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中的头像

陈建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2/08
分享

千年古镇涂家垴的变迁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首两千多年前的《越人歌》中吟唱的故事,其发生地就在我的家乡,即今天的梁子湖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至鄂州市涂家垴镇这一段湖面。

烟波浩渺的梁子湖,是中国十大名湖之一。她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鄂东南地区。在梁子湖南部,有一个由南向北凸出于湖心的半岛,我的家乡武昌县舒安乡(现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道)和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就位于这个半岛上。这两个乡镇,犹如一对亲兄弟一样在半岛上并肩而立,涂家垴镇位于半岛东部,舒安乡位于半岛西部。虽然分属于两个市级行政区,但两地人民千百年来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半岛上,相互之间沾亲带故,早已融为一体。

涂家垴镇(简称涂镇)因旧时集镇位于涂家的后垴得名,是有名的江南水乡,千年古镇,曾是鄂州市最繁华的地方。在过去陆路不发达的年代,乘客通过涂家垴镇码头,转90里长港入鄂州。那时的涂镇,集市生意火爆 ,码头林立,市井烟火之气甚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前,是鄂城县涂家垴公社。四十年前,鄂城县改为鄂州市后,涂家垴公社也改为了涂家垴镇,隶属于鄂州市梁子湖区,地处梁子湖区西南部。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民歌体长诗《回延安》写得激情澎湃,生动热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圣地延安和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我对于涂家垴,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离开家乡以来,会经常怀念她,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再去涂家垴,好好看看她的变化,回味一下过去的时光。

舒安乡地形狭长,乡集镇的位置相对偏南。涂家垴镇地形虽然跟舒安乡类似,但其中心集镇却位于半岛中间。我的老家位于舒安乡北部,我们到涂家垴集镇的距离比到舒安集镇要近上十里路。因此,我们那一带的人,如果要上街办事、购物,一般都是去涂家垴,而不会去舒安集镇。

涂家垴镇算不上是我的故乡。离开家乡三十年了,我之所以念念不忘涂家垴,是因为那里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青少年时期,举凡看电影、买书、照相、打年货,寄发信函、包裹,打电话等等,我们都是去涂家垴。这些事情,至今回想起来,一件件一桩桩,仍是历历在目。从我们湾子沿小路步行去涂家垴,沿途的村庄,如八斗坵、土地咀、栗子坳、白云、土桥郝等等,一个个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第一次去涂家垴,是在四十多年前,我还只有六七岁的时候。那一回,二哥帮湾子里的孤寡老人王老太去涂家垴猪行卖猪。因为路途遥远,为了顺利把猪赶到猪行,二哥让我给他当副手,他在前面牵着猪绳,我拿着一根小竹条子在后面赶,当猪子不想走、使性子时,我就用竹条子抽打它一下,迫使小猪不得不努力前行。

到达位于涂家垴街口的猪行卖完猪后,中午我们在街上一家饭馆买了两个大馒头充饥。那时,街上只有一家国营饭馆,买馒头时要先排队,在前台收银处买塑料牌,好像是买筹码一样,再凭塑料牌兑换馒头。这是我第一次进餐馆,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大蒸笼里白白净净、热气腾腾的大馒头。

1982年端午节,湾子里上五年级的几个发小相约一起去涂家垴看电影,看的什么影片,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下午返回时,正碰到一辆开往我们家乡方向的公交车停在公交站里。我们既没有钱买票,又想节省脚力,就纷纷爬到车顶上,想搭顺便车回家,也不知道那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司机师傅自然不敢担这个风险,先是厉声吼着让我们下来,后来又拿起车内洗车的拖把朝我们乱挥,大家吓得慌作一团,有的赶紧顺着车屁股后的梯子爬了下来,有的慌不择路,径自从车顶上跳了下来。我本来就胆小,见司机那么凶,顾不得多想,马上就从车顶上跳了下来。这一跳不打紧,竟然把脚崴了,回来的路上一瘸一拐的,忍者疼痛走了十几里路,一直痛了过了个把星期才好。

少年人思想单纯。因为饱尝贫穷之苦,十四五岁时,正是上中学的时候,我做起了科技兴农、发家致富的迷梦,痴迷于搜集、购买、阅读农业实用科技方面的书籍、资料,总想学得一门实用技术,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以后,只要有机会去涂家垴,必定要去供销社图书柜台转转,看看有没有中意的书籍。那些年,我把在学校的生活费节省下来,在涂镇供销社买过好几本书,保存至今的还有《中药材种植技术》《农业气象知识》等。

1988年春季开学时,因家庭贫困,我终止了高二下期的学业,辍学在家。不久,已经在广东普宁定居的发小叔吾回家省亲。他在返回普宁之前,我们决定去涂家垴照相馆照个合影作为留念。那时,我的四哥才从部队退伍回来不久。那天上午,叔吾穿着四哥的军服,我们一起步行十几里地到涂家垴,在街头老卢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合影。他穿着军服的这张合影至今还保存在我的影集中,见证着我们几十年的友谊。

为了谋生,1988年下半年,我到村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一个周末,湾子里的伙伴群兵约我去涂家垴看电影,说是新出的影片《红高粱》非常好看。我的大姐就嫁在涂家垴边的一个湾子。我们到了涂家垴街上,正好碰到了我的大姐。大姐说,电影院门口检票的是他们湾子的人。她跟检票的打了招呼后,没让我们买票就进去了。这次好像看了两场电影,一个是《天国恩仇》,讲的是洪秀全病逝后,清兵攻陷天京,太平军余部在大将高德昆率领下,掩护幼天王冲出重围;后来,高德昆壮烈殉国,高德昆的儿子高玉龙打败杀父仇人为父报仇的故事。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红高粱》,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1989年高考结束不久,我到涂家垴镇邮电局给高中同学彭政打电话,询问他高考的情况,并告诉他,我准备抽时间去他家玩一趟。彭政家在湖泗镇,属于武汉市,而涂家垴属于鄂州市,所以这是个长途电话。这是我第一次打电话,也不知道是我不会使用、不习惯听话筒,还是因为线路的原因,当接线员接通电话后让我通话时,只感觉话筒里声音很小、很杂,根本听不清对方说什么,听了一会儿我就挂断了,也不记得花了多少钱,估计要花个一两块钱吧。

1990年代初的几年,每年腊月底,去涂家垴打年货是让人很舒心的事情。每次打年货时,我都是骑着那辆载重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上驮着两只蛇皮袋,里面满满当当地装着过年期间需要的土豆、红萝卜、芹菜、包菜等一些经放的蔬菜,还有拜年用的红糖、白糖、罐头、糕点等副食,以及鞭炮、对联等喜庆用品。有时一趟买不完,或者该买的东西买掉了,还要跑两三趟。

1994年初,我离开老家后,就很少有机会再去涂家垴了。即使有时偶尔从那儿路过,也是来去匆匆,没有时间从容地去看看涂家垴镇的街景和风情。历史的记忆清清楚楚,现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虽然早就想着再去涂家垴看看,但因为两地之间分属两个市级行政区,交通不是很方便,老是未能如愿。

前不久,我们武汉市江夏区和鄂州市梁子湖区携手,开通了武汉江夏到鄂州梁子湖区的城际公交,让两地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出行。

上个周六,天气晴好,我撇开俗务,登上了江夏至梁子湖的城际公交,兴致冲冲地来到位于这条线路中间的涂家垴镇,领略这个千年古镇的新貌,感受一下她的沧桑巨变。

我在位于舒安进入涂家垴路口的希望小学站点下了车。从这里进入涂镇街上的,以前这里是一条无名的砂石路,路两旁空荡荡的,没有住户也没有商户。现在,道路变成了宽整的柏油路,路牌上标明是希望路,路两旁建满了楼房和门面房,主要经营建材家居,相当于是建材家居一条街。

走过希望路,就进入了过去的正街。在街口左转,是西北向的一条老路。这条路不长,只有几十米,以前没有路名,看路牌知道它叫鼓塘路。过去,这条路两旁都是一些搭棚出店经营的小商店、小摊点,现在主要是比较正规的小超市。

在鼓塘路尽头继续左转,沿着过去涂镇到梁子镇的那条老公路走两三百米,就来到了过去的猪行。以前,这里除了有猪行(牲畜交易市场)外,还有食品所、兽医站,都是挨在一起的。其中,食品所在最外面,大门正对着公路;兽医站和猪行则在巷子里面,需要走过食品所门口才能看到。还没到食品所门口,就看到原来食品所的房顶已经坍塌,成为了断壁残垣。路边紧挨着食品所的地方建起了一栋房屋,屋里有人在打牌,屋门口有几个妇女在冬日的暖阳下坐着拉家常。

我来到食品所门前,对着食品所的残垣断壁拍照。那个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的婆婆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来看看以前的猪行。她说,这有个么看头,猪行早就倒闭了,兽医站也搬走了,在去太和的公路边建了新的办公楼。我走过去一看,里面果然空空如也,原来关猪、牛的栏圈都已荡然无存。后来,我在那条公路边闲逛时,果然看到了新兽医站的办公楼。

对于猪行和食品所的倒闭、破败,我是有心理准备的。现在畜禽养殖、交易、屠宰都实现了企业化、规模化、规范化,过去小农经济时代那个小小的猪行早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了。过去的食品所已经改制,其屠宰功能,也被定点屠宰场、肉联厂所取代。兽医站因为承担着提供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和兽医检验检疫等行政管理职能得以保留,并有新的发展。

看完猪行后,沿着原路返回,左转进入了发展路。

过去,这里是涂镇主街,也是商业中心,是集镇最繁华、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国营的供销社、餐馆,个体经营的照相馆、缝纫店、小餐饮、副食等门店挤挤挨挨,前来赶集卖菜、卖土特产的地摊摆满路边,街上一天到晚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片喧嚣。

遗憾的是,供销社改制后,那排老房子被废弃,如今,大门紧锁,墙皮驳落,有的连天盖也垮塌了,这条街逐渐冷清、衰败了下来。好在紧挨着老房子的东面,又新建了一排高大的门面房,门口挂着“鄂州市涂镇供销社”的铜招牌,主要经营农资、五金、日杂,还是供销社的主营业务。这些应该是供销社职工重新创业的产物。新的门面取消了过去的柜台,货物全部摆放在地面或货架上,让人一览无余,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购物更加方便了。

过去的小摊小贩都到哪里去了呢?一家门店的老板说,为了规范经营,镇上新建了一条商业步行街、一个农贸市场,以前路边的摊贩都集中、进店经营了,这里也就成了人们怀旧打卡的地方。

在他的指点下,我来到了这条商业步行街。步行街位于集镇中心地带,主要从事小商品批零和服务业,建有两排门面房,近百十家商铺,非常气派。

以前,涂镇只有两条老街,除了供销社那条街外,另外一条就是现在隔着步行街、基本上与现在的发展路平行的那条街。那时,这条街上只有东边有房子,分布着中学、镇政府、邮局等机关单位,没有什么商业,算得上是行政一条街;路的东边则是空荡荡的。现在,这条名为建设路的老街也是面貌一新, 除了那些早已旧貌换新颜的机关单位外,路两边已经楼房林立,餐馆、酒楼、旅社、民宿、农贸市场等都分布在这条街上,这条街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走过建设路,来到了连接发展路和建设路的一条崭新的街道--迎宾路上。这是新拓展出来的一片区域。迎宾路的建成,将原来不成片的集镇环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字型结构,镇区面积扩大了两倍以上。迎宾路的西边是一家一户的住房,应该是原来集镇周边的老住户,路的东边是一个集约式的现代化小区,小区名称叫“富强嘉园”。小区外面依然是一排商业门面,里面是一排排的楼房。据介绍,富强嘉园的建设,得益于国家的移民建镇和精准扶贫政策。前些年,镇里整合移民建镇与脱贫攻坚的政策、资源,将全镇生产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的几百户群众整体搬迁到集镇上,实行搬迁式扶贫。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中药制药等产业,镇里兴办了好几家企业,用来安置这些转产的劳动力,让群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彻底告别了贫困。

有人说,现在去涂镇,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繁荣、热闹的感觉了。但我不这样认为。

在我看来,涂镇过去的繁荣,只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繁荣。现在,一些小城镇之所以让人感觉变得比以前萧条了,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县城到市区乃至更远的地方务工经商、谋求发展、安家落户,不再像过去一样囿于自家的几亩田地,而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拥有了更大的人生舞台。乡村人口外流,小城镇人员减少,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过去城乡之间的森严壁垒正在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正在逐渐溶化,我们应该为之感到欢欣鼓舞。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小城镇跟过去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于过去,现在的集镇变大了、变亮了、变美了。以前这里只有一两条商业街区,所有的人员都集聚在那逼仄的空间里,自然显得繁华热闹;现在镇区面积扩大了几倍,商业街区增加了好几条,又按行业进行了分类、规整,人员进行了稀释和分流,单条街区来看,好像显得冷清了些。但这些也是发展进步的标志,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萧条。

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武鄂同城、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项目回流,届时涂家垴镇的经济社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涂家垴的明天会更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