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八秀王,下有张家塘”,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这句话说的是舒安、涂镇一带两个大湾村八秀王和张家塘。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张家塘湾子有一百多户,七八百口人,即使除开一些早年出去,跟湾子联系很少的人家不算,实际也还有六七百人。这些足以说明,张家塘湾子在这武鄂两县交界的广大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湾子。
其实,关于张家塘,还有两句最新的俗语,估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是哪两句?我说给大家听一听:一句是“上有天堂,下有张塘”,另一句是“走遍苏杭,不如张塘”。怎么样,我们张家塘是不是很牛气啊?
张家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根据相关资料,目前全国现有湾村大部分都只有一两百年的历史,稍微久远一点的也不过两三百年的历史。张家塘的历史是多久呢?380年左右,接近400年。下面,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张家塘的历史。
大概在600多年前,为了躲避战乱,我们的先祖太泗公率子孙由江西迁到现在的考咀湾子。又过了大概300年,到了明末清初,太泗公这一支枝繁叶茂,人丁大盛,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太泗公的后人(第十四代)元瑞公率领子孙落户我们张家塘。元瑞公就是我们张家塘的始祖。我们刚刚落成的祠堂德星堂,主要就是纪念、供奉元瑞公的。
元瑞公迁到张家塘时,开了一口面积约为10亩的水塘,就是我们的门口塘。这个塘面积比较大,取名张家塘。1984年统一地名时,简称张塘湾。所以,对我们湾子,不管是说张家塘,还是说张塘湾,都可以。
大家知道,抗战时期,重庆是全国的大后方,恩施是湖北的大后方。那么,你知道哪里是武昌县的大后方么?对了,就是我们张家塘。在现当代历史上,张家塘曾经两次成为武昌县(江夏区)的政治中心,张家塘比现在的纸坊还先成为武昌县的县城。
第一次是在抗战时期。1941年,当时的武昌县政府、县党部、县自卫队等党政军群机关都迁入张家塘,张家塘是名副其实的县城,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迁回武昌。这样,我们张家塘作为战时武昌县政治、军事中心达四年之久。
第二次是千禧年之夏,张家塘临时成为江夏区委实际上的办公地点,时间达一个月之久。大家一定还记得,2000年夏天,区委书记李传德在我们老书记陈俊华家住了一个多月,为全村三百多户人家,每家赠送一头仔猪。这期间,区委、区政府、区直部门领导有重要工作需要汇报的,都要来张家塘向他汇报,每天张家塘湾子东头垴的禾场上,各种小车停得满满的。张家塘成为区委临时办公所在地,再次成为全区的政治中心。
我们张塘湾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数都数不过来。比如远近闻名的柳公祠,水欢鱼跃的门口塘,蜿蜒曲折的石板路,绿草如茵的桐子园,长满草皮的土戏台子,苍劲古朴的大枫树,簸箕大的古树桩子,堆满陶瓷碎片的古窑遗址,幽深、晦暗的战备地洞,高大雄伟的大礼堂,镶在门口塘帮岸的清代乡规民约石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湾子特有的风物和景致。如今,虽然许多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它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很多老辈人在柳公祠里读过书,在门口塘里划过水、捉过鱼,洗过衣,在桐子园里爬过树、放过牛,在土戏台子上做过游戏,在地洞里“打过仗”,在大枫树上掏过鸟窝,在大礼堂里开过会、看过电影,甚至在乡规民约石碑上洗过脚。
张家塘是一块红色的沃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张家塘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新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抗美援朝战争,都有张家塘人的身影,都有张家塘人洒下的热血。在最近的百年时间里,张家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出了好几位先烈。比如抗战时期牺牲在江西的陈志青,抗美援朝烈士陈汉元等等。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战争、抗日战争的陈立元,率领队伍在梁子湖一举歼灭日军渡边联队的陈孔威等等。
现在,我们湾子也是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党政军商各界精英比比皆是。比如江夏区知名的党员乡贤、优秀民营企业家、武汉晶哲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陈秀华,还有汤逊湖养殖场场长陈国平、东莞精联化工有限公司老总陈叔吾,优秀军转干部、武汉市水务局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陈文凡,中国通讯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早军,以及陈咏雄、陈云兵、陈新文等等。
关于我们湾子的话题还有很多,由于篇幅限制,今天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