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中的头像

陈建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7/25
分享

我也上了农业科技期刊

这里说的“我也上了农业科技期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我的文章发在了农业科技期刊上,另一个是指我的事迹也上了农业科技期刊。

我从小痴迷农业实用科技,对农业科技、科普类报刊、书籍情有独钟,先后看过不少这方面的报刊资料,如《农家顾问》《农村百事通》《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脱贫与致富》等等。即使进入行政机关工作后,还经常订阅这些期刊。在乡政府工作期间,就订阅过《农家顾问》《农村天地》等;在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办事处工作期间,订阅过《农村百事通》;在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时,订阅过《新代农业》等。至今,家里还珍藏着一大摞各类农业科技期刊。

以前,在翻阅这些农业科技期刊时,我有时想,要是自己也能在这上面发表文章就好了。你还别说,这个愿望还真的实现了。

1995年底报刊征订时,我订阅了一份1996年度的《农家顾问》。《农家顾问》是湖北省一份知名度较高的农村综合性科普月刊,由湖北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北农业科学院、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联合主办。它上面的文章,切合湖北本地实际,因此成为我订阅的首选。

1996年四五月份,《农家顾问》杂志社举办了“我与农家顾问”征文活动。看了征文启事后,我当即决定写一篇应征之作。对这份杂志,我从十几岁起就有所接触,对它不算陌生。于是,我写下了《舒安乡农民的“宠物”》这篇应征之作,介绍了十多年来舒安乡农民学刊、用刊的情况,被收入该社当年六月出版的征文作品集第三辑中。

《农家顾问》上有一个“致富集锦”栏目,上面刊登的都是介绍各地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做法。当时,舒安乡的主导产业藠头生产的产业化程度较高,我觉得可以把舒安乡推进藠头产业化的经验、做法写成一篇文章,投到这个栏目去试试。

藠头又名薤,我们当地也叫它“三白”,在中国有着超过三千七百年的悠久历史。舒安藠头是江夏区舒安乡特产,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元代《农桑辑要》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江夏区梁子湖沿岸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藠头,从未间断,是湖北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拳头产品。清代,舒安藠头被作为贡品,还曾入选满汉全席而名声远播。1992年以来,舒安乡按照“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矗头一杂交稻”模式,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走出了一条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根据这个栏目的特点,我写了一篇《舒安乡发展藠头奔小康》,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舒安乡发展藠头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即优化模式,规模种植;依靠科技,强化服务;加工增值,扩大销售。最后,谈了该乡新一年的发展目标。这篇文章寄出去后,在当年第10期上刊发了出来。

文章在《农家顾问》上发表后,辽宁岫岩县一个读者还给我来信,咨询藠头是一种什么作物,能不能在他们那里种植。我在回信中如实告诉他,藠头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不适合在他们东北种植。

2018年,我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这一年,我又订阅了一份本省的农业科技期刊《新代农业》。

《新代农业》的前身是《湖北农业》,是由湖北省农业厅主管、湖北省农业厅事业处主办的一份周报,由邮局发行,2018年改为双月刊,自办发行。估计在改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疏漏。我在收到几期报纸后,有两个月时间再也没有收到报纸了。于是,我按照报纸上的电话号码去电咨询,才知道他们已经改版。该杂志负责人知道我是原《湖北农业》的订户后,让我把地址、电话等信息告诉他,他给我补寄新出版的《新代农业》杂志。就这样,我们相互加了微信。在聊天中,他得知我酷爱农业科技知识,也发表过一些农业科普文章,觉得可以宣传一下我的事迹,让我提供一篇稿件给他,他安排在杂志相关栏目上刊发。正好我手头有一篇2014年为中国农村科普网写作的文章《痴心不改为三农》。我把这篇文章稍作修改后,发给了他。他看了后,认为可以发表,就安排在当年8月份的那期杂志上发了出来。由此,我钻研农业科技、热心农村科普创作的事迹,也登上了省级农业科技期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