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剑的头像

蔡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2
分享

春来柳绿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季花边想起苏东坡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他乍沉乍现春意的那份惊喜,还是春光姗姗来迟呢,即使东风有信也无人看见,它只隐匿在柳际花边。好一个柳际花边,想必第一个读到信的就是春柳了,其次才是春花、春草,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春来柳先知,它轻盈的倩影,俏皮地躲在那一抹鹅黄新绿的柳枝间,那柔顺的枝条上爬满一个个嫩黄的芽孢。是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到来,春雷乍响,和风伴细雨,春暖花儿开。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淋湿了地皮,此时,路边,杨柳依依,丝丝垂下,随风飘舞,妙曼多姿,枝条刚刚由鹅黄变为嫩绿,氤氲了一片淡绿的薄雾轻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柳树是春天的使者,最能感知春的气息。在早春二月,春风渐暖,仿佛一夜鹅黄的柳条,总是在鸟儿的欢歌笑语中,不经意间把一幅早春的图画,衬托得生趣盎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感慨万千。 

木本之中,柳树种类繁多。若论观赏,当以垂柳为佳。各地以柳为主题的风景区也比比皆是。说起名气,当以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和贵阳花溪的桃溪柳岸为最。不过记忆中的柳景,永远是在故园。小时候住乡下,村南的河边,依堤而植的都是柳树。每到春天,河岸边的柳,纤细柔长的枝条,挂着千万串嫩绿的珠子,瀑布一样伸展开来,悠然垂落,随风舞动,像极少女飘逸的秀发!在河岸滚动着水浪一般的绿。这水边的照影,这风中的摇曳,风情万种。每到这时节,最先为柳忙碌的是孩子,便会疯了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们,纷纷猴一样地爬上树,折一枝翠绿的柳条,然后做成笛子,那单调的笛声吹出来就是那么美妙动听。有时折柳为帽,有时要编成一个绿色的头环,戴在头上,然后扯起自己做成的风筝,在绿绿的麦田上飞跑、欢笑,都是开心的最爱! 

柳树以其自带的妩媚和柔情,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青睐。他们以文字的传神之美,赋予杨柳无限风情和浪漫诗意。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韩愈: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科,以及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也许是出自农村的缘故,我更欣赏宋人叶茵的《田父吟》:家家柳色染轻黄,柳外归鸦噪夕阳。屋角有烟青不断,粞儿饭熟淡齑香。正是: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杨柳则更为传情。 

柳树又因为其妩媚动人,常常被文人将之与女子相关联。唐白居易有: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袅轻风似舞腰之句,温庭筠《南歌子》的娉婷似舞腰以及欧阳修《思》中则有:玉如肌,柳如眉等等。这些都是用柳叶喻美人腰肢秀眉的佳句。 

古人有寓意为一说,故古人写柳,多有离愁。最早出现在《诗经》上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南北朝范云诗云:春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桥。张先的《江南柳》中说: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生愁。据传汉代都城长安东门外的灞陵桥边绿柳堆烟,人们多于此送别亲友上路,折柳为赠,后来演变成俗。但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似乎说的是另一种意思。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行人临行忘了带马鞭,送者急中生智折柳相赠。才赋予那细柔绵长的柳丝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果真如此否,也未可知。但无论怎么说,这种洒泪而别,依依难舍情是不语相知的。 

想起儿时的乡下,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晨起如见仙人曳裙而立……”这是贾平凹先生《生活的一种》中的文字,读之让人感触。又是一年春好处,吹面不含杨柳风,又到一年春柳绿。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啊,春柳如烟,似梦似幻。在异乡的春夜读柳,心中难免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故园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