠明间南北缝金柱行书阴刻“福寿”“长发”四字超半米见方,书法气韵潇洒,笔力遒劲。墓葬石刻的风格技法受川渝文化的影响,与大足石雕相似,宋明时期墓葬石刻画面构成独特,通过强烈的几何分割让画面产生装饰美感,以渐变、突变、重复、均衡等形式,达到强烈形式美感的视觉效果,剔地起突等三种技法的综合使用,使墓葬石刻层次丰富、富于对比、塑造细腻、造型独特而变化无穷、题材广泛且内容丰富、手法灵活而工艺精美的艺术特色入眼入脑入心。摩崖石刻碑刻500余处,各种书体皆有,体裁广泛,刻工精美,习水三岔河摩崖、赤水两会水石窟造像、永安戒烟碑、清河公议碑等摩崖,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如吴公岩摩崖石刻群字体巨大、多种书体兼有,内容丰富,是贵州之罕见,文化价值极高,“美酒河”三字依次由大到小高再到大,字高在41.2 ~34.5米、宽在33.1~30.4米之间,是我国摩崖石刻中最大的行楷字,书者时为1998年的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他写了多长时间,用多少张牛皮纸书写出这世界上巨大的汉字,有待细考,但惊世书法叹为观止,让人遐思。牌坊石刻体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取向,龙坑“乐善好施”牌坊不仅建筑结构宏丽,而且雕刻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座座古桥附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独特的人文精神,使静态桥梁赋予炙热的温度,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桥梁装饰的龙凤狮鹿鱼猴牛马、松柏樟莲百合万年青等动植物图案,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精雕细刻的技艺,既成为重要的人文景观,又给人美的享受。石水缸、石椒砵的人与动物图案、石井碑文和乡规民约碑刻,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简练大方的艺术审美价值、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和教育传播价值。

知识性强,知识面广。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线刻、浮雕、透雕、圆雕、镂雕、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鈒等作了概念性解释,既有文字解答,又有彩图佐证,真是图文并茂,简单明了,一看便知。它们的区别是线刻是在平面上表现,浮雕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透雕是介圆雕与浮雕之间的局部或全部镂空方法,圆雕是立体雕,镂雕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即综合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全面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法。通过列举北宋时《营造法式》、清朝时《工程做法规例》,了解官式建筑模式和用料标准。唐宋时淘汰“架木为阁,联竹为壁”的建筑。民间建筑的老虎窗、五柱四瓜(九柱)、四榀三间、走马转角楼、干栏、羊楼、字库塔、响磴(柱础)等定义解释和作用都有所涉及,如单就列举“响磴”的隔潮防腐、力学支点、以便抗震和美学元素的四个作用,就让人耳目一新。可以了解到刘仁臣《陈子昂祠堂记》“陈君性任侠,好古文词,工五七言”等信息。又如民俗“在外死者,停在门外;产死妇女,由窗移出,不停中堂;婴儿夭亡,小木匣浅埋,坟上扣箢篼”这些民俗常识与渝东南基本相同,但“由窗移出,不停中堂”,这个倒是不同。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墓葬图像体现儒家仁爱思想,题材展示幸福价值观,诠释民众文化审美价值观和文化传播方式,这些文化内涵的展示表现了朴素而不单调、粗犷而不鄙野、浑厚而不凝滞、豪放而不疏狂的特点,遵义墓葬碑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体现诸如文物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为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金石学、语言文字学、宗教学、书法史等研究提供原始文字资料和图像记录。真是知识面广,包罗万象。

趣味性强,比如墓碑石刻中的“神鹰救兄妹”的故事、仡佬族《拜竹》竹图腾崇拜筹,反映了民族文化、民间信仰,对社会学、氏族学、风俗学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住在三步亭(今红军坟附近)的陈盲人筹资3年修建“万顺桥”,使娄山关和陈家坝一带人上街,解决下水过河的千年困难,桥成通人,他重见光明,万顺桥的故事真是感人。同时这“桥是弯弓河是箭,一前射到周家湾”的寓意,使仗势欺人的周家人由盛转衰的传说,又是传说新的版本。道真县万寿桥的故事说,一个瘦翁,衣衫褴褛,像个乞丐,名叫万寿,逢修桥时,他要下地干活,工匠们见之,以为他一无劳力,二无手艺,就打发他走了。到要竣工时,石匠们找不到合适的桥心石,他们来到一家店前,见一石好像适合作桥心石,便向店主讨要,店主称其是住店身无分文的万寿老头留下的,他用之来抵住宿店钱,要120两银子,石匠们买下此石,抬去一试,正是江老娘打江老汉一一江(将)治(自)江(将),合拢拱桥,天衣无缝,于是称此万寿桥。这就应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哲理。茅台、珠沙堡、观音寺三个渡口浮桥,使红军四渡赤水取得胜利,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还有“夫妻桥”“继恩桥”等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咏桥诗颇具禅意,“是水鱼龙电尾烧,只缘烯竦锁江皋。千山万水齐收拾,两岸清风一担挑”,通醉禅师这首《锁江桥》即是佐证。黔北百姓多勤劳肯实干,认为“力气是个怪,今天使了明天在” “打架场中莫添拳,吵闹场中莫添言”这些俗语不仅耐人寻味,而且颇具哲理。

  结枸严谨。作者先是介绍了遵义地区十二个区县(自治县)和两个代管市的石刻艺术文化生态所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乌江水系、赤水河水系和綦江水系,使石室墓独具地方特色。历代中央王朝对遵义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其艺术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如经济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传统习俗、宗教哲学、审美趣味,与其石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民国止的各时期经济形态的成熟,壮大了经济贸易,也改变人们的造物观念。多民族聚居的遵义地区少数民族占百分之十几,而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和布依族居多,创造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明末清初战乱不断,明朝遗老旧臣、文人高僧等等相继隐入,“湖广填四川,四川填贵州”,平播戍军和屯垦军人落藉,“土俗为之大变,渐染华风”,使其民族人口结构改变,文化文融更加频繁。由于民族文化风情浓郁,人们重视邻里关系,亲仁善邻、乡邻和睦形成了相让相容、相助相扶的伦理观念和民族团结精神,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为石刻艺术艺术的产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在文化生态后,作者就对其石刻艺术进行了概述,将其艺术溯源与发展,艺术类型,分布及持征,题材及表现手法,用了两万多字的篇幅加以介绍绍解释。然后先重后轻,重点放在墓葬石刻、摩崖石刻碑刻的概述、类型、分布及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解释,最后提出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思考,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统计表作补充,形成了结构严谨、非常完备的资料性和研究性的巨书。

窃以为,它阵容强大、内容博大、结构严谨,尤其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研究性于一体,不愧是祖国石刻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犹如一束艺术之光照亮西南大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