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休息,闲着无事,翻出了以前的一些笔记本和朋友间往来的信件,不由得想起十几两十年前的那些笔友来。
现实中,我是一个极为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非常木讷,用别人的话来说是“石磙压不出一个屁”;但内心还是希望能与人平等、友好交流和沟通,并且我也是一个极重友谊、感情,讲求真诚待人的人,来不了一点虚伪。同时,我也不爱在外玩和闹,喜欢宁静淡泊。因此,现实中我的朋友不是很多,只有为数可数的少数知心朋友。从20岁起,我与外界的交往,主要就是同笔友来实现的。
那时,我尚在一所非常边远落后的村办小学教书。当时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写信成为我与外界沟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由于我喜欢将内心情感诉诸笔端,写成短文投给报刊,时有“豆腐块”见报,由此便结识了好些笔友。
结识第一个笔友是在1989年。他是河南叶县人。当时我们是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同届同专业的学员。那年,校刊将我的学习体会文章刊登了出来,文后有作者联系地址,他便照着地址给我来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学习体会,表达了对我的敬佩之情。我很诚恳地给他回了信,并保持了长达两年的信件往来。
1991年,我因写了一篇自己落榜不落志,在困境中奋起,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家乡贫瘠黄土地的事迹的随感,发在了《湖北农民报》的头版头条,在全省农村青年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青年朋友给我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倾吐心中的困惑与苦闷。对朋友们的来信,我一一回复,敞开心扉与大家交流,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与尊重,笔友也逐渐多了起来。在信中,我们彼此谈理想,谈人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建立了纯真的友谊。我给他们寄过书籍,还代本县的一名笔友报名,鼓励并支持其参加自学考试。那时,每天晚上自学、写信到深夜,觉得非常充实,非常愉快。有好几个一直保持了两三年的书信联系,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工作、生活的变迁,大部份笔友也逐渐失去了联系。1994年,我到乡政府后,由于工作紧张,加上整日写的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公文或新闻一类应用文章,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文艺作品写得极少,也就很少再接到朋友们的来信了。但对以前的一些老朋友,我总是心怀感念,不时翻出那些泛黄的纸页,品读那段美好的人生。后来,我还曾经两次试着按照老地址给一些笔友去信,希望能重新取得联系。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部份可能都因地址变动或思想感情的变化而没有回信。当然,也有几个因为我的去信,我们又重新建立了联系,并且都相互留下了手机号码,交流起来变得十分便利了。现在有了网络,交往方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相比如今的网友,我觉得,笔友与网友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笔友是有共同的情感和志趣在先,选择性强,靠的是心灵的沟通,彼此间感情纯真,能坦诚相待,心与心拉得很近。而结交网友,特别是QQ好友,事前双方没有一点共通的地方,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太强,网上人物种种色色,心态各异,大家各怀戒备之心,连姓名、性别、年龄等最基本的信息都讳莫如深,想找到一个知心朋友殊为不易。网络虽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但毕竟无法像以前靠笔与纸结交起来的朋友那样,心意相通,情感相融。
笔友,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留恋、去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