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鱼乐的头像

陈鱼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21
分享

巴盐古道传承的多元文化与启迪(下)

三、多元文化给我们的启迪

这是一条血汗疑成的古道——

巴盐古道靠勇敢、剽悍、尚武、勤劳的祖先,靠背夫肩挑背驮,艰难跋涉,披荆斩棘,依崖凿道,伐木开路、遇水搭桥,垒石为关,用血肉之躯铺就而成。穿行在巴盐古道上,背夫们有许多流不完的血泪,道不了的心酸,诉不尽的苦衷。

一苦身份低微。干这个行当的多是些下重力的人,别人瞧不起,自己也抬不了头。二苦长路漫漫。从把盐巴背出去,再到把商货背进来,背夫一个来回要两个多月时间,“早上三杵慢悠悠,晚上三杵赶宿头”。三苦负荷沉重。每个背夫的重担都在100公斤以上,爬行途中常常是“一步三打杵”,刚走几步就得杵地歇息。四苦道路艰验。陡邆子、纱帽天梯、摩天坡、天钻溪、铁门槛、三连冲,光是听那名字就令人心惊胆怯。五苦天气不佳。风吹日晒的行走中,背夫们最怕下雨,因为一下雨,盐巴就会化,背夫们就得在扁背上挂个架子,撑起逢布背起走,遇到连绵不断的大雨,背夫们只好一起结伴休息。到冬天,大雪封山,山路结冰,背夫们就用棕片裹在脚上,一来防滑二来保暖。六苦虫蛇撕咬。崇山峻岭之中,路遇豺狼虎豹、毒蛇惊扰也是常有的事。七苦饥饿难熬。背夫们沿途日常的充饥主要是啃冷玉米馍馍,想要吃一顿米饭、喝一口米汤都很难,除非是到了生病必须加强营养的时候。“转弯抹角到晌午,阿弥陀佛上山垭,卡子关上不说话,玉米馍馍啃两刹”“李万二坪包包硬,想吃米汤,除非害场病”,就是对这种生活的具体描述。八苦土匪当道。倘若遇到土匪,则不仅失了钱财,还可能丢了性命。所以,“行路一定别走单,遇到棒老二吓破胆,五文钱难得保全身,十文钱难得保老命。无钱又遭一顿打,全身脱得光叉叉,捆起绑在树杈杈。”九苦无处可睡。天黑背夫们只能在沿途的幺店子将就,条件十分简陋,“垫的烂席子,盖的草帘子,睡倒逮虱子。”十苦收入少。千辛万苦一个来回,只能换得极少生活用品,遇上土匪或其他意外,能够空手归来也算幸运了。“背脚子一碗米,半夜就搞起。”说的即是此意。

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吃遍天下苦中苦,打磨出举世闻名的巴盐古道。由此启迪,看准的事,长期坚持,定会成功。

这是一条历史厚重的古道——

沿着祖先的足迹,打捞岁月沧桑,在历史的暮鼓晨钟中,巴盐古道历经销盐、移民和战争,生生不息。而最让这里声名鹊起的,当属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和抗战时期政府发起的两次“川盐济楚”运动。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长江水道,切断淮盐行销湖南湖北的通道,导致楚地食盐告急。消息传至朝廷,咸丰帝坐卧不安。湖广总督张亮基向咸丰帝进谏,四川至楚地的盐道很通畅,于是“川盐济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随之出台。一时间,从忠县中坝转运至西沱的食盐与日俱增,长江上游和峡江其他地区的食盐,也纷纷转运至西沱,通过巴盐古道销往楚地。食盐带来的商机,让很多人夜以继日、不知疲倦,解放前没有耕地的农民,和一些佃农,解放后大战钢铁时一些男劳动力离开耕地加入背夫队伍;商人倾尽家产开凿盐井、投资贩盐。《千年石柱》史书和《四川日报》均载:“川盐济楚政策实施26年,四川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运送的食盐高达40亿吨以上,上缴朝廷各种课税约合白银6.7亿两。”

抗战时期,巴盐古道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解决战时资金短缺问题,也为弥补两湖地区短缺淮盐之苦,国民政府发起第二次“川盐济楚”运动。史料显示, 1944年,仅盐税收入就占四川国税收入的60%,约占全国国税收入的25%。在“川盐济楚”的国家行动中,巴盐古道承载着国家意志,并确定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地位。

巴盐古道也是一条军事之路,楠木桠、大寨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巾帼英雄”秦良玉、川东游击队等都在巴盐古道上行过军、打过仗。

由此启迪:它在中华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过程中,古代巴曼子和明代秦良玉的爱国精神,巴盐古道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条开放包容的古道——

千百年来,川盐古道孕育出了一处处集镇、客栈、院落,它们不仅催生了大山深处种种传奇,而且蕴藏着独具特色的生存密码。

在巴盐古道上每隔30公里左右,也就是背夫们一天左右的路程,就有一座集镇。西沱集镇,是巴盐古道的起点,以云梯街为核心垂直于江边,青石梯蜿蜒,直插苍天。黄水集镇,是巴盐古道的边关场镇,是驰名中外的黄连之乡,这里民风古朴、风光灵秀,现已打造成为中国黄水国际民俗生态旅游渡假区。枫木场镇,是一脚踏两省的川鄂边塞土家老场,四周山高林密,人们踏歌而行,击节而歌,是土家啰儿调的发源之地。石家坝老场,由上下两条大体平行的街道组成,皆为青石板街面,街道两边尽是一楼一底的吊脚楼,以圆木柱建造而成,古色古香,耐人寻味…… 据不完全统计,巴盐古道上共有集镇约50个。

巴盐古道上的客栈很多。客栈是背夫和赶集人的必经之地,主要供往来商贾、力夫吃饭住宿所用。房屋大多木制一楼,为典型的穿心店建筑,道路从房子中间直穿而过,这种开放式的布局,其实就是店主人为了给路人免费提供休息。路上不断人,锅底不熄火。沿途的客栈有楠木桠、大水井、谢家店子、川主堂、八角庙、青布坪、龙神坝、石门坎、店子坝、菜花坪等等。口碑最好的当数“谢家店子”。过往客人都慕名住店,夜夜客人爆满。

巴盐古道旁边,当地的乡绅、土豪因盐聚财,还修建不少的庄园和院落,将土家建筑特色与外来建筑特色完美结合,呈现出智慧而多元的风格。如位于石家乡安桥村桥家坳组的姚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最初是一个姓姚的大户在此安家落业。后来被富豪王氏家族王家泰看中,花重金买下。姚家大院是一个砖木混搭的四合院,雕梁画栋,红墙碧瓦,传承土家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并融合西方建筑特色,是中西结构的花园别墅似小洋房,豪华壮观,气势恢宏,庭院深深,古朴典雅。1949年以后,这里是“石三中”的前身,墙内墙外书写楷、隶、行草书毛主席语录近千副,至今清晰可见。

在巴盐古道上还有不少寺庙,如云梯街及其周围有张爷庙、妈祖庙、紫云宫、南城寺、二圣宫等等,可惜这些寺庙都于解放后被毁掉。

巴盐古道上传承的多元文化的启迪:闭关自守没出路,走出去吸收先进才能壮大自己。

勇敢剽悍,能文尚武,勤劳向上,学习先进,爱国爱家,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持之以恒才会成功。挖掘历史,进行文旅融合,在新征程中,发挥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些文化精神仍然管用,比较自信。

2023.08.25. 初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