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中的头像

陈建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27
分享

《孟子》对汉语言发展的贡献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不仅是一部儒家思想论文集,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与“四书五经”中其它经典著作一样,《孟子》对现代汉语言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量众多的名言警句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尤其是其中许多具有深刻哲理的语句,经过千百年的淘洗,已经沉淀为现代汉语中广为人知的名言警句。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表现孟子所倡导的仁政、仁心、孝行的句子。这类句子最能体现《孟子》的主旨,也是其中最具民主性精华的部分。体现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仁心的,如“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君子远庖厨”等。体现孝心、孝行的,如“入则孝,出则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对中国人伦理观念的形成,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是激励人修养志气、正气、骨气、勇气的。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是有志气、有骨气的。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无疑得益于包括《孟子》在内的儒家思想的激发和涵养。《孟子》中,激励人修养志气、正气、骨气、勇气的句子比比皆是,不可胜数。表现志气与骨气的,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表现勇气的,如“虽千万人吾往矣”“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表现凛然正气的,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话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真理和正义事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特别是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共赴国难,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是体现自然、人生、社会普遍真理的。表现人生哲理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有不为者,然后可以有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夫人必自侮之,而后人侮之”“枉己者,未能直人者也”;表现自然、社会普遍真理的,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尽信书不如无书”“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饥者甘食、渴者甘饮”等;表现治国理政之道的,如“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等。表现顺时乘势、顺势而为的,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等等,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毫无疑问,《孟子》中的名言警句,绝大部分都是积极的、健康的,能给人以有益的教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孟子》中也有一些封建糟粕性的东西,同样在一些名言警句上反映了出来,如“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导致一些人在父母生前不尽孝,待父母去世后,对父母的丧事却大操大办,形成薄养厚葬的不良风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后世一些人重男轻女思想的源头。再比如,在异性之间的交往上,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限制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还有违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歧视体力劳动者、麻痹劳动人民、替封建统治阶级辩护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都是其封建糟粕性的体现。我们在学习这些名言警句的时候,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其有所扬弃。

二、琳琅满目的成语

揠苗助长、缘木求鱼、寡不敌众、一毛不拔……

以上这些词语,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成语。但你不一定知道的是,这些成语都出自于《孟子》一书。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主要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跟《诗经》《易经》《论语》等一样,《孟子》也为现代汉语贡献了很多成语,是现代汉语中成语的重要源头、渊薮之一。据统计,《孟子》一书中的成语,达到一百多个。‌

《孟子》中的成语,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四字成语和一些固定短语。

一是四字成语。四字成语是成语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一特点,在《孟子》中也不例外。《孟子》中的四字成语达上百个之多,如不虞之誉、杯水车薪、不言而喻、恻隐之心、绰绰有余、出尔反尔、出类拔萃、箪食壶浆、吊民伐罪、寡不敌众、好为人师 、解民倒悬等等。

二是四字以上的多字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挟泰山以超北海、顾左右而言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等等。

三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短语形式的成语。如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尽信书,不如无书;肋间谄笑,病于夏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等等。

这些成语,不仅在《孟子》中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而且丰富了汉语成语词汇,对后世的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提供了许多词语词义的本源

《孟子》中的许多语句,直接阐述了一些词语的原始意义,揭示了这些词语的本源,让我们了解了这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增加了自己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比如,我们在形容人们喜爱某个地方,在那儿玩乐时留恋得不愿离开、忘记了回去,往往就用“流连忘返”这个词来形容。那么,什么是“流连”呢?《梁惠王下》中说:“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意思是,顺流而下放舟游乐不知回返叫作流,逆流而上挽舟游乐不知返回叫作连。再比如,“鳏寡孤独”也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到底什么是“鳏寡孤独”呢?《梁惠王下》中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又如“巡狩”“述职”,《梁惠王下》中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意思是,天子前往诸侯国去巡视就叫巡狩,巡狩就是巡视所拥有的疆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意思是,诸侯前往天子的朝廷去朝见,叫作述职,述职就是向天子报告所担负职守(也就是履职)的情况。

还有如“庠序”“附庸”“残贼”“独夫”等等。关于什么是“庠序”,《滕文公上》中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意思是,(在解决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后)还要设立庠、序、学、校等来教育他们。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习射的意思,学是乡学的意思。夏朝称校,商朝称序,周朝称庠,学是三代都有的。这就把现在的学校与过去的庠序学校以及不同时期的称呼的渊源都交代清楚了。

所谓“附庸”,是指附属于诸侯国的小国。《万章下》中说,“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意思是说,封地方圆不足五十里的小国,不上达天子(指没有资格朝见天子),只能附属于诸侯,叫作附庸。

至于“残贼”“独夫”,《梁惠王下》中记载,齐宣王问孟子,历史上成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杀掉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里的第一个“贼”,是指损害、毁灭。这句话意思是说,毁灭仁爱的叫作贼,毁灭正义的,叫作残。残贼的人叫作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个“独夫”殷纣,没有听说其杀过君主。因此,后世把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叫作独夫民贼。孟子的这个解释,表明他反对臣下对君主的愚忠。他认为,对众叛亲离的暴虐君主,大家都可以诛杀他,这不算犯上作乱,而是为天下除暴。这也是孟子思想中民主性精华的一面。

其它还有如成语“集大成者”、双音节词“耆老”、“置邮”、“亲戚”、“伦常”、“孩提”、“稼穑”以及很多单音节词,如仁、惠、忠、权、刍、豢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