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中的头像

陈建中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09/19
分享

怀想当年自修时

我于1988年刚从高中辍学回家时,就开始在家乡小学当起孩子王。因是初登教坛,需要学习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加上那时自己科技兴农、发家致富的理想尚未破灭,所以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每天晚上都要看这两方面的书籍。到1990年春,小学教师必备的三门专业课已被我顺利过关,这时发家致富的梦想也已破灭,课余时间显得有点无聊。每天放晚学后,除了看看报纸,好象没什么事可做。

3月的一个晚上,我在浏览报纸时,看到有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报道,不禁心里一动。自学考试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教育方式,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所花费用也不多,很适合我这样的青年人自学提高。因此我便决定参加自学考试,一来可以打发业余时光,二来也能够学得一点知识。于是,我便走上了自修的道路。

我参加自学考试,不唯混得一纸文凭,而是想实实在在学点知识。因此,我是非常认真对待的。

我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段共12门课程。自学考试每半年考一次,我打算每次报考三门,两年时间结束专科段的学习。虽然那时年轻,精力比较旺盛,但这个目标对一个带两个班级的课程、每天要上五节课的人来说,也是有一定压力的。可以说,在那两年里,自学占了我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那时,我一个人住在学校那栋两层简易教学楼二楼一间只有五六个平米的寝室里,非常安静。同时,我也是一个喜静不喜动的人,没什么社交应酬,也没有打牌之类的爱好。每天吃过晚饭,翻翻当天的报纸后,我就把自己关进那间斗室,一心一意看起自己的书来,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十一点左右,很少间断过。

对业余自学,我是真正全身心投入了其中的。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每天晚上都雷打不动坚持学完既定的课程。三门课的教材轮流看,每门每晚至少看20页;教材多的,如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则要看30至40页。有时停电了,就点起蜡烛看。那时教学楼尚未装修,墙壁上还有许多缝隙。冬天晚上刮北风时,冷风飕飕地灌进屋里,烛光飘摇不定,一枝蜡烛很快就点完了。后来,我从家里拿来一盏煤油灯,灌上煤油以备停电时用。这样虽然节约了,但每次都会醺得一鼻子黑灰。

对每门课,我都要学上六七遍,其中教材要通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教材,只看不动笔,满足先睹为快的心理,对全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边看书边用笔画线、画圈,将重点内容作记号;第三遍,对照教材上的重点边看边作好笔记。这样三遍下来,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基本上都能理解得比较透彻。第四遍就是先抛开教材,只看笔记,少数不懂的再看看教材;第五遍,开始记忆笔记上的东西;第六遍,加强记忆。这时已离考试日期不远了。考试前一个星期,再将所有笔记翻一遍。七遍下来,书中的重点已然在握。由此,12门课程都能一次通过,没有补考、重考现象发生。到1992年六月,我就顺利地完成了专科段的学习。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之所以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学业,主要是心态平静,没有什么杂念。后来,工作变动,每天忙忙碌碌,紧张兮兮,虽然也多次想继续参加本科段的考试,终因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而未果。曾报考两次共三门,仅通过了《中国通史》一门,其余两门都只考了50多分,没有及格,再考虑到本科段英语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通过,遂绝了自考的念头,转而参加了某高校的函授学习。函授毕竟不同于自考,只要你交了钱,学校就会让你毕业,至于能不能学到知识,则完全是你个人的事。好在我对几门骨干课程的教材,如中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唐诗宋词专题、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文学鉴赏与批评等,还是通读了两遍,多少有一些了解,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完全不朝书望。对于我这个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不多的人来说,能从事文书工作,大抵都是当年专科的一点底子。至于本科,只能说是混了个毕业证,真正的知识没学到什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