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日报的纪念品
说来惭愧,涉足业余写作多年,我跟湖北日报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很少向湖北日报投稿,自然就没有在上面发表什么作品了。不过,我还是有两件来自湖北日报的纪念品。
作为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自然是湖北省众多报刊中的第一号。很多业余作者、基层通讯员都有过向湖北日报投稿的经历。1994年,我刚到乡政府从事文字工作时,也曾经向湖北日报投过稿。遗憾的是,湖北日报一般很少采用基层通讯员的自发来稿(主要是指新闻稿)。在投过几次都没有动静之后,我就断绝了向湖北日报投稿的念头。
记得湖北日报专门就此发过一篇文章,介绍他们为何很少采用通讯员自发来稿的原因。相较于其它报纸,湖北日报办报风格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他们对新闻真实性要求很严。由于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层通讯员,尤其是乡镇一级的通讯员采写的报道,往往在这一点上很难保证。为了避免报纸上出现失实报道,湖北日报一般不会直接采用基层通讯员的来稿。如果他们觉得通讯员稿件有价值,会派记者实地采访、核实,然后以记者、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方式发表。
基层通讯员自发投稿的新闻稿件很难采用,并不等于基层通讯员就没有上湖北日报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很少,几率很小。这样的机会,主要来源于湖北日报举办的征文活动。我就参加过湖北日报举办的两次征文活动,并且每次都有作品入选,每次都收到了相关纪念品。
第一次参加湖北日报的征文活动,是在1999年。那一年,湖北日报举办了“纪念《湖北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征文活动。看了湖北日报的征文启事后,我想到了几年来,湖北日报社主任编辑、湖北农民报副刊主持人胡德民先生对我的关心与厚爱,写下了一篇应征之作《照亮我人生旅途的福星》,投寄了出去。有幸的是,这篇征文被选入本次征文作品集《时代的心迹》一书中。报社不仅支付了150元稿费,还寄来了一本样书。在这一点上,我甚至比我的老朋友、黄冈诗人周水和还要幸运。他的应征之作被采用了,也被选进了作品集,但他一直没有收到样书,让他很是着急、焦虑了一阵子。后来,他经过几个来回的书信联系,在胡德民先生的关心下,报社才重新寄了一本样书给他。
第二次参加湖北日报的征文活动,是在2019年,离第一次已经20年了。自从2007年离开我的第二个供职单位舒安乡政府后,由于各种因素,我已经十几年都没有看过湖北日报了。
2019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老朋友周水和给我发来微信,问我有没有参加湖北日报的征文活动。我说没有,我都很久没看过湖北日报了,不知道这些消息。他把湖北日报征文启事的链接和自己一篇被采用、发在湖北日报客户端上的应征之作一起发给了我。
2019年是建国七十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湖北日报创刊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湖北日报这次同时举办了两个主题的征文活动,即纪念国庆七十周年和《湖北日报》创刊七十周年的征文活动。
看了征文启事后,我觉得我也可以写一篇。于是,我也下载了湖北日报客户端,先写了一篇纪念湖北日报创刊70周年的征文发了过去,题目是《今生今世不忘怀》,在5月23日的湖北日报客户端上发表了。原来以为一个人只能发一篇作品的,后来看到水和老兄不停地投稿,先后发表了几篇作品,我也跟他一样,又先后投了四篇稿子。除了最后一篇因为已经到了截止日期没有采用外,其它三篇都在湖北日报客户端上发了出来。这样,我在这个征文中一共发表了四篇作品。另外三篇分别是《一封编辑来信成就了我》《福星曜人生》《与湖北日报记者交往二三事》等。
那时,我刚跟原来同为《湖北农民报》副刊骨干作者的丁逸枫取得联系不久,我又把这个征文启事的链接发给了她。她已经是湖北省老干局《当代老年》杂志的编辑。她看到启事后,也写了一篇应征之作《让我梦想起航》,也被采用了。
在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的主题征文中,我的应征之作《老母亲看病记》先是在湖北日报客户端上发了出来,后来又在《湖北日报》上予以刊发。如此一来,在这次征文中,我一共发了五篇作品。
这次征文,湖北日报社不仅支付了五篇稿子的稿酬,还寄来了一个为纪念湖北日报创刊70周年定制的笔记本。我的五篇作品中,发在湖北日报的那篇稿费是通过邮局寄来的,另外四篇发在新媒体上的作品的稿费,则是直接为我的手机充值的。事后,水和老兄说,他发在新媒体上的作品好像没有收到稿费,而丁逸枫则说没有收到那个笔记本。看起来,我这次又比他们幸运些。这样,我这个平时很少跟湖北日报有联系的人,就有了两件来自湖北日报的纪念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