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老师不同,陈立域老师不光是我的老师,还是我的长辈。我们是一个湾子,一个家族,他长我两辈。在学校读书时,我们喊他老师;在湾子,则按辈分喊,我叫他立域爹。我们这一带的方言,一般是把父亲叫爷,把祖父叫爹。
陈立域老师出生于1937年,是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他老人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家乡从事基础教育,桃李满天下,育人无数,是我们当地几代人的老师,受到几代人的尊敬。
1980年我11岁时读小学四年级,立域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立域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自然深谙教育教学之道。在讲授课文时,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联系实际,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多方涉猎,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四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捉鱼》,在讲授这篇课文时,他给我们讲述他读师范时,星期天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的水沟里捉鱼的故事。他们那一次捉到了大半桶鲫鱼,回到寝室后,将捉来的鲫鱼煮鱼汤喝。提到那个鱼汤的鲜味,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在《自然》课中讲授蚂蚁、蚯蚓等的知识时,他不囿于课本上的知识,还旁征博引,介绍关于蚂蚁、蚯蚓研究的新知识、新动态,说蚂蚁加工制作后可以用来泡茶泡酒,有保健养生的作用;蚯蚓的身体里蛋白质含量很高,国外有人专门养殖蚯蚓,养殖的蚯蚓有大拇指粗,可以用来做菜,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
立域老师为人温厚,性格随和,对学生和蔼可亲,深得大家喜欢。只要是他上课,课堂上气氛都很活跃。正如魏巍作品《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一样,立域老师在惩戒那些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手中的教鞭也是举得高、落得轻,从来没有说把哪个打得么样的。
正因为他懂得教育之道,所以他的几个孩子个个都有出息,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老板,成为湾子里的“名门望族”,让乡邻们艳羡不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以民办教师为主体。民办教师大多都是初中毕业水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只能是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教育教学规律,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实属凤毛麟角,一所学校有一两个就不错了。幸运的是,陈立域老师长期在我们大队小学任教,不仅教出了一大批学生,还传帮带了一批年轻的民办教师,对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立域老师坚强乐观,任何时候都对生活充满信心。文革时期,他受到冲击,被打成反革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上面先是让他回家务农,后来又让他抛家别口,到离家几百里之外的葛洲坝建设工地搞宣传,他都能正确对待、泰然处之。打倒“四人帮”后,他落实了政策,重新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分田到户后,因为当时还是半边户,他工作时间安安心心教书育人,休息时间还要在家里做农活,虽然他个子不高,块头不大,本身力有限,干农活很吃力,但是农村壮劳力从事的活路,如用牛、挑草头、碾谷、轧米等等,他一样都没落下过,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跟一般农民并无二致,看不出一点知识分子的架势、派头。
立域老师性格傲岸、耿直,乐于清贫,一辈子不求人,不搞拉关系走门路那一套。他五十年代师范毕业,在舒安教育界德高望重,是元老级别的人物。按他的经历,肯定有不少同窗好友、门生故旧在各级党政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当官任职。如果他想要换个条件好的地方,只要他开口,应该不是难事。但他既没有向上级组织提出过要求,也没有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找路子,一辈子都在家乡的农村小学教书育人,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立域老师热爱家乡,桑梓情深。退休后,虽然一直跟子女们一起在武汉青山生活,但他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几年前,他就查出患了癌症。今年五月中旬,已经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弥留关头,当他听到湾子建祠堂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将自己仅存的四万元积蓄全部捐献出来,支持家乡祠堂建设,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老人家的伟大人格。大约二十天后,立域老师就溘然长逝了。
立域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立域老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