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每当我黄昏以后坐在窗前,就会眼神迷离,身体困乏的如同被什么掏去了灵魂般的难捱。往日里,我倒是会欣赏一些花草、彩灯,还有远处马路上来来去去的行人,并生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而现在,我倒如等人欣赏一般。
难捱得紧了,就去公园里走走。公园里依然来往着饭后消遣的人们,可不同于在房间之中,它总让我生出澹远的意韵。我喜欢扶着石头的围栏伫立。远山半掩着的金光投在了粼粼惬意的河水上,河流多了几分深邃,多了几分朦胧,如同绚烂的烟花正在水中盛放。红霞触在高楼顶端的时候,谁说她不是盖着盖头的新娘呢?我常在想:会不会天仙们每天也会在傍晚时候朵颐饮酒,而云彩们趁机玩闹,偷学着主人们的姿态(所以千姿百态),更是偷饮美酒(所以脸颊红红)。这时候,车鸣声显得不合时宜,而柳树知人情趣,尽情地款摆腰肢,并弄出沙沙的声响,激荡着人的心灵。
面对着柳叶,很少有人不会想起有名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关于这句话的译文,一直以来,几乎都在说春风是一把灵巧的剪刀。据我观察,柳叶的边缘是不规则的锯齿状,所以译文中用“灵巧”二字实在存疑。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能力细究,就此作罢。但是这个发现却令我高兴不已。仿佛我同先贤完成了一次对话,我的思绪也飞到了那个时代,那个远方。
在山水之间,饮雾吞月,诗词相对,把手共情,实属人间美事。喜怒哀乐,挥手之间,便成绝句。主“情”次“文”的我是否也有一席之地呢?我是不信文人不追求自己的文章流传百世的,可是流传百世的却又不多。这让我有些胆怯了。
如果说春发秋落是一片叶的宿命,那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棵树。事业的兴衰,学业的盛衰……与他有关的一切,都应该有它们自己的宿命吧。但人生的有趣在于即使知道宿命的存在,却又对它一无所知。这使我有兴趣在这公园之中的小石子路上踱步几个来回。
在冬天,在一场雪之后,我总喜欢来到园中。除了要将脚印踏出不同的形状之外,更要听听每个脚步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这样方能在万物俱寂的冬日里找到几丝活气。除了柏树上可以落居白雪之外,其他的树枝看上去光秃秃的。在一个午后,园中寂寞无声,我站在树下,抬头望去,阴沉的天空如广袤的土地,枝条是纵横的江河,枝尖隐约的白雪是白嫩的芽点,我看着光秃秃的树像极了一间简陋的屋子,又想起夏日里曾在树下避雨的情景,情从中来,写了《在树下》:
天也不大
没有云
没有雨
没有蓝
陋室一间
天也又大
土地
源河
打垡
长出白芽
随兴而曰,不足称诗。这仿佛是很遥远的事了,而那个雪天里的公园也仿佛是远方的某处罢了。我也是未解忆冬天。
现在,在我的左右,小鸟低歌,绿意盎然,花朵如火似燃。各色艳丽的小花们明明和蓝色的天空更配,可为什么偏偏长在土黄的地上呢?为什么酷寒的冬天即近即远,它们还要偏偏走这一遭呢?我的问题实在是有些多了。
虽说园中踱步,也能生出澹远的意韵,内心的烦躁寂寞亦能排遣几分,可是想要盛得几滴宿命的香涎,还需要另外一片天地,这另外一片天地,或是远方。
是的,我这么想已经很久了。有时候恍惚觉得,是自己把自己关得太久了。如此这般,在几十年以后,怕是要赍志以没了。
有人曾对我说:有时间多出去走走吧,闷着是写不出东西来的。这个劝告我觉得不无道理。可是我又能去哪里呢?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回想起来总是显得寂寞、冷清,而对于我还未曾去过的地方,它们同样蒙上了一层寂寞、冷清的阴影。
我想啊想啊,想了很久很久,远方究竟在哪里呢?是广阔无垠的草原?是黄沙漫漫的戈壁?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是跌宕起伏的群山?这些人人皆知的自然奇观,确有疗养之效。然最后我想得,远方即心灵的远方。
如果君认为这不是我姑妄言之,差堪自慰的伎俩,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心灵的远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