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菊艳的头像

陈菊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9
分享

何为美食


从小生活在秦地,吃饭以面食为主,各种以面粉做的食物滋养温暖了我。身处广西,早晚不是米饭就是白粥(大米熬的稀饭),虽说是菜品每天都有所变化,然而口味不同,做法也和老家不一样,很难让人迷恋。于是决定自己做饭,买菜买油,网购锅铲、碗筷、切菜板,因为临时居住,选一硅胶可折叠的大案板,长过手掌的擀面杖应付日常。

于是开始熟悉的动作,和面、揉面、搓麻食什、包饺子、摊煎饼、烙饼子,秦人常吃的轮番上桌。酸汤面、凉拌面、热碗面,有时宽来有时细,有时长来有时短,汤汤水水一大碗,西红柿汁绿菜叶,油泼辣子淋上面,一股麦香味扑鼻而来。

房东好奇,有时我在厨房里忙碌,她就站在窗外观看,我们边说边聊,她问我答。请她品尝时,她却连连摆手。她家的小孩路过,我或是递一块锅盔,或是拿一个煎饼,孩子迟疑中接过,细嚼慢咽,然后问我,这叫什么?

我经常去的那家菜店,老板娘告诉我当地的菜名和做法,蒜蓉菜心,白灼油麦菜,学着做瘦肉枸杞汤,什么调料也不放,肉片入水后捞去浮沫,快熟的时候只撒一点点盐,加上枸杞叶即可。芋头去皮,可以蒸,可以煮,可以油炸。素炒黄瓜,爆炒花甲等,也尝试做过一两次,不知是做法没有掌握好还是不习惯食材的味道,总是喜欢老家的做法和口味。

广西的温度偏高,气候湿润,植物和老家也略有不同。丝瓜表面较为光滑,籽少肉多;油麦菜长得高大,茎叶粗壮;茼蒿、白菜、青菜,细分为好几个品种,长相略有差异;水果种类繁多,香蕉、芒果,橘子、柚子、橙子,火龙果等,价格亲民,三两块钱一斤,除了榴莲,最贵的好像就是苹果了。因此苹果买的少,越发觉得其脆甜可口,胜过荔枝等北方人认为的高档水果。

一次遇见一个骑车子卖番石榴的,有几个人围了上去挑拣。卖者拿起一个,“咔嚓”咬了一声,清新白嫩的果肉露了出来。众人看后,往袋子里挑得更多,我觉得可能很好,于是买了两三个。回来清洗削皮,用刀子切了一块儿,不脆不甜,水分偏少,肉质粗糙。本着节约的原则,才勉强把它吃完。随即买了几个梨子回来,削皮时汁水随着刀子移动就滴了下来,香甜多汁。从此再也不买没有吃过的南方水果。

南方水多,河流绕着街道而过。鸭子常见,欢快地游于水中,鸭肉也不贵。镇上有宰杀活鸡活鸭的店,老板常穿着短袖,系着油布围裙,穿着长长的雨靴,他清理完鸭子的内脏,熟练地剁成小块儿,门前晾晒着一地的鸭毛,也不清楚是否用来填充衣服。我拒绝他做啤酒鸭的建议,用生姜、肉桂、白芷、香叶、八角去腥提味,慢火熬汤。

常走于大街小巷,去过几家碾米店,炼油坊,除了熟悉的日用百货、水果、蔬菜、服装理发店,有时候会一个人光顾一家米粉店。店里面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炒河粉等等,我只吃普通的米粉。自己撒上点葱花、香菜,还有泡菜、腌豇豆,萝卜干之类的,偶尔也加上少许。腌的那种长辣椒和辣椒酱,仅仅尝过一次。看着碗里飘着薄薄的肉片,汤仅仅没过米粉,油油的,温温的,有淡淡的清香,总会想起老家的臊子面,浇汤饸络,冒着热气的烙面,汤多面少,酸酸的,浓浓的味道。

那次我随大家一起在外面吃饭,一桌丰盛的菜肴,他们推杯换盏,宴酣正浓时,一当地人突然发现少点了一样,急忙喊了一声:服务员,来一盆白粥。然后热情的劝众人喝一碗。我暗自发笑,天天喝白粥,到了饭店还要点一份,这是有多么喜欢喝白粥呀。悄悄看其端碗喝个底朝天,然后拍拍肚子,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忽然明白,味蕾的记忆是多年形成的习惯,或许你口中的美食是别人眼中的不屑,而在你心中,那份美食的分量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温暖身心。就像我在陕西也不是每天都做面食,而离开了故土,在诸多美食面前,我依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何为美食,味蕾喜欢;何为幸福,一日三餐,两人四季,粗衣淡饭不妄求,竹篱茅舍也甘甜。

 

     作者简介:陈菊艳,陕西咸阳礼泉人。石油制造业职工。喜欢阅读说写作,有小文发表在杂志报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