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中的头像

陈建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4/19
分享

师友的赠书

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多年,结识了一些文朋诗友,多多少少收到过一些师友的赠书。虽然不能与那些作家、诗人、各级领导收到的汗牛充栋的赠书相比,多少也算是一点慰籍。

 第一次收到朋友的赠书,是在1993年。那时在北京参加了一次笔会,参加者大多是全国各地的业余作者,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河北新乐市文联主席张学易就是其中之一。笔会结束不久后,他按照通联地址,给我寄来了他新出版的诗集《神松》;还有一位业余作者孙文启,也先后两次赠送了他两个版本的诗集《警世诗》。在再版的《警世诗》里,收录了我的一首读后感式的小诗。

在师友们的赠书中,我看得最投入的是省作协文学院作家汪伟来的小小说集《桃子熟了》。汪是天门人,大我近二十岁,我们是通过报纸这个媒介相互结识的。我喜欢看小小说,曾几次在报刊上发过他的小小说评论,这里面既有单篇的短评,也有一篇总体特色的评介,都得到了他的认可。通过几次信函往来,我们也就成了忘年之交。在小小说集《桃子熟了》出版后,他也寄了一本给我。

 其次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吴松林的作品自选集《人人都是太阳》以及由他主编的《江夏民间故事续编》。吴老师是区文联、区作协副主席,在新闻、文艺如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因此他的文集内容较博杂,既有经典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新闻评论,也有诗歌、散文、文艺评论,还有理论文章。他对我一向都十分关爱,我在看《人人都是太阳》这本书时,也花了一些精力,边读边圈点,做了一些批注,没有象其它书一样泛泛而读。原本也想整理成一篇文字,但终因功力有限,怕文不达意,有损先生原作的艺术特色和深厚内涵而放弃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文友何炳阳的诗集。何炳阳是省、市作协会员,也是区作协副主席。他曾在《星星》诗刊全国诗歌大赛中以一首大气磅礴的《李登辉,请转告克林顿》的长篇诗作夺得金奖。何炳阳是一个草根诗人,以写诗为生,先后出版了四本诗集。我这里的是其中的前两本。第一本《东方之鼓》是在我们刚结识时送给我的。第二本《水乡谣》刚出版时就送了我一本,还顺带送了几本其他作家的书,如著名作家任蒙的《任蒙散文选》(何炳阳作序)、武汉作协副主席王新民的《文学补丁》、江夏区作协主席黄海的《远近的叶子》等。读了他的诗集,使我对新诗的艺术特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其他的赠书,还有原《湖北农民报》主任编辑胡德民老师当年为帮助我提高新闻采写水平而寄来的《消息选》(系湖北日报社精选的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之初每年的全国好新闻作品集);原《江夏报》老报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何振光老师的《新闻评论探讨》、《楚天报纸评论选粹》,以及区作协副主席陈本豪、张高荣等人的作品集等等。至于方志、文史一类的,如《江夏纵横》、《江夏史话》等,就不一一说明了。

近几年来,接触网络后,在网上也结识了省内外一些作家。出于信任和友谊,他们中有的也向我赠送了自己或由自己作序的作品集,如孝感诗人南飞在自己的诗集《谣曲100首》出版后,也寄给了我一本;荆州作家白说废话的散文集《走过谁的城》出版后,序文作者、美女作家白草原也给我寄来了一本。

 这些书也许还算不上是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著作,但每一本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从这些赠书中,让人感受到了一片浓浓的师友之情。我期待我的师友们能有更多的佳作问世,也期待能收到更多的赠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