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中的头像

陈建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1/13
分享

记忆中的童谣

前不久,荆楚网东湖社区发起了一个《晒儿歌,忆趣事》的活动,引起了网友们极大的兴趣。许多网友纷纷将幼年时出口成诵的儿歌童谣晒出来,供大家欣赏、回味。出于赶热闹的心情,我也晒了一些在我们当地广为流传的儿歌、童谣,其中一部分还被网友赞为最原生态的童谣。

严格来说,童谣和儿歌不完全相等。儿歌是歌,童谣不一定是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这样的叫做童谣,是读的不是唱的。

童谣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易为孩童所理解。如反映农村儿童抽茅针活动的:抽茅针,打茅饼;接阿叔,接阿婶。反映过去儿童上私塾生活的:伢滴滴,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先生莫打我,我回去吃点马(土话谐音,奶)儿来。反映儿童调皮不听话的:咕咕嘎,天了光,家婆叫我起来喝米汤,我不喝,家婆打我的脚;我不洗,家婆打我的嘴。反映儿童叫尿的:鸡公鸡婆鸡大哥,有屎有尿替我伢儿屙。

童谣一般是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者以简洁有趣的韵语表明普通的事理。如描摹小白兔特征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叙事的如《大月亮》,就相当于一首叙事诗: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做木匠,嫂嫂起来纳鞋底,婆婆起来蒸糯米。糯米香,换辣姜;辣姜辣,换菩萨……。又比如《月亮走》: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笆篓。一提提到房门口……。诸如此类的还有《推巴磨》:推巴磨扯巴磨,磨的粉子白不过,做的粑儿甜不过。隔壁大娘来点火,吃一个,回去肚子痛不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一般都是一韵到底。如《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我要找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篇幅短小的如笑话别人打屁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屁就是他。篇幅较长的有《大麦黄》:大麦黄,小麦黄,我要回去割高粱,高粱度的个花姑娘。姑娘矮,嫁螃蟹。螃蟹八只脚,嫁蚌壳。蚌壳吻了泥,嫁螺蛳。螺蛳弯弯救,嫁叔叔。叔叔手又酣,嫁花岸(雁)。花岸袄(咬)人,嫁老人。老人擦趴尿,擦得神前庙。

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一般是一边玩游戏一边唱诵。如《打豆腐》游戏,就是两个人相对站着,手握着手,像现在跳舞的那样,一边两只手举得高高的,另一边两只手自然下垂,两人边玩边高声诵念。其中一人发问:哪边高,哪边矮,一升豆子打几块?另一人则回答:那边高,这边矮,一升豆子打八块。再比如《丢手巾》,也是小朋友在玩游戏时边玩边唱的:丢手巾,丢手巾,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玩跷跷板板时,也有童谣:猴子猴,坐板凳头。板凳头一翘,跌倒猴子的腰。因为农村儿童玩具简单,跷跷板的道具一般就是两条板凳,一条平放在地上,另一条板凳脚朝上,呈十字形斜靠在平放的板凳上,游戏的两个人,每人蹲在斜放着的板凳的一头,依次翘起来。如果有一人不慎跌下来,另一人就以这首童谣笑话他。

大部分童谣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有少数是以较晚的一些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的政治色彩,并随着特定历史阶段的结束而逐步式微。如《炸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林彪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当时仅次于“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的毛泽东。然而,“九一三”事变后,曾经的“副统帅”突然就成了妄想篡党夺权、阴谋发动反革命政变、谋害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阴谋家、野心家。对此,人民群众既感到万分惊诧,又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创作了这首童谣,不仅诅咒痛骂了他本人,而且还殃及他的老娘、外婆,可见人民对他的仇恨之深:飞机飞得高,炸林彪;林彪不投降,炸他的娘;他的娘不哭,炸他的屋;他地的屋不垮,炸他的瓦;他地瓦不破,炸他的老家婆。

童谣大部分思想健康,活泼欢快,但也有一些属于恶作剧、取笑别人身理缺点或干脆就是骂人的。如取笑瘌痢头的:癞子癞头粉,拿枪打日本。日本投了降,癞痢得表扬。还有如笑话别人缺了门牙的:缺耙齿,耙猪屎,爬到灶背捻鸡屎。还有笑话别人长得胖的:胖子胖,打麻将,差我的钱,不还帐。至于骂人的,因为有违文明,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